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足厥陰肝經——十二經絡中足三陰經之一,主治疾病眾多

足厥陰肝經,是十二經絡中的足三陰經之一,其穴位主要分布於下肢內側和軀乾外側。

經脈循行

足厥陰肝經起於足大趾背側(大敦),沿足背內側循行至內踝前一寸處(中封),上行於小腿內側,行於足太陰脾經前,於足內踝上八寸,與足太陰脾經相交(曲泉穴上一寸),並行於脾經之後,繼續上行,循膝部膕窩內側,沿大腿內側上行,環繞陰部,抵達小腹,上夾行胃旁,屬肝,絡膽。

爾後繼續上行,穿過橫膈,分布於胸脅部,沿氣管向上進入鼻咽部,連接目系,上行出於額部,與督脈交匯於頭頂。

眼部支脈:從眼部下行至面頰,環行唇部。

本經從肝部分出一支脈,通過橫膈與手太陰肺經相接於胸中。上接足少陽膽經於足大趾背側(大敦),兩經互為表裡。

主要穴位

足厥陰肝經,每側十四個穴位,左右共二十八穴,分別是:

足大趾背側的大敦穴;

足背內側的行間穴、太沖穴和中封穴;

下肢內側的蠡溝穴、中都穴、膝關穴、曲泉穴、陰包穴、足五裡穴、陰廉穴以及急脈穴;

軀乾外側的章門穴和期門穴。

經脈主治

足厥陰肝經主要用於治療肝膽、婦科以及前陰病症,其中:

治療黃疸、肝鬱等肝膽病症常選擇:行間、章門、期門等穴位;

治療痛經、帶下等婦科病症常選擇:大敦、太沖、蠡溝、中都、陰包、陰廉等穴位;

治療陰癢、遺尿等前陰病症常選擇:中封、曲泉、足五裡、急脈等穴位。

此外,刺激本經及其穴位還可以治療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如:下肢痹痛、麻木、不遂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