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時評:家長不滿的是“電子”的方式還是暗增的“作業”?

作者:儲朝暉

教師能否使用QQ群、微信群發送作業?用時下流行的概念來說,“電子作業”是否能用,近來成為一個輿論熱點。參與爭論的一方大談便利,另一方則質疑這種方式增加了家長的負擔和焦慮。

深入分析關於“電子作業”的討論,不難發現各方表達其實存在比較大的誤解空間。究竟是對“電子作業”焦慮還是對作業的焦慮?針對的是作業布置方式的問題還是電子作業的問題,筆者認為在做出一番分別後方能看出問題所在。

家長與學生的壓力來自作業多,那麽,是學生作業本身就多還是由於電子方式布置方便帶來學生作業增多?在教師傾向於給學生多布置作業的情況下,使用一種更便捷的方式確實有可能增加作業布置量,如此,作為作業布置方式的“電子作業”顯然不是主因。按理說,用電子方式布置作業,相對傳統方式比較方便,也能節省教師與學生、家長的時間,不該一方歡喜一方愁才對。在這種方式變得普及的過程中,只有那麽些不會使用或者不善使用的才才會產生壓力和焦慮。

所以問題來了,給學生布置作業,為何家長會感到壓力並產生焦慮呢?筆者認為,問題在於混淆了作業的主體。作業原本是教師布置給學生的練習,學生才是作業的主體,將作業布置到家長群不只是布置錯了地方,也造成作業的責任主體混淆,讓不少家長誤以為自己是作業的主體,或誤以為所有家長都必須成為學校各科任教師的助教,對自己的孩子盡到批閱作業的責任,一如教師對他們所任教的學生所做的那樣。這,應該才是導致家長倍感壓力和焦慮的根源所在。

解剖至此,問題已顯清晰:儘管有些不會、不善於、不愛使用電子產品的人擔心自己的孩子可能因數字化的作業布置方式而增加對電子產品的依賴,但學業負擔重、作業多才是家長真正焦慮之處。

以電子方式布置作業僅僅是使用工具的差異,作為一種比在黑板上抄寫更為便捷靈巧的工具,它只會減輕負擔、提高效率。而且,電子方式是未來社會生活中將會普遍使用的方式,對它的偏見和一味排斥,將會影響到正常教學。不過,與此同時,也要看到“電子作業”與其他電子產品一樣,有利也必有害,驅其利的同時必須避其害。因此,真正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就是找到“電子作業”的正確使用方式,而不是“一刀切”式的一概不用。

如何合理有效使用“電子作業”?筆者認為,首先,教師可以在班級學生群布置作業,不宜在家長群或有家長的群裡布置作業,讓包括學生在內的各方明確學生才是作業的主體,才是布置作業的對象,學生有責任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適當方式清楚記錄作業題,要從低年級開始鍛煉學生的作業自主性。對於教師來說,無論用哪種方式布置作業,作業的量應該是恆定的,作業量的多少完全視學習學業的需要而定,不能因為電子方式布置方便就增加作業量。

此外,在當下電子產品在城鄉普及程度存在差異的情況下,教師要依據所教學生的電子工具實際使用情況,選擇是否使用、使用多少以及在什麽範圍使用電子方式布置作業。而且不宜將對學生布置的作業轉發至學生家長的即時通訊終端,不宜在學生家庭經濟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對學生的電子產品使用情況提出硬性要求。

從實際情況來看,一些對電子產品不恰當的使用不能完全歸咎於教師,這大多與不合理的教育管理與評價有關。關於“電子作業”的討論,對教育管理者與決策者來說也是一個提醒:要更多地考慮基層和一線教學實際,避免從某種單一方面考慮出發,片面追求單一指標,提出不恰當的要求,從而限制教師依據實際自主做出用好“電子作業”及其他電子工具的選擇。

當然,從根本上解決“電子作業”的不當使用問題,還要糾偏教育管理及評價的錯誤觀念,從而消除“增加作業量-實現提分”的教學循環,讓作業回歸為正常的練習。

(作者系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