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過勞死」敲響警鐘:上班族要注意

俗話說:「身體是革命的本錢」。為了更好的奉獻自己我們也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保護好那顆傷不起的「水晶心」。

在門診和病房裡,會有各樣的患者,有高中生,中老年人,還有一部分是年輕力壯中青年上班族。他們拖著疲累的亞健康的身體,帶著焦慮、緊張的心情卻又行色匆匆穿梭在醫院的每個角落。是什麼造成了他們這種狀態呢?

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年輕人的工作壓力和勞動強度越來越大,久而久之許多病也就找上門來。高血壓,心臟病都在年輕化趨勢,歸根結底壓力和過勞成為最大的禍根,除了這兩個主要因素還有常熬夜、忍氣吞聲、久坐不動。事業誠可貴,生命價更高,奏響保衛生命進行曲你需要做什麼?

下面我們就來介紹一下如何對這些危險因素說

上班族會面對各種壓力,升職、加薪、競爭等壓力,它們就像磐石一樣壓在胸前,壓得人喘不過氣來。

§ 應對策略:

(1)轉換思想,感激壓力:

古雲:「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壓力是前進道路的必經一步。人人有壓力,壓力各不同,你不是一個人在奮鬥,我們需要在壓力中舞出自己的精彩人生。

(2)發泄壓力:

痛快地運動一場,讓壓力隨著汗水流走,吶喊出自己的壓力。

常熬夜:

據挪威科學家最新研究發現,成年人的最佳睡眠時間為4-8小時,超出這個範圍可能惠增加心臟病而早死的風險,科學家稱,睡眠時間太短會使患心臟病的風險增加36%。長時間電腦作業,過度疲勞引發電活動紊亂,繼而引起冠狀動脈痙攣,或者電生理紊亂引起惡性心律失常,導致猝死。

§ 應對策略:

(1)按時上床就寢。人的身體有一個生物鐘,所以生活要有規律。午睡在下午1到3點最好,夜間最好10—11點上床睡覺,這樣安排睡眠比較符合生理規律。

(2)睡眠姿勢要正確。睡眠要「臥如弓」,右側臥最好,有利於肌肉組織鬆弛,消除疲勞,幫助胃內食物向十二指腸方向運動,避免心臟受壓。

(3)提高工作效率,不要讓繁重的工作打亂了生活的節奏。合理安排時間,分清主次,工作是永遠做不完的,先緊著主要的做。

(4)熬夜期間多喝熱水,抵禦夜間溫度的降低;多起來活動一下四肢,促進血液循環;趁熬夜期間小睡一會兒,這些小舉動可以減少心臟的損害。

對於學生、上班族來說,每天不是對著書本就是辦公桌,但你知道嗎?久坐不僅會加重肥胖,長時間靜坐後血液凝滯化趨勢明顯,也容易引發心腦血管急症。研究人員表明,待在辦公室裡的人,即使隻坐著1-2小時,血管沉澱物水準就提升14%,這代表患心血管病風險也提升14%,對日後心血管健康都是一項不利的影響因素。

§ 應對策略:

(1)應定期每小時起來活動一下,時間大約半小時左右,春暖花開的季節,呼吸新鮮空氣,既減壓又健康。充分利用碎片時間,比如我一般出差時,安檢到登機口或下飛機到出口的距離,一般都不用手扶梯,以達到鍛煉目的;如果氣象適宜,提前兩站地下車,邁開腿,快步走走,也是不錯的方法。另外,建議大家電腦上安個護目軟體,1小時強行螢幕鎖定,迫使你必須起來走走(減少久坐),休息了眼睛,也活動了筋骨。

(2)每天步行10000步,健康生活一輩子,用計步器來幫助你實現這個簡單的運動目標。儘可能達到指南推薦的每周150分鐘的最低運動目標。不過有些人可能會說,每周這麼長時間的運動我很難做到呀,於是就乾脆放棄了。

最近,國際權威期刊《JAMA Internal Medicine》上的一項研究顯示,即使一周隻鍛煉一兩天也是好處多多。研究人員分析了英國地區63, 500多人的健康數據,結果顯示,與那些久坐不動的人相比,經常鍛煉的人死亡風險比不活動的人降低35%,運動不足的人死亡風險降低34%,僅周末運動的人死亡風險也能降低30%!而且,無論進行運動強度如何,頻繁或不太活躍的鍛煉都行,其癌症和心臟病的發病風險也是要低於久坐不動者。

因此,研究者鼓勵那些以沒時間為借口的人嘗試更多的低水準運動,即使達不到理想的運動量也有很多益處。那些已經在積極鍛煉的人,也不用放棄現在的習慣,因為更高的運動頻率與活動水準是能夠帶來更多好處的。

(3)簡易操:

轉腰:坐在椅子上,身體轉向一側,慢慢呼氣,保持10秒,回到原位,然後相反方向重複。踮腳:雙足併攏,用力踮起腳尖,然後放鬆,重複20-30次,幫助下肢血液循環。舒展肩臂:聳肩,堅持10秒,重複10次;抬肩,雙手向後,十指交叉,保持10秒,反覆練習5-10次。

中醫獨特的「治未病」思想、整體觀念、辨證論治的理論和「三因製宜」的治療原則成為亞健康乾預的主要理論依據。以中醫理論為指導進行辨證調攝。在中醫學理論的指導下,根據處於亞健康狀態者的體質狀況及具體不適表現特徵與輕重,辨證論治,予以相應的乾預措施,如中藥、針灸、推拿按摩、葯膳及傳統健身等。為您的心臟健康增加一道堡壘。

中藥針對患者不同證型,採用不同的方劑,疏通三焦氣機,使患者達到「陰平陽秘」精神內守,真氣從之,病安從來。針灸、按摩的理論基礎都是經絡學說,中醫認為,經絡能運行氣血、聯絡臟腑、溝通內外、貫通上下,具有傳導感應、調節虛實的功能。

針灸、按摩能通過刺激經絡、腧穴,促使機體氣血流通,達到「扶正祛邪」的目的。《靈樞·經脈》說:「經脈者,所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指出經絡不通可以導致疾病發生,那麼疏通經絡可防病治病。《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提出:「悲勝怒」、「喜勝憂」、「思勝悲」、「怒勝思」、「恐勝喜」等學說,認為不同情志之間會有相互製約的作用,這就是「五志相勝」理論。醫者可以用言行、事物激起病者的某種情感變化,達到治病的目的。指導患者轉移情感和注意力,學會情緒的自我控制,減輕或化解不良情緒對人體的刺激。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