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足厥陰肝經,血液清道夫,英雄關鍵經

足厥陰肝經,血液清道夫,英雄關鍵經

文:惟一堂

足厥陰肝經,簡稱肝經,是十二經脈最後一經。足闕陰肝經基本走向是從足到腹,在體內聯繫肝、膽、肺、胃、生殖器、喉嚨、目系等臟腑和器官,在體外分布於下肢內側、脅腹。

北宋名醫王惟一編纂的《銅人腧穴針灸圖經》一書中指出,足厥陰肝經一側有14個穴位,左右兩側共28穴。其中11穴分布於下肢內側,3穴唯一胸腹部,分別是大敦穴、行間穴、太沖穴、中封穴、蠡溝穴、中都穴、膝關穴、曲泉穴、陰包穴、足五裡穴、急脈穴、陰廉穴、章門穴、期門穴。

河南中醫學院許敬生教授主編的《新刊補註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校注》一書中,認為足厥陰肝經共有經穴13個,左右兩側共有經穴26個。與現代經穴數目相比,缺少了「急脈」一穴。

中醫認為,如果肝經發生病變,會出現腰痛、胸脹,腹痛、疝氣、咽乾,眩暈,口苦,抑鬱、易怒等癥狀。足厥陰肝經的流注時辰為凌晨一至三點,即醜時。肝經是人體各個經脈當中最長的一條,起於腳,終於頭,貫穿了整個人體。由頭到腳的疾病,通過肝經,都能得到緩解。日常生活中,養護肝經以按摩為主,太沖穴又稱為「消氣穴」,經常按摩太沖穴,可以起到理肝順氣,讓人平靜的作用;章門穴是可以幫助女性改善肝氣不順的良藥,患有乳腺增生等癥狀時,都可通過按摩章門穴來進行調理。

肝經具有供血疏肝,活血通絡,平肝瀉火的功效,排出血內毒素,堪稱血液的清道夫。《黃帝內經》指出:「肝者,將軍之官,謀慮出焉。」通俗來講,肝氣不足,在遇事決斷的時候,容易猶豫不決;肝氣太盛,遇事時又會操之過急,有失穩重。

「肝膽相照」是我們熟悉的成語,中醫裡也講究肝膽相照。中醫認為,肝與膽互為表裡。肝經與膽經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肝經一旦不通,膽經也必然會受到牽累,引起膽汁分泌不足,進而引發抑鬱、頭痛等病症的發生,肝臟的炎症同樣不可避免。日常生活中,要用心呵護肝經,少生氣,少熬夜,平時可適當敲打肝經,保持肝經的通暢。

審稿:高建忠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