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古籍可保存上千年,為何現代出版物僅能存幾十年?

民國文獻是指1912年到1949年期間撰寫、發表、出版的文獻。由於民國時期造紙材料混雜,製漿工藝落後,用紙多為酸性化學漿紙,報刊書籍極易酸化、脆化,比古代書籍更不易保存。現在,大部分民國圖書仍裸露放置在非恆溫恆濕、不避光、不防塵的書庫中,因此亟待搶救保護。

“民國時期文獻保護計劃”由國家圖書館於2011年策劃,是繼中華古籍保護計劃之後的又一個全國性文獻保護項目。該項目將實施原態修複,縮微膠片、數字化保存,建立聯合目錄體系等工作。據四川省圖書館副館長王嘉陵介紹,四川現代圖書館已有百年以上歷史,早期的圖書館都有民國文獻入藏。抗戰時四川是大後方,藏書量大增,且沒有遭受大的損失。目前四川省圖書館藏有民國書刊20餘萬冊,四川大學圖書館也藏有10餘萬冊民國時期文獻,加上各市州的藏書,估計四川各地藏有民國時期文獻近50萬冊。

古籍存千年,現代出版物只能存幾十年

古話說,紙壽千年。用中國古代造紙術印刷的古籍在正常條件下可以完好保存上千年。百餘年前,現代造紙工藝進入中國,但以現代工業紙張印刷的報刊書籍卻只能完好保存幾十年。這是為什麽呢?

原來,以宣紙為代表的中國古代造紙,採用手工工藝,紙漿纖維長短不一,而現代工業機械造紙是機器打漿,纖維平均,相比之下,現代紙張更容易斷裂。手工紙使用自然發酵法提取纖維,摻加石灰等鹼性物質。現代機械造紙使用的是化學提煉法,紙質酸性較重,容易變硬變脆,因而紙張的壽命偏短。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