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電競教育:意想不到的“反作用”

本文作者:梧桐

不“靠譜”的電競教育?

  不久前,電競教育著實火了一把。

  時逢上海體育新聞傳播與外語學院開設“播音與主持藝術(電競解說方向)”專業,院長杜友君上台發言,“有一個上市公司老總來到我們學校要招收優秀的雙語電競解說。他說,優秀的電競解說,年收入的價格是5000萬。”

遊民星空

  言論也引起了業界的廣泛討論,更有業內人士直言,電競教育99%都是不靠譜的,解說年薪5000萬更是無稽之談。然而,電競教育,真的如此不靠譜嗎?也不盡然,隨著時間的發展,電競教育早已走出了一條不同於傳統教育的模式。

本意培養電競選手,結果成了“戒網癮中心”

  在電競教育的摸索階段,電競教育大多是意圖培養職業選手,給各個大俱樂部輸血,在取得一定收益的同時也幫助受到教育的學員圓夢。然而,中國電競玩家上億,能成為職業選手的鳳毛麟角,更多的是身懷夢想但缺乏天賦的少年,這並不是後天短期培養就可以解決的。

  電競教育做的更多的是甄別一個少年是否有成為職業選手的潛力,如果學員成為職業運動員的可能性不大,但他本人又想扎根電競業,一般電競教育機構就會把他培養成電競從業者,如解說、策劃、裁判等。

  這本是傳統體育培訓體系正常模式,但在電競教育裡,卻貌似走出了條“岔路”。

遊民星空

  霖感電競就是其中走出“岔路”的一員,公司切入電競教育的初心也是像傳統體育的教育模式一樣,有“職業班”幫有潛力的學生圓夢,有“普通班”幫勵志扎根於電競的學生轉型,還有“興趣班”讓學生更好的玩遊戲。

  不過現實其實有很多的學生,出於對自己絕對的自信和夢想報名“職業班”,參與職業選手方向的培訓,有極少部分的人能堅持下來,甚至簽約俱樂部的青訓,離成為職業選手的夢想更近一步,但還有絕大部分的人,實際都忍受不了要成為職業選手的“苦”、“悶”。

  大多數人認為“職業班”能從理論到實踐提升自身電競水準,事實也確實如此,但還有他們過去未曾想象過的一面。

  首先,參加職業選手培訓,每天至少要有3個小時的訓練賽。不同於平常玩遊戲的娛樂,訓練賽要求的是精神高度集中,而精神高度集中的疲勞,相信大家都深有體會。

  除此之外,職業班更多的是高強度,高重複的基礎訓練。如霖感對《鬥陣特攻》職業選手的培養,就需要進行大量基礎的槍法練習。一般這種槍法練習,是有專門的小遊戲作為練習課程,如每個人都需要不停的重複“目標出現——射擊——目標出現——射擊”的過程,不僅是要練到百發百中例無虛發,更是要在長期大量重複練習的條件下形成條件反射。

  這就和學生不斷做各類試題一般,雖然枯燥,但要成為職業選手,本就是一條反覆訓練的枯燥路線。另外,之所以要如此集中地進行大量的練習,也是考慮到目前的客觀從業環境:電競職業選手存在年齡低,巔峰短的情況,需要趁著選手反應的巔峰期(16-20歲)完成對電競項目的實力培養。

遊民星空

  長期高強度高重複的練習,加上訓練賽失利的打擊,部分學員甚至痛哭流涕,意識到自身想當然的認為打職業只是單純玩遊戲是多麽錯的離譜,“我不打職業了,我要回去讀書”更是他們畢業之後經常說的話。

  有意思的是,許多家長聽聞電競教育竟有如此“神效”之後,紛紛將嚷嚷著想打職業的孩子送入電競教育機構,而意圖培養職業選手的電競機構竟成了一些家長“戒網癮”的首選,也是令人哭笑不得。

  不過玩笑歸玩笑,各家電競教育機構的學費可不便宜。筆者走訪了多家電競教育機構,目前電競教育大多分為短期班和長期班。

  短期班學費在8000-13000元不等,兩個月一期,每期大約在30人左右。

  長期班更多的是電競教育機構和當地學校進行校企共建,對電競從業者人才進行長期的培養。以霖感電競為例,就在南昌當地和南昌工學院合作辦學,目前學員已經就讀一年升大二,將來他們會作為電競從業者進入電競圈。

  不錯的培訓費用,和短暫的培訓周期,如此看來,電競教育確實是個在電競行業中變現很快的行業。

寓教於樂,電競夏令營

  比起上文中培養職業選手和電競從業者的電競教育機構。一些電競教育機構則更多的是自我定位成寓教於樂的夏令營,將電子競技作為教育的一部分。

  GK俱樂部的創始人章楊就曾向筆者透露,GK將和深圳大學合作,開展這個方向的業務。

  GK俱樂部作為深圳的本土俱樂部,旗下戰隊囊括了《鬥陣特攻》、《王者榮耀》、《絕地求生》、《FIFA》、《槍火遊俠》等多個項目,更是電競首批融資的俱樂部之一。他們希望通過專業的電競場館,模擬職業電子競技戰隊學習及訓練方式,匯聚智力開發、思維拓展、團隊意識、競技精神、表達能力為一體,用興趣引領孩子全面發展。

  特別是為了引導孩子正確認識電子競技。模擬職業電子競技戰隊學習及訓練方式讓學生們充分認識到電競的殘酷,通過規範管理,合理引導,打破青少年對電競的單純幻想,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也通過電競塑造青少年的健康人格:通過電競項目教學生面對遊戲學會克制,面對成敗學會淡然,面對暴利學會警惕,使學生不僅能學會本領,更塑造健康的人格。

遊民星空

  因為更多是引導為主,GK瞄準了14歲左右的青少年。“00後可謂是伴隨著電子競技成長的一代,也可以說是和家長因為電子競技最為矛盾的一代。”

  “就如同籃球有籃球訓練營一樣,電競也可以有自己的訓練營。同樣可以在提升自身愛好水準的同時塑造孩子的健康人格,可怕的不是電子競技,而是一味壓抑而不去健康引導。在我看來,電競和籃球、足球等傳統體育一樣可以作為載體寓教於樂,只是項目不同而已。”

  無論是訓練營還是夏令營,目前來看,市面上對電競還是缺乏基礎的認知。這是長期妖魔化電競的悲哀,不過換個角度想,這也未嘗不是電競的契機。

結語

  經過了野蠻生長的電子競技時當下炙手可熱的朝陽產業,這似乎已經是所有人的共識了。

  總的來看,今天無論是市場對於人才需求的缺口,還是社會、人才對於選擇電競自主意識的轉變,都為創業者切入電競教育市場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契機。

  雖然來越多的大學設立電競專業,培養電競人才,但遠水解不了近渴,行業在飛速發展。拋開科班出身的電競專業人才能否適應電競行業的情況等問題之外,四年的教育周期也足以讓大部分電競企業絕望。從這方面看來,電競教育機構短頻快,精細化培養的教育模式顯然會有更好的機會。

  而從霖感電競和GK俱樂部的身上,我們也能看見電競教育百花齊放的更多雛形,相信電競教育除了為行業提供人才儲備的同時,也會體現出更多的附加價值。

本文僅代表訂閱平台作者觀點,與本站立場無關。遊民星空僅提供發布平台。未經允許嚴禁轉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