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推拿按摩是什麼原理,作用是什麼


推拿的臨床療效是通過推拿手法的作用來實現的。推拿防治疾病、強身健體的道理,就是推拿的作用原理。

推拿是在人體的特定部位上,運用各種手法(包括特定的肢體被動運動)來防治疾病的一種中醫外治療法。手法產生療效的影響因素,一是手法的「品質」;二是受術部位的經絡與腧穴的特異作用;三與受術時人體的生理病理狀態有關。


推拿手法對傷筋的作用原理

中醫所說的「筋」、泛指肌肉、肌腱、筋膜、腱鞘、韌帶、關節囊、滑膜、椎間盤、關節軟骨盤、脂肪墊等軟組織,傷筋是指以上組織的損傷,大致相當於軟組織損傷。

經筋是經絡系統的組成部分,共有12條,它們各起自四肢末端,結聚於關節和骨骼部,有的進入胸腹,但並不與臟腑直接絡屬。筋附於骨,《素問·五臟生成篇》有「諸筋者皆屬於節」之說。筋的功能,正如《素問·痿論篇》所言,是「主束骨而利機構」。筋主要有支持、維繫、聯絡、運動和保護等作用。

1舒筋理筋

舒筋理筋包括推拿手法的舒筋緩急和理筋整復兩方面作用。

《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記載筋傷的變化有「筋強、筋柔、筋歪、筋正、筋斷、筋走、筋粗、筋翻、筋寒、筋熱,以及表裡虛實,並所患之新舊」的不同。肌肉軟組織受到傷害性刺激後,在發出疼痛信號的同時,還會引起保護性的肌肉收縮、緊張乃至痙攣,出現筋結、條索等形態學改變,日久不愈,會發展成攣縮。古代有筋聚、筋粗、筋急、筋縮、筋攣、筋短之稱。經筋不同於經脈,並非中空的管道,所以治療經筋病證重在一個「松」字。推拿有明顯的舒筋緩急作用:一方面可運用拔伸手法,拉長緊張、痙攣的肌肉而直接緩解肌痙攣;另一方面,可通過刺激壓痛點消除痛源而間接解除肌痙攣。如《按摩十法》提出:「筋縮不舒宜多伸。」常用的舒筋手法有?法、拔伸法、按壓法、拿法等。


理筋整復是推拿治療傷筋的特色所在。傷害性外力所致筋斷、筋走、筋翻、筋轉等都是筋離開了正常位置,屬於「筋出槽」。理筋散結就是針對「筋出槽」和筋結等病理改變而設,即治筋。肌肉、肌腱、韌帶等組織完全斷裂,須手術縫合才能重建。但部分斷裂,則可採用理筋、順筋、合筋之法,將斷裂組織理順撫平,促使斷端吻合,輔以固定,使之重新生長與續接。肌腱滑脫或筋位的其他異常改變,可通過推拿的彈筋、撥筋與適當地運動關節加以糾正。

2調利骨節

推拿的調利骨節作用,包括了糾正骨關節解剖位置異常的「正骨」作用。以及恢復關節正常活動功能的「利關節」作用。

運動是人類重要的生理功能,運動是由關節與軟組織共同完成的。傷害性外力作用於骨關節,可以造成「骨錯縫」,即骨的位置偏移,關節面失去正常解剖關係。而傷筋患者,其肢體多因疼痛而處於強迫體位,或因神經的保護性反射,軟組織處於緊張痙攣狀態,均導致關節活動不利。如果失治或誤治,遷延日久,形成粘連,將進一步限制肢體關節活動,甚至完全凍結、畸形,或痿廢不用。

推拿可以治療關節脫位、骨錯縫及其功能失衡。《引書》最早記載了以手法整復治療「失欱 」(顳頜關節脫位)。《唐六典》記載唐代按摩科的治療範圍,在「除人八疾」之外,還負責「損傷折跌者,以法正之」,「欲使骨節調利,血脈宣通,即其事也」。《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強調手法為「正骨之首務」,並論述了正骨手法的正合骨縫作用:「先受風寒,後被跌打損傷,淤聚凝結,若脊筋隴起,骨縫必錯,則佝僂之形。當先揉筋,令其和軟;再按其骨,徐徐合縫,背膂始直。」四肢和脊柱的關節脫位、骨錯縫,可以運用扳法、按法等手法予以整復。或運用拔伸法、搖法等手法予以調整。

針對關節活動不利和關節功能障礙,推拿能從預防、治療、康復、保健多種途徑發揮作用。《備急千金要方》主張「小有不好,即按摩挼捺,令百節通利,泄其邪氣」,並提出了每天「蹋脊背四肢一度」的按摩法。明代有針對全身關節的「大度關」按摩法。清代胡海鰲在《醫學舉隅》中提出推拿能「舒筋骨、利關節」。推拿滑利關節除了放鬆關節周圍軟組織的手法外。常用的手法還有屈伸法、拔伸法、扳法、旋轉法、搖法、抖法、踩蹻法以及關節鬆動術等,或在?法等手法操作中配合患者的關節被動運動。


3活血通絡

經絡是人體運行氣血的通道。氣滯血瘀、經絡不通是傷筋發生發展的重要病機。各種傷害性外力作用於人體,可直接造成經絡損傷、瘀血阻滯、氣機不暢,也可因肌肉攣縮而壓迫或阻滯經絡;慢性勞損,積勞而致,局部氣血耗傷,經絡失於充養,氣虛而不運,亦致經絡閉塞不通。

《素問·血氣形志篇》最早提出了按摩的疏通經絡的作用:「形數驚恐,經絡不通,病生於不仁,治之於按摩醪葯。」《靈樞·經脈》雲:「經脈者,決死生,處百病,調虛實,不可不通。」清代《石室秘錄》記載:「法當以人手為之按摩,則氣血流通,疾病易愈。」《修崑崙證驗》亦雲:「不論大小內外病證,果能揉之,使經絡氣血通暢,則病無不愈者。」

推拿的活血通絡作用。一方面是通過推拿手法的機械刺激或溫熱刺激,作用於體表特定部位或腧穴,直接激發經氣,調整局部的氣血運行;另一方面是通過經絡系統調整心肺等臟腑功能,推動全身的氣血運行。

推拿治療十分重視經絡辨證,對於手法所施,主張「推穴道,走經絡」,其理論依據就是前人總結出來的「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行氣通絡的推拿操作,主要是循經取穴,指壓、按據、叩擊等手法均可運用。推法、擦法等推拿手法作用於四肢,其離心性操作能促進血液流向四肢,向心性操作能直接推動靜脈血和淋巴液向心臟迴流,有效地發揮活血祛瘀作用。

推拿手法的溫熱效應,也是推拿活血通絡的重要機制。《聖濟總錄·痛痹》雲:「血氣得溫則宣流,自無壅瘀也。」《素問·舉痛論篇》有按壓背俞以活血通脈的記載:「寒氣客於背俞之脈則脈泣,脈泣則血虛,血應則痛。其俞注於心。故相引而痛,按之則熱氣至,熱氣至則痛止矣。」手法在體表操作,局部溫度上升。產生熱效應。熱能逐漸深透,溫煦皮毛、筋脈、肌肉,從而加速氣血運行而化瘀。溫熱作用較好的手法。有推法、擦法、掌振法等。內功推拿流派提倡的中藥熱敷,也是推拿臨床用於活血通絡行之有效的輔助方法。

善德學校一直秉持「以善優教,以德育人」宗旨,回報社會,為廣大群眾送健康!武漢推拿培訓就到武漢善德學校http://www.anmopx.co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