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發審委“超期服役”,IPO過會率回升是審核放鬆了嗎?

第十七屆發審委被市場稱為是“史上最嚴的發審委”。之所以獲此殊榮,是因為第十七屆發審委自從2017年10月17日開始履職以來,就一直以從嚴發審而著稱。有統計數據表明,在從2017年10月17日到2018年10月19日的一年中,第十七屆發審委進行了共計245家擬上市公司的261次首發審核。其中順利過會的有141家,未通過的有88家,暫緩表決的有16家,取消審核的也有16家,一年來的總通過率為54.02%。與先前主機板發審委和創業板發審委動則80%以上的過會率相比,差異接近30個百分點。

不過,從最近一個時期IPO過會率回升的情況來看,“史上最嚴的發審委”似乎有“晚節不保”之勢。本來,發審委一年一換屆,進入今年10月,第十七屆發審委就該“功成身退”了。但證監會基於多方面的原因,未對第十七屆發審委及時換屆,而是讓第十七屆發審委仍在“超期服役”,所以今年四季度的IPO發審工作仍由第十七屆發審委擔綱。也正是在“超期服役”期間,IPO過會率出現了明顯回升的趨勢。

統計顯示,隨著12月11日3家上會公司的悉數過會,2018年第十七屆發審委共審核175家首發企業,其中107家獲通過,目前整體過會率提升至61.14%(已剔除取消審核企業)。這一數據較第十七屆發審委上任一年的過會率已經上升了7%左右。尤其重要的是,從9月份開始,IPO過會率明顯走高。今年8月份IPO的過會率也只是60%,但9月上升到了73.33%,10月上升到75%,11月IPO過會率更是鋼彈90%,12月截止12月11日的IPO過會率已達到75%。IPO過會率的大幅回升,這是不是意味著發審委“從嚴發審”、嚴格把關的審核風向發生了變化呢?這無疑是市場非常關心的一個問題。

這種可能性應該說是很小的。雖然第十七屆發審委是“超期服役”,但其職責尤其是發審委的責任並沒有因為超期而發行改變。第十七屆發審委上任以來之所以能夠從嚴審核並贏得“史上最嚴發審委”的美譽,這其實是與整個IPO的審核機制是密不可分的。因為伴隨著第十七屆發審委的成立,證監會還成立了發行與並購重組審核監察委員會,強化對發審委和委員的監督機制。對首次公開發行、再融資、並購重組實行全方面的監察,對發審委和委員的履職行為進行360度評價,並實行終身追責。也正是這種終身追責機制極大地增強了發審委委員的責任感。也正因如此,即便是第十七屆發審委“超期服役”,但終身追責機制還是一樣的,因此第十七屆發審委委員們要承擔的責任還是一樣的。他們仍然馬虎不得。

其實,不只是第十七屆發審委,即便是即將上任的第十八屆發審委,在終身追責的監察機制面前,同樣也是責任如山,他們一樣會從第十七屆發審委的手中接過從嚴發審的大旗。而不會因為換屆了,對IPO上會公司從嚴審核的風向變會發生改變。畢竟發審制度只會越來越完善,越來越嚴格,好的傳統與作風會得以繼承與保留。

那麽如何看待最近一個時期IPO過會率回升的現象呢?本人以為,這種情況的出現是很正常的。而究其原因,主要有這樣兩點。

首先是第十七屆發審委“從嚴審核”的嚴把關做法嚇退了不少的問題公司。比如,從去年10月17日第十七屆發審委上任以來,撤回IPO申請材料的企業就超過160余家。這個是有數據可查的,還有無數據可查的是,面對發審委的從嚴審核,一些原本試圖渾水摸魚的公司,也就止步不前了,中止了向證監會推交IPO申請的做法。因此,留下來的公司,或敢於迎難而上的公司,當然也就是問題相對較少的公司,如此一來,IPO過會率的回升是一個大概率事件。相反,IPO過會率不回升才是不正常的。

其次是保薦機構的準備工作做得更充分了。自從去年10月17日第十七屆發審委走馬上任以來,面對IPO的從嚴審核,不少上會公司與保薦機構紛紛落馬,不少場次出現“零過會率”現象。正所謂吃一塹長一智,針對IPO落馬公司所暴露出來的問題,保薦機構的準備工作也就做得更充分細致了,甚至是有的放矢。同時一些保薦機構還提高了IPO項目的門檻,以便能夠提高自身保薦項目的過會率。也正因為保薦機構的準備工作做得更充分了,因此,IPO過會率的提高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

因此,最近一個時期IPO過會率的提高,並不是IPO從嚴審核的風向要變了,而是IPO上會公司的品質有了提高,或者說是保薦機構的準備工作也做得更充分了,更加符合發審委的審核要求了。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