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年過會率大降近三成,IPO嚴審仍將繼續

9月18日,證監會發審會照常召開,3家上會的企業有2家過會。第十七屆證監會發審委卸任在即,截至目前,此屆發審委共審核首發企業242家,有137家過會,過會率為56.6%。

相比2017年的過會率79.3%,今年的過會率下降了近三成至53.46%,159家過了85家。不僅是過會企業和排隊企業的數量下降,新報IPO企業數量較2017年也明顯減少。

隨著新一屆的發審委即將亮相,一位來自某家大型券商的負責人認為,發審委嚴審的原則將會延續,企業選擇IPO也更小心謹慎。

撤回企業超160家,新報企業75家

根據證監會的公開資訊,截至9月13日,目前正在排隊上會的企業有258家,撤回IPO企業達162家,超過正在排隊的半數。

相比2017年全年的146家企業撤回,今年至今撤回IPO申請的企業數量也已超過2017年全年,其中3月的撤回最集中,達78家。另外一方面,截至9月7日,今年僅有75家新增報會企業,而去年1~8月有超過280家新報企業。

不言而喻,選擇IPO上市的企業明顯減少,上述券商負責人表示,2018年發審委對IPO的嚴審“嚇”退了一波抱著僥幸心理的企業,尤其是政策規定,一旦企業IPO被否決,三年之內不能借殼上市,即使是業績優良的企業都沒有過會的信心。券商方面,過會率作為考驗投行業務能力的一大標準,使得券商在接項目時也會較為謹慎。

就8月撤回的10家企業來看,淨利潤均在千萬元以上。另外,就在銀行IPO加速時,威海商業銀行於8月終止了IPO申請。而苦苦排隊等待3年的北京友緣在線網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也默默撤回了IPO。

那麽,這些企業到底是為何撤回IPO?

終止審查的IPO企業名單中,有一部分屬於“扎堆”撤回,2~4月集中撤回113家。上述券商負責人稱,“這一屆發審委在年初的發審會上曾出現大面積否決,甚至有過‘零過會’的結果,所以成堆撤回有可能是企業主動退出。”

一家曾經準備IPO的公司負責人對記者表示,“企業所在的行業極為重要,發審委可能更偏向一些實業企業,其他類型的企業在沒有十足把握的時候,便會撤回。”

事實上,除了企業主動撤回外,還有一批企業則是在證監會現場檢查時查出問題,需要後期進行改善的。另外,證監會在發行監管問答中曾明確規定,中止審查後,發行人申請檔案中記載的財務資料已過有效期且逾期3個月未更新的,證監會將直接終止審查。

上述券商人士還介紹稱,由於證監會近兩年對中介機構的監管愈發嚴格,IPO的中介機構如果收到證監會的監管處罰,將會對正在排隊的企業造成一定的影響,有可能直接使IPO企業出現中止審查,甚至終止IPO的情形。

記者注意到, 2018年8月3日,證監會對東方證券的子公司東方花旗證券下發調查通知書,通知書中提到,東方花旗在擔任廣東廣州日報傳媒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顧問期間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

目前,除了浙江每日互動網絡科技,經由東方花旗保薦的其余5家企業的IPO項目全部中止審查。

發審委將換屆,嚴審還將繼續

隨著第十七屆發審委的工作進入尾聲,業內對新一屆發審委的名單頗為好奇。

作為第一屆主機板和創業板合並的發審委,這屆發審委63位發審委委員任職期間近乎解決了IPO的堰塞湖問題。

證監會發審委自1993年創立,2009年又成立創業板發審委,啟動創業板發行工作。

2014年4月,第十五屆主機板發審委到期,第十六屆主機板發審委開始履職。同年9月,第六屆創業板發審委也完成例行換屆。根據原《發審委辦法》,發審委委員每屆任期一年,可以連任,但連續任期最長不超過3屆。

而在去年7月,《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下稱《發審委辦法》)規定,每屆發審委最多不超過66人,發審委委員每屆任期一年,可以連任,連續任期最長不超過兩屆,每年至少更換一半。

也就是說,今年至少有一半發審委委員將在此次換屆中卸任。

有市場消息稱,今年有可能取消發審委兼職委員,從而可以有更多的專職發審委委員。因為有不少發審委兼職委員“形同虛設”,一些高校的兼職委員並未參與任何一場發審會。

對此,一位來自上海的投行人士表示,無論發審委的甄選規則如何變化,有一點幾乎是業內一致確定的,“嚴審會一直持續,基於這點,IPO的形勢還是會比較緊張。事實上,證監會對於中介機構的監管也會越來越嚴格,所以中介機構更要以身作則,發揮專業作用。”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