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8歲的《中國好聲音》,更適合好好聽歌了

今年已經是《中國好聲音》的第八個年頭(包括中間改名的《中國新歌聲》)。打個比方,如果第一季《中國好聲音》播出的時候,你還只有十歲,那麽今年就是十八歲,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也有資格報名參加《中國好聲音》的比賽了。這麽想一想,是不是有種細思極恐的感覺?

這樣說,也是為了提醒所有人,《中國好聲音》已經是目前國內音樂綜藝領域,延續季數最長的一個節目。從流行音樂三到五年就會形成一個審美斷代來算,《中國好聲音》播出至今,也已經影響了兩到三代的樂迷。

時間越久,對於音樂作品來講,可能越能體現恆久遠的底蘊,但對於音樂節目來講,未必如此。在後音樂選秀時代,當播出平台從衛視轉向視頻,但節目類型從綜合走向垂直,閱聽人的年齡變了,而閱聽人群審美的提升,也讓閱聽人群的口味越來越刁鑽。

對於《中國好聲音》來講,今年的主題,依然還是不變。這種不變,是以不變應萬變。儘管這麽做的代價,就會被詬病不思進取和保守。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講,這種不變,既對節目的品牌特色有一種延續性,另一方面,在不變的基礎上,去掉一些早期的套路、話題之後,倒也讓這個節目,反而越來越接近於歌唱本身。

大家都隻聊誰唱的好,歌手是什麽出身,歌曲是什麽來歷,做一檔純粹的《中國好聲音》,也並不是一件壞事。

當然,今年的好聲音,也不是沒有新亮點。王力宏和李榮浩的全新加盟,無疑會因為導師的審美,形成一種新的音樂審美走向,更何況這兩位又是在音樂層面的創作全才,也是作品很正的音樂人,這也讓今年的《中國好聲音》,在保持重聲的同時,還能側重於音。

而通常來講,像《中國好聲音》這樣的節目,每一季的第一期,都是需要重點關注的,畢竟一個好起點才象徵著一種好開端,最初一期節目的定調,甚至還會影響節目未來的走向。

今年第一期《中國好聲音》,同樣也是如此。正片環節的六首歌曲,很平穩的分配了六種音樂走向,有情歌、有民謠,有原住民音樂、有唱將,有另類、也有搖滾,在大類上,基本滿足了大多數人的審美愛好,類似總有一款適合你的意思。

六首作品中,台灣金曲獎得主紀曉君的出現和結局,都充滿著意外。融入卑南族民歌的《偶然》,歌聲充滿著張力,而且能夠和鋼琴形成一種縱深的對話感,由此形成一種獨特的舞台感,近似那種舞台光的聚焦效果。雖然《偶然》不是紀曉君最好的發揮,也是第一期《中國好聲音》裡的好聲音。至於最後四位導師無一轉身,可能四位導師覺得這樣的聲音已經趨於完美,這樣的學員不好帶吧。

邢晗銘同樣是第一期節目裡,會形成話題的一個歌手。不過,經過這麽多年各種大神的洗禮,像邢晗銘這種神神叨叨型的唱法,還是已經讓人見怪不怪了。從《得知平淡珍貴的一天》這首歌曲的演唱來講,邢晗銘雖然唱得“怪”,但其實並不妖,作為浙江音樂學院的學生,其中一些細節,甚至可以聽到她聲線的扎實、飽滿、有力,轉音技巧也很成熟。選擇李榮浩導師,後者除了可以給她音樂性的視野拓展之外,也能夠讓她從形式上的怪,慢慢引向審美的獨特,最後形成自己的風格。畢竟,現在的《中國好聲音》,還有一個功能,就是拉郎配。

洪雨雷的演唱有著陽光雨露的清爽,雖然《模範情書》這首高曉松的原作,是一首略帶八十年代文藝憂傷的小情詩,有一種沉思和遐想的味道,但他卻用無憂無慮的透明、濃鬱的鼻音,為歌聲增添了很有磁性的共鳴裝飾,也唱出了一種完全甜蜜、自然的明朗,以及這個時代的味道。一個小意見是,這首歌曲的副歌,雖然有了一種比較強烈的切分手法,用斷續感來體現起伏層次,但洪雨雷的演唱,應該掌握的是一種形斷實連的技術,讓長句形斷而意不斷,現在的唱法,多少有點破壞音樂的完成度。

張天予的《想你》,馬傑雪的《太陽》,以及崔佳瑩的《我敢》,雖然作品風格不盡相同,各種的演唱也不相同,但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表面上來看,都沒有形式上的特別與個性,在這個時代,可能並不會被第一眼驚豔到,但仔細回味的話,這三首歌曲,卻又都能體會到演唱細節的細膩,無論是小技巧還是情緒的表達,都在收放之間,取得了完美的平衡。這就是之前很多音樂真人秀的閱聽人,常常所想要聽到的東西:好好唱歌。

其實再想一想,如果換到十幾年前,像崔佳瑩、馬傑雪和張天予這樣的歌手,其演唱實力的均衡,都是能夠讓他們走到最後的,但到了十幾年後,這樣的選手在這個時代,已經不再具有碾壓其他對手的可能性。中國好聲音們在成長,歌迷也在成長,彼此的成長,也讓《中國好聲音》在這樣的語境裡,反而能夠回歸到好好聽歌的純粹。

那就聽歌,聽好聲音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