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巴黎聖母院著火 “圓明園”何以上了熱搜

巴黎聖母院發生了火災,“火燒圓明園”卻上了“熱搜”。圓明園和聖母院,都是人類文明的結晶,都是屬於全人類的財富,她們所遭遇的劫難,都是全人類的傷痛。

提起巴黎聖母院,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雨果。因為雨果的同名小說,不僅“拯救”了巴黎聖母院,而且讓她不僅成為了巴黎的象徵,也成為了全人類文明的瑰寶。同時,也是因為雨果,我們得以想象當年的圓明園。“她薈集了一個民族的幾乎是超人類的想象力所創作的全部成果;不但是一個絕無僅有、舉世無雙的傑作,而且堪稱夢幻藝術之崇高典範。”雨果這樣說。

“巴黎燒了嗎?”是1944年8月25日,巴黎解放那天,阿道夫·希特勒在東普魯士“狼穴”的地堡裡咆哮。希特勒為了能達成自己的計劃,調任狄特裡希·馮·肖爾蒂茨(Dietrich von Choltitz)為巴黎衛戍司令。肖爾蒂茨出生於普魯士軍事貴族家庭,受過紀律嚴明的軍事教育,服從上級命令幾乎融進了他的血液之中。然而,當時的巴黎沒有被燒,這位深受希特勒信任的高級將領,最終選擇了背叛希特勒,放棄了曾經約定的焦土政策,巴黎聖母院等地標性建築,因而有幸留存到今天。

作為巴黎的象徵,更是人類文化的瑰寶。

巴黎聖母院曾躲過一戰時德軍的炮擊;

躲過二戰戰火的威脅;

今天她真的起火了,雖然主體建築得以保存,主要的文物也幸免於難,但還是遭受到了難以挽回的損失。

文化遺產是人類共同的寶貴財富,我們保護她,是一種對於人類文明保護和傳承的共識,而這種共識與國別無關。十八世紀四十年代,法國耶穌會傳教士、畫家王致誠(Jean-Denis Attiret)是第一個在信件中向法國人、歐洲人介紹了圓明園的存在。他稱圓明園為“萬園之園”、北京的凡爾賽宮。他在信裡這樣寫道:“此乃人間天堂。水池依天然形態砌就,不像我們圍以墨線切割出的整齊石塊。它們錯落有致地排放著,其藝術造詣之高,使人誤以為那就是大自然的傑作。”這封信在法國、歐洲引起了巨大反響,因而當圓明園被焚毀之後,像雨果這樣的正義人士紛紛予以抨擊。

在《致巴特雷上校的一封信》中,雨果曾這樣寫:

圓明園是靠兩代人的長期辛勞才問世的。這座宛如城市、跨世紀的建築是為誰而建?是為世界人民。因為歷史的結晶是屬於全人類的。世界上的藝術家、詩人、哲學家都知道有個圓明園,伏爾泰現在還提起它。人們常說,希臘有帕特農神殿,埃及有金字塔,羅馬有競技場,巴黎有聖母院,東方有圓明園。儘管有人不曾見過它,但都夢想著它。這是一個震撼人心的、尚不被外人熟知的傑作,就像在黃昏,從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看到的遙遠的亞洲文明的倩影。

中國人則更多的是從雨果的《巴黎聖母院》中了解這座建築的。雖然許多中國人至今可能還沒有踏入過這座建築,甚至沒有到過巴黎。但是當今天聽到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的時候,依然感到十分悲傷。

在這個世界上,各種各樣的文明遺產每天都在和時間、戰禍和各種意外相對抗:

2018年9月2日夜晚,巴西國家博物館突發火災。持續整晚的大火使館藏2000萬件藏品遭受了無可估量的損失,堪稱浩劫;

2001年,阿富汗塔利班政權不顧國際輿論強烈抗議,用炸藥和大炮摧毀兩尊巴米揚大佛;

……

雨果在《巴黎聖母院》中這樣寫道:“時間和人使這些卓絕的藝術遭受了什麽樣的摧殘?關於這一切,關於古老的高盧歷史,關於整個哥德式藝術,現在還有什麽存留給我們呢?”

當文明和歷史在我們眼前被摧毀時,人們的心情是一樣的,這與她的國籍沒有任何的關係。

今天,法國人經歷的喪失藝術瑰寶之痛,中國人也有著同樣的切身體會。無論是巴黎聖母院,還是圓明園,都是文明的象徵,亦是世界歷史的瑰寶,她們被毀,都是令全人類的扼腕痛惜並必須引以為戒的事。

“你相信巴黎聖母院有一天會消失嗎?”

不。

新民眼工作室方翔

編輯 | 顧瑩穎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