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一戰二戰,最諷刺的是德法角色互換

周四專欄|德國史文/楊清筠

故事開始之前,先讓我們回憶一下1918年11月,法國的貢比涅森林,那是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德意志帝國向法國及其盟國投降的地方。當時,正是法國時間凌晨五點,在貢比涅森林的福煦車廂裡,垂頭喪氣的德國代表簽訂了停戰協定,到了中午時分,隨著戰勝國鳴放的禮炮宣告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法國戰勝,德國戰敗,這一節極其具有紀念意義的車廂也被放入了法國原地的博物館。

德法貢比涅森林停戰協定

好了,背景回憶完畢,讓我們回到1940年6月19日,還是在貢比涅森林,剛剛說到的存放福煦車廂的博物館,現在正在德國工兵手中的工具下支離破碎,而博物館所保存的那節“戰勝”車廂,則被德國士兵精確的轉移到軌道上某個位置——這個位置必須是1918年德國戰敗簽訂協定的時候,車廂所在的位置,希特勒要在完全相同的地點,玩一次“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的角色互換。這場互換注定是充滿尷尬和諷刺的。

福煦車廂

還記得上次我們講到了哪裡吧?在敦刻爾克,德國莫名其妙停止了追擊,盟軍趁機撤走了驚人數量的人力物力,堪稱二戰史上第一個振奮人心的轉折點。但是,所謂撤退換個說法也不過是逃跑,潰敗而逃、最大的成績是目前還活著的盟軍,依然在德國虎視眈眈的威脅之下毫無招架之力。

就在德國正式發動對西線的攻擊一個多月以後,比利時、荷蘭還有法國相繼領了德意志的便當,1940年6月,氣勢洶洶的德軍開進巴黎,法國的抵抗也徹底畫上了句號,法軍也無意進行什麽最後的掙扎,雙方準備簽署停戰協定,而停戰的條件內容正式提出的地方,希特勒思忖片刻後決定定在貢比涅森林,就是文章開頭我們說到的地方,也許希特勒的主意並不是剛剛心血來潮定下的,他可能早在二十年前就有過這個打算,姿勢都擺好了就待打敗宿敵法國這一天的到來。歐洲幾乎每個人都知道貢比涅森林以及福煦車廂的含義,這個地點的選擇實在太符合元首大人異常注重儀式感和睚眥必報品質的口味了,他大概很滿意這即將到來的報仇雪恨時刻,為了讓敵人遭到當年凡爾賽恥辱的反噬並且體會更深刻,希特勒沒有提前告訴法國代表將在何處進行停戰協定,那麽當法國人來到這片土地上的時候,突如其來傷口被撒鹽的震驚和恥辱將更具觀賞性。

1940年6月,德軍佔領巴黎後,在香榭麗舍大街舉行閱兵式

兩天以後,6月21日,正是夏季剛剛開始的美好時光,法國的貢比涅森林正呈現著一年中最可愛的景象,枝繁葉茂欣欣向榮,明麗的陽光透過樹葉間的縫隙鑽出傾瀉在草地上面,偶爾吹過幾絲風撩撥著葉影間薄如蟬翼的陽光,一切看上去既寧靜又安詳,讓人似乎能忘記這方土地正在戰爭陰霾的威脅之下,隨時有可能變成一片血腥和硝煙吞沒的地獄。然而,安靜慵懶的氣氛很快被打破了。

就在午後不久,德國那群操控著半個歐洲的高層長官來到了這裡,打頭的當然是不可一世的第三帝國元首阿道夫 希特勒,隨後是戈林、凱特爾、裡賓特洛甫等等一系列他的左膀右臂,他們看上去非常驕傲,與上次到這裡的德國高官的表現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上次德意志帝國是來投降的,可這次,在元首的帶領下,他們可是勝利的。紀念一戰勝利的博物館已經被德國人三下五除二拆掉了,那裡還有一座象徵盟國勝利的雕塑,是一把代表盟國的利劍戳死了代表霍亨索倫的老鷹,如今這這座雕塑正蜷縮在強勢的德國軍旗身下,一點也顯現不出來它設計的初衷。而不遠處紀念戰爭勝利的石碑,上書“德意志帝國在此屈膝投降”的字眼,也在德國人冷酷的凝視下顯得無力而尷尬。

佔領巴黎的德軍

希特勒帶著他身邊氣宇軒昂的爪牙一步一步穿過這塊強調著德國在一戰戰敗恥辱的小空地,犀利的目光掃過每一處細節,他的心情應該是極度興奮而又驕傲的,回想起二十多年前戰敗的消息傳回的時候,那時希特勒還是一名因戰場上中了毒氣而在醫院養傷的奧地利小兵,他摯愛的德國遭受如此恥辱,天塌地陷一般的絕望、憤怒和仇恨一齊湧上心頭的悲痛情景還歷歷在目,而二十年後的今天,他已經一變而為德國的最高領袖,並親手帶領德國人將曾經給予他們萬劫不複的戰敗恥辱的敵人徹底打服,讓德國人流過的淚和吃過的苦全部反彈,就在這裡,在這塊永遠見證過一戰德國投降而法國勝利的土地,讓它再反過來見證一次法國的投降和德國的勝利!讓啪啪打臉的種種細節提醒著在場所有人,什麽叫是非成敗轉頭空,什麽叫滄海桑田鬥轉星移,什麽叫二十年後又是一條好漢……(好像一句比一句暴露筠蛋的文化程度)

百感交集的希特勒傲然俯視著現場的一切,洗雪前恥的感覺不要太爽,他毫不客氣地踱步進入當年簽訂一戰停戰協定的福煦車廂,一屁股坐在當年法國的福煦將軍坐的位置上,歷史就是要整整齊齊,每一個細節都要講求得一絲不苟。

德軍在巴黎

就在德國人精心安排上的豪華現場,另一批主要人物終於也出場了,法國代表團的高級將領並沒想到希特勒如此費心給他們準備上來這樣的談判現場,氣氛尷尬到極點,仿佛每一絲空氣都在抽打法國人最後一根尊嚴。不過我們如果真的講道理也不能過多指責希特勒刻薄,一戰結束後法國往死裡欺負德國的時候,也沒有動過一絲惻隱之心,所以冤冤相報何時了,今天就輪到法國人吞咽恥辱了。德國準備好的停戰條件比談判現場更加冷酷,甚至包括要法國交出所有他們控制區域的反納粹人士,而表面上給法國治理的一塊看似自由的自留地,實際目的是分裂這個國家,讓法國實亡但名存,他要將歐洲的可控區域全部納粹化,實行他恐怖的統治。

1940年6月22日,下午六點五十分,法國代表將軍在那份苛刻的停戰協定上被迫簽字。曾經象徵德國戰敗法國勝利的福煦車廂,剛剛見證了極具歷史諷刺性的角色互換,它正被重新佔據制高點的德國人驕傲地帶回柏林,被賦予全新的一段歷史涵義。

查爾斯·亨其格爾將軍,法國代表團團長,代表法國先後同德國(6月22日)、意大利(7月24日)簽署停火協定,後任維希法國國防部長。

比希特勒預計的要快好多,還不到兩個月,法國就全面潰敗,他為德國創造了史上空前的輝煌勝利,拿破侖當年也不過如此了吧,元首滿意地想。下一步他就要將這種大好形勢長久地保持下去,眼前還有一個略為礙眼但應該不成問題的角色,那就是海峽對岸的英國,曾幾何時全球叱吒風雲的大英帝國大概在德軍如入無人之境的戰鬥力面前瑟瑟發抖了吧,看在他們一直比較安分的份上,元首決定不用武力攻擊對岸那群優雅的紳士,只要他們對德國在大陸的事務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就可以讓他們享受一直以來夢寐以求的和平日子。這種慈悲和寬容,英國人會高興的,何況,一個月以前德國相當有誠意地在敦刻爾克放了一馬,這面子英國能不看嗎?

希特勒懷著這樣的心思安然準備著與英國的和約,哪怕對面的政府首腦已經由逡巡不前的張伯倫換成了堅決主戰的丘吉爾,哪怕丘吉爾一直在宣稱戰鬥的決心,希特勒並沒有在意,他認為力量的壓迫之下,是人都會屈服。

但是這次他錯了,雖然到穿過英吉利海峽的最後一刻希特勒都半信半疑英國的參戰決心,但政壇上慣常的出爾反爾偏偏在英國那位油鹽不進的新首相身上沒有起作用,溫斯頓·丘吉爾依然、並且始終堅定而強硬地回復這位隨時可能攻破倫敦的元首,要想談和,除非“恢復捷克斯洛伐克、波蘭、挪威、丹麥、荷蘭、比利時、尤其法國的自由和獨立生活”——

你還記得嗎,他曾經說過,……我們將在登陸點戰鬥,我們將在田野和街道上戰鬥,我們將在山中戰鬥……

他曾說,我們決不投降!

楊清筠:時拾史事唯一正經科班出身歷史系萌妹,可搓圓可揉捏,擅長賣萌打滾,文風多變,考據嚴謹。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