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連平:新一輪豬周期及其對CPI的影響

  意見領袖 | 連平、丁宇佳

  豬肉是我國居民最主要的肉類消費品,食品特別是豬肉價格對我國CPI籃子影響較大。豬周期表現為豬價的周期波動,其本質是供需關係的變化。自2006年以來,豬價共經歷了四輪周期,一輪完整的豬周期時間跨度在4-5年左右,通常會經歷上行期、下行期和築底期。從長期來看,需求端總體穩定,豬肉價格走勢主要由供給端決定。而供給本身的周期性是由生豬養殖周期決定的。從產業鏈角度看,影響生豬供給的主要因素包括養殖成本、疫情疾病、氣候變化、政策乾預(如收投儲、環境保護、產業政策)等。疫情疾病、極端氣象等突發因素具有隨機性和不可預測性,往往是豬肉價格劇烈波動的重要推手。

  圖表 1:2006 年以來農產品集貿市場豬肉價格

  (部門:元/公斤)

  圖表 2:2006 年以來四輪豬周期複盤

  今年3月下旬以來,生豬豬肉價格持續上漲,22省市生豬均價從第11周一路飆升到第26周,累計漲幅高達91.5%,豬肉價格震蕩上行至28.43元/千克,漲幅50.2%。豬價節節走高,引發業內關於“新一輪豬周期是否已經開始”的激烈討論。

  一、當前哪些因素影響豬周期運行

  在新冠疫情衝擊下,豬肉市場呈現供需緊平衡的態勢。上半年以來國內多地疫情反覆,導致部分地區出現被動壓欄,加上貨運物流阻塞,調運成本增加,流通效率下降,市場供應相對不足。而封控期間人員出行受限,東北、華東及華南部分區域終端需求受到抑製,但疫情發生地居民囤貨需求上漲,從而導致短期豬肉價格明顯上漲。隨著疫情邊際影響逐步減弱,復工複產加快推進,前期積壓的庫存投放市場,供給修複速度快於需求,價格再次出現階段性下行壓力。下半年仍不能排除局部地區再次暴發疫情的可能,但目前國內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再次出現大規模疫情反彈的可能性較小,加上下半年豬肉需求季節性回升,市場整體供需面趨向平衡。

  極端氣象增加豬價的不確定性。二季度暴雨、洪澇、台風、高溫等極端氣象頻發,影響生豬出欄、收售、運輸,造成市場供應偏緊。但高溫氣象對豬肉消費有較強的抑製性,終端需求跟進不暢,成為掣肘豬價漲勢的主導因素。6月,22省市豬肉均價環比漲幅較5月大幅收窄8個百分點,生豬均價環比大幅收窄10個百分點。需要警惕的是,暴雨、洪澇等氣象或導致養殖場受損嚴重,仔豬死亡率增加。同時極端氣象後容易誘發疫情,使養殖端飼養風險加劇,從而增加了市場供給不確定性。三季度後期極端氣象概率降低,生豬出欄節奏趨於正常,需求端表現仍較為疲軟,豬價有下行壓力。四季度進入豬肉消費旺季,需求將得到提振,而冬季仔豬病死率較高,疊加去年產能去化使得下半年生豬供給縮量,豬價可能再次回升。

  俄烏衝突疊加多重因素影響,國際能源糧食危機不斷發酵,通過輸入性效應拉動國內飼料、化肥等行業原材料價格上行,導致養殖成本上升。2020年以來,受新冠疫情及極端氣候影響,國際糧食價格持續飆升,今年2月爆發的俄烏衝突進一步加劇了全球糧食危機。我國大豆進口依賴度超80%,且近三成進口玉米來自烏克蘭。受國際玉米和大豆價格分別大幅上漲27%和23%傳導影響,上半年國內玉米、豆粕價格分別上漲4%、19%;而玉米、豆粕是主要的豬飼料,上半年育肥豬飼料價格因此被抬高了6%。同時受國際能源價格上漲,國內石油、化工行業價格上漲,化肥生產成本上升。加上俄烏衝突導致化肥貿易量下降,糧食種植成本上漲,並最終傳導至養殖端。養殖成本上升使養殖戶養殖意願下降,今年3月育肥豬飼料價格環比上漲3.5%,與之對應的是能繁母豬存欄量環比下跌3.3%,成為自去年7月產能開始調減以來的最大降幅。受美聯儲加息引發投資者對全球經濟衰退擔憂加劇的影響,6月以來原油、農產品等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從高位明顯回調,加上國內保供穩價政策持續發力,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現階段國內輸入型通脹壓力。但下半年,俄羅斯和烏克蘭局勢仍存在較大不確定性。隨著歐洲國家與俄能源協議陸續到期、製裁與反製裁衝突升級,以及氣象轉冷增大能源需求,國際能源價格可能被再次推升,並繼續向農產品價格傳導。而極端氣象不斷,冬季拉尼娜現象可能再次出現;烏克蘭秋糧將大幅減產,歐洲乾旱導致糧食運輸受阻;市場供給緊張預期可能進一步發酵,糧價易漲難跌。預計國際糧價下半年還將震蕩攀升,持續對國內生豬養殖成本造成上行壓力。

  市場非理性超調行為加劇供給受阻和價格震蕩。雖然近年來生豬規模化養殖程度逐漸提高,但在目前且未來很長一個時期,中小散養戶仍是我國生豬養殖行業的重要主體。由於中小散養戶在信息獲取、成本管理、抗疫病和市場風險能力、資金實力等方面普遍較為薄弱,產能調整在外部衝擊下容易大起大落,且有明顯的“追漲殺跌”傾向,從而導致短期供給和價格的大幅震蕩。4月以來豬價大幅上漲的主要原因,就在於中小養殖戶在市場漲價情緒煽動下出現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行為。雖然在市場調節部門連番出手調控下,市場預期趨於穩定,但從中長期來看,養殖戶非理性行為無法完全避免且具有不確定性,其生產經營的穩定性仍是影響豬周期運行的重要因素。借鑒國際經驗,隨著生豬養殖規模化程度提高,大型規模養殖企業具有成本和資金優勢,抗風險能力較強,產能調整會相對平穩甚至有前瞻性的進行。比如在豬價大幅下跌的時候,一些效率較高的規模豬企會選擇加大補欄力度,導致周期底部去化時間延長。在沒有疫病和人為干擾、純粹受自然周期主導的情況下,豬價波動幅度也將縮小。

  為了有效緩解生豬和豬肉市場價格周期性波動,2021年6月,發改委等部門聯合印發了《完善政府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做好豬肉市場保供穩價工作預案》,在豬肉價格過度下跌或過度上漲時啟動預警,並適時通過臨時收儲或儲備投放措施進行調節。自去年7月起,面對生豬價格過度下跌,發改委多次發布豬糧比價過度下跌預警,引導養殖場戶及時根據市場情況,將生豬產能保持在合理水準;同時積極開展收儲“托市”,中央層面累計14批次掛牌收儲48萬噸凍豬肉,並督促指導各地方同步進行收儲。今年7月初,針對近期生豬市場出現盲目壓欄惜售等非理性行為,發改委啟動投放中央豬肉儲備,並指導地方適時聯動投放儲備,形成調控合力,防範生豬價格過快上漲。在調控機制持續發力下,市場非理性超調現象受到一定抑製,從而對產能自然調減導致的豬價周期性波動的擾動較小,使豬周期的啟動、上行和下跌都相對平滑。

  受上述因素的綜合影響,本輪豬周期運行正在表現出一系列新的特點:一是周期持續時間或被延長至5~6年;二是影響供給端的不確定因素增加,豬價短期震蕩更為頻繁,或出現階段性的“逆周期”漲跌現象;三是成本上升不斷抬高生豬養殖的盈虧平衡點;四是宏觀經濟和地緣政治因素對豬價高位和築底時間的影響更為顯著。

  二、新一輪豬周期何時啟動

  目前,影響豬價走勢的核心供求關係並沒有明顯變化,豬肉價格仍處於底部震蕩階段。第四輪豬周期自2021年9月下行結束至今已經持續了10個月。由於今年4月以來豬價超市場預期的強勢上漲,有業內人士認為,新一輪豬周期上行轉捩點已經出現。但4月以來豬價表現更多的是短期情緒因素導致養殖戶非理性壓欄惜售和二次育肥所致,目前豬肉市場供給水準仍處於歷史相對高位。

  根據國家統計局最新數據,當前生豬產能總體穩中向好,市場供應充足。上半年全國生豬出欄36587萬頭,比上年同期增加2845萬頭,同比增長8.4%。能繁母豬存欄量在2021年6月到達高點4541萬頭,後由於豬糧比持續低於6,養殖戶虧損嚴重,產能開始逐漸調減。截至今年4月,能繁母豬存欄量為4177萬頭,較去年高點下降了約8%。近期由於豬價持續反彈、養殖戶虧損減少。出於對後市行情的看好,養殖戶補欄積極性提高,能繁母豬存欄量在5~6月連續回調;6月末為4277萬頭,較去年高點僅下降了6%;對比前兩輪去化程度遠遠不足,2015年和2019年啟動的兩輪豬周期均是在去化達到20%的時候才出現基本面轉捩點。因此判斷,目前市場產能較為寬裕,還有進一步去化的空間。隨著之前壓欄和二次育肥的產能逐漸釋放,可能出現階段性供給過剩現象,導致豬肉價格再次回探。面對高位運行的成本壓力,養殖企業產能去化有望再次開啟。

  本輪豬價築底可能持續到三季度末,四季度有可能看到新一輪豬周期啟動信號。2021年7月,能繁母豬存欄量出現去化轉捩點且產能下降一直持續到今年4月,由此引起的生豬供給的減少將從今年二季度開始持續到明年一季度。由於2021年9~12月能繁母豬去化速度較快,根據養殖周期推斷,今年7~10月生豬出欄會明顯下行,對豬價上漲形成推動。7月首周生豬豬肉價格延續大幅上漲走勢,但進入中旬後,價格開始震蕩下調。原因在於,從供給端看,7月初發改委約談大型豬企屠企並釋放豬肉投儲信號,養殖端認價出欄情緒好轉,生豬供給呈現放量的表現,豬價下行壓力加大。從需求端看,7~8月屬於豬肉消費淡季,同時國內多地零售豬價飆升至40元/公斤,引起市場抵觸情緒,進一步抑製消費。因此,豬肉價格短期內缺乏進一步衝高的支撐,但考慮到近幾個月來價格重心有所上移,短期內也難有明顯下滑的可能,目前豬價可能進入了一個階段性波動期;一旦正式啟動儲備肉投放,豬肉價格將出現震蕩回落。預計隨著9~10月消費需求季節性回升以及國際糧價上漲帶來的養殖成本的提高,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可能會看到新一輪豬周期啟動信號。

  圖表 3: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情況

  (部門:%)

  農業農村部劃定的能繁母豬存欄量綠色合理區間為4100萬頭的95%至105%,即3895萬~4305萬頭,在中央產能調控機制正常運作的背景下,本輪轉捩點出現時的產能節點可能在4000萬頭左右。參考過去兩輪豬周期產能去化情況,通過對後續產能去化速度的不同假設,預測中性情景下,新一輪豬周期轉捩點大概率在四季度出現。

  圖表 4:新一輪豬周期轉捩點出現時間預測

  新一輪豬周期的價格漲幅不太可能超過上一輪,預計在45%左右,中性假設下豬價頂點可能為39元/公斤。上一輪豬周期豬價能夠創下歷史新高,主要在於非洲豬瘟疊加各地禁養、限養政策,能繁母豬存欄量急劇下降50%左右,短時間內供需矛盾迅速擴大。對比之下,前幾輪豬周期是養殖虧損導致行業產能自然出清而形成的周期性常規供需缺口。發改委明確提出,在“十四五”期間,全國能繁母豬存欄量穩定在4300萬頭左右、最低保有量不少於4000萬頭。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作為核心調控指標,當月度同比變化率超過5%時,采取預警引導、鼓勵生豬養殖場(戶)加快補欄二元母豬或淘汰低產母豬等措施,促使能繁母豬存欄量回歸合理區間。在中央保供調節機制正常運作且生物防疫加強下,後續不太可能出現產能大幅減少的情況。

  經驗表明,隨著豬肉價格逐步見頂,能繁母豬去化速度將逐漸放緩並最終趨於零。本輪產能去化會區別於以往,一旦去化到農業部劃定的合理區間(下限為3895萬頭)以下,會在中央調控下終止,之後可能維持小幅波動或增產。由於2019年受非洲豬瘟病影響產能快速下跌,故以2015年常規豬周期上行期月均去化速度作為假設基礎,測算得到新一輪豬周期價格漲幅可能在40%左右。

  圖表 5:新一輪豬周期見頂時間和價格漲幅預測

  俄烏衝突持續、高溫乾旱導致主產國糧食減產、供應鏈問題長期存在及國際能源價格高位運行背景下,秋糧價格上漲預期強勁。今年糧食減產又會擴大明年全球糧食缺口,引發糧食危機。我國大豆的進口依賴度超過80%,且進口來源高度集中。2021年進口大豆9654萬噸,其中約60%來自巴西,33%來自美國;進口大豆主要用於壓榨加工,約80%的加工產品為豆粕。玉米的進口依賴度雖然不高,但2020年以來,由於國內產需缺口擴大和庫存數量下降,為了滿足國內養殖業,尤其是養豬業的發展,玉米進口量大幅增加,主要用於飼料加工。2021年我國進口玉米2835萬噸,同比增長152%,其中約70%來自美國,29%來自烏克蘭。經測算,2021年以來國內生豬飼料價格對國際大豆價格彈性約為0.30,對國際玉米價格彈性約為0.04。參考2006~2008年和2010~2012年時期國際大豆、玉米價格年均漲幅約為44%、58%,估算明年糧食危機可能推動國內飼料價格上漲約15%。飼料成本佔養殖成本的70%~80%,周期內養殖成本上升導致豬價波動的盈虧平衡點上移,從而將擴大價格漲幅,這也是2006年和2010年豬周期價格漲幅明顯高於2015年豬周期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將新一輪豬周期價格漲幅預測值調整為45%。

  基於養殖成本上升,豬價中樞被抬高,近期豬價回探程度有三種情景假設:樂觀假設下,豬價回探至當前32元/公斤水準後趨於穩定;悲觀假設下,豬價一直回調至“非理性”上漲前水準,即3月的22元/公斤;中性假設下,豬價調整至27元/公斤後開始啟動上漲。在三種不同情境下,新一輪豬周期價格頂點預測結果分別為46元/公斤(樂觀)、31元/公斤(悲觀)、39元/公斤(中觀)。

  三、本輪豬周期對CPI會有什麽影響

  豬肉價格走勢與CPI走勢高度相關。我國CPI由食品和非食品兩項構成,權重分別約為30%和70%。非食品項權重較大但價格相對穩定,對CPI波動影響較小;食品項雖然權重較小,但價格波動及對CPI的影響相對較大。食品中豬肉是居民最主要的肉類消費品,2021年豬肉項在CPI同比中的平均權重為2.3%,作為單一商品在CPI籃子中的價格權重較高;同時豬肉價格波動幅度遠遠大於CPI籃子中其他商品。2010年以來CPI豬肉同比的標準差約為33,波動率遠遠高於CPI的其他幾個關鍵細分項(交通工具用燃料同比標準差約13,鮮果約12,鮮菜約11)。同時,豬肉在CPI籃子中的權重也隨著豬肉價格的上升而增加,從而形成乘數效應,對CPI走勢產生更為顯著的影響。此外,豬肉價格上漲會通過替代效應傳導至對其他畜肉、禽肉以及水產品等價格,而這些產品在CPI中的權重也相對較高。

  圖表 6:CPI 豬肉同比及 CPI 同比走勢一致性高

  (部門:%)

  年內豬肉價格變化可能不會對CPI構成較大的上行壓力。從豬周期變化規律和能繁母豬等領先指標來看,下半年豬價中樞或被抬升,進而推動CPI增速有所走高。新一輪豬周期預計在四季度啟動,且價格上漲應該相對溫和,對CPI的抬升效應整體可控。加上近幾年非食品項,特別是居住和交通通信對CPI的貢獻越來越大,基期輪換後權重也進行了上調。而豬肉權重較上一輪基期明顯下降,2021年1月豬肉權重比2020年12月下降了約2.3個百分點,豬肉價格上漲對CPI的拉動效應相對減弱。上半年豬肉價格平均下降33.2%,影響CPI下降約0.63個百分點,據此測算上半年平均豬肉權重約為1.9%。隨著豬周期啟動價格大幅上漲,豬肉權重會進一步上升,結合上節豬肉價格振幅預測結果,新一輪豬周期價格上漲可能推升CPI同比上升0.9~1.1個百分點。

  下半年,中央調控效應逐漸顯現、養殖戶出欄意願增強、前期壓欄產能逐漸釋放、豬肉消費季節性疲軟,8月豬價大概率延續7月中旬以來平穩回調的走勢。但由於去年價格基數較低,豬價對CPI同比仍有一定支撐。三季度末隨著豬周期啟動,豬價可能開始上漲。雖然6月以來國際原油價格震蕩下行帶動國內成品油價格下調,但原油絕對價格仍然處在相對高位。下半年石油需求逐漸回升,歐洲石油供應短缺問題難以緩解,國際油價仍將高位運行。綜合考量,CPI翹尾因素三季度小幅回落至0.8%,四季度則大幅走低至-0.1%,預計下半年CPI仍維持溫和上行走勢,9月可能會突破3%。四季度翹尾因素可在一定程度上對衝豬油共振影響,CPI仍有可能控制在3%以內。

  展望2023年,服務與豬油共振帶來的通脹壓力不容小覷。隨著疫情影響消退,7月核心CPI環比增長0.1%,連續兩個月環比上漲,顯示服務消費復甦跡象,尤其是線下服務消費明顯回暖,飛機票、旅遊和賓館住宿價格分別環比上漲6.1%、3.5%和5.0%。國內疫情精準防控、消費刺激政策逐步落地,下半年核心CPI上行壓力加大。核心CPI抬升疊加豬周期啟動、國際油價高位運行影響,下半年CPI漲幅將高於上半年,對明年的翹尾影響較大,明年上半年CPI中樞可能較今年明顯上移,至3%左右。

  警惕豬價周期波動幅度較大帶來的風險。雖然新一輪豬周期對整體通脹帶來的壓力不大,但此次周期面臨不確定因素較多。一是疫情反覆;二是複雜多變的世界政治經濟形勢對國際大宗商品價格影響;三是市場供需博弈、養殖端與屠宰端的博弈;四是國內消費修複情況與服務業通脹壓力。這些不確定因素會導致短期內豬肉價格超預期震蕩,對物價平穩運行帶來一定挑戰。

  有鑒於此,穩豬價對於穩物價具有重要意義,建議未來從以下幾方面著手保障生豬供應和價格穩定:一是繼續做好糧食、能源領域保供穩價工作,穩定糧食生產並推動進口來源多元化,抵禦國際能源糧食危機帶來的成本傳導。二是科學把握調控的節奏和力度,密切監測預測豬價變化,前瞻引導市場預期,加強市場監督,充分發揮豬肉儲備調節機制對穩肉價、穩物價的作用。三是穩定財政、金融、用地等長效性支持政策,取消部分地區不利於生豬養殖的不當產業政策(如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規定),鼓勵引導生豬規模化養殖,加大對養殖企業逆周期金融支持,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等,穩定生豬產能。四是在落實常態化新冠疫情防控工作的同時,確保交通物流暢通,保障企業正常生產經營。

  本文原發於第一財經

  (本文作者介紹:植信投資首席經濟學家兼研究院院長、華東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部名譽主任、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