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站成一棵樹——回眸與法院這些年之感

在一個人生命的大部分時間裡,都是依靠回憶在活著,當要到整理的時候才發現,無法時刻保持清醒地將其條分縷析整理出來。至少對於我來說,最近每次我都在想,我該以一個什麽樣的身份去把我和這個承載著我無數故事的地方敘述清楚,我只能盡可能地質樸、盡可能地真摯,好像其他任何的附加都是不合時宜的一樣。

當我將自己原本的夢想放在一旁,進入到法院開始,也就意味著我命運的軌跡從此改變了吧。即使是現在的我,該說如今生活中所出現的種種,全都歸咎於當時所做的決定嗎?我不能確定,畢竟,人不可能再一次踏進同一條河流了。已經憶不起是什麽時候,讀幼兒園的女兒也曾問我,“爸爸,你的夢想是什麽?”只知道我很模糊地回答了這個問題,我深知自己當時所處的境遇和未曾經歷卻已難料的未來是無法言傳的,怕她再繼續追問,我簡單地回答她,“我在努力,我和你一起成長。”

我的基層工作涉足三個法庭,牽扯七個鄉鎮,經歷了我人生的十八個春秋。也許,在旁人眼裡,法官這個工作一直就是枯燥而乏味的,甚至很多時候你要做個不動聲色的人,不可以放過多的情緒在裡頭。情與理的關係在這個冷寂、莊嚴的地方,必須時刻被要求處理得很好,除了黑白的卷宗紙張與冰冷的法條,得以舒緩的色調也就只有我獨自一人的寂寞時刻了。

在義堂法庭工作的團隊裡,由一名庭長,一名審判人員,兩名書記員組成,法庭沒有食堂,我當時在鄉政府的食堂搭夥,政府有時集中休月假,我便只能自行解決就餐問題,法庭辦案交通工具就是靠自行車或者步行,直到96年後逐步配備了吉普車。法庭工作沒有禮拜休息,當自己有事請假時,只能向庭長報告並盡快回到崗位。最令人難忘的是鄉間的夜晚,當時鄉鎮企業不發達,電網改造滯後,鄉鎮經常停電停水,夜色降臨時,我常在義堂的府河邊獨自漫步,直到漁船、挖沙船慢慢隱去,河面靜悄悄的,一輪明月浮現在河水中央,這是我最想念父母的時候。

起初我感覺最多的是人生的枯燥,因為條件艱苦,生活乏味,每天重複著同樣的書記員工作,與懷揣青春之歌的我似乎極不相容,心裡總在盤算法庭工作何時才是頭啊!突如其來,我從義堂調整去下辛店工作,離父母更遠了。還聽別人介紹,下辛店民風刁頑,地處偏僻,還有要命的漢北河血吸蟲……92年初,我懷揣著無奈與沮喪來到辛店法庭,法庭地處下辛店鎮最繁華的商業街道,坐西望東,沿街面26米,高15米,建築樓高四層,正面牆體由白色瓷磚鑲嵌,黑色條紋縱橫相間,金燦燦的國徽懸掛在大門的橫梁上,仰視大樓,有莊嚴威武之感,法庭共配備五名乾警,除我都是四十開外的老同志,他們平易近人、真誠待人、熱心幫人,有三名老同志的家就安在法庭。他們的家屬有的在上班,有的在做生意,他們夫妻恩愛,團結和睦,子女們都很青春陽光,同志們待我如親人,雖然他們家庭收入並不高,但生活得很快樂。經過一段時間的接觸,這裡的人和事讓我感到很和諧很順手,各部門往來親密,配合緊密,地方黨委政府很關心支持法庭工作。我時常想,如此之多的人遠離家庭,在這裡生活工作,似乎看不出農村與縣城,基層與機關有何區別與影響,他們日出而作,日落而歸,重複著同樣的生活軌跡,我看不到他們生活的乏味、職業的倦怠。法庭退職後仍堅守在崗位的李江海庭長,五十多歲的審判員彭德發同志每天都精神昂揚、意氣風發,工作上從不推諉,他們的合作、服從意識感染了我,我曾不只一次的自問:“回城工作那麽重要嗎?在父母身邊生活是我最終的人生嗎?”事實上,在辛店法庭工作的一年之餘,讓我看到了法律知識、辦案工作之外的生活圖景。“青山原不老,因雪白頭;綠水本無憂,因風縱面”,我慢慢覺察到,法庭工作是法院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司法工作的前沿陣地,是一名法官成長的必經之路。法庭之緣,人生之幸;如果一味念想與追求人生的輕鬆與浪漫,不經“大悲大苦”怎能收獲人生的大智呢?回歸本原,順應常態,才是正道。我慢慢地看慣了樸實明媚的簡單人性,我不忍用法律慣有的眼光去打破這裡本來就有的和諧,那些時常出現在辦公室的爭執和糾葛將我重新拉回到我應有的理性。漸漸的,我只能去用沉默和淡然去代替一切起伏的情緒,熱情或者充沛的主旋律永能衝破日子裡那些法庭裡的孤獨封鎖,可如此往複,雖是疲了,但且行且珍惜。

仿佛人生中那種不再追求的意念且戰勝了那些無法分擔的日子之後,總是需要點什麽來將這種緩慢的節奏重新打散,至少可以讓人能有些許夢想的東西才得以繼續下去。

當我通過競爭上崗回機關後,可以站到自己想要的那個平台時才得以確信,我真正的夢想就在於此。那種“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執著,或者說是“一任階前,點滴到天明”的深思,都讓我更加確信法院所帶給我的卻是久違了的歸屬感。當我一次次敲下響徹的法槌,我聽到公平在回響;我身著青色的法官服,在法律面前我必須保持理性的嚴肅;我邁著堅穩的步伐,因為我從來都不曾遲疑。我不會因為整晚寫判決書所陪伴度過的失眠長夜而感到煎熬,不會因為忙碌的工作致漸少的休假而時常抱怨,更加不會對自己所扮演的法官角色而厭倦…因為我知道,每一個身處法院的他們都同我一樣,都在這裡找到了自己久久尋覓的東西,就是一直存在於自己心中的那份責任感和公平正義!

當我看到當事人因為各種煩擾而將你視作救命稻草時,其實每個法律人都沒有資格用任何的高姿態去對待他們,而責任和義務這種字眼的定義,我一刻都沒能忘記。世上太多的人將有求於人便要卑躬屈膝看得理所應當,正當的訴諸法律,坐在這裡的每一個人都不會用另類的眼光將你看待。若是換做自己的家人遭逢困窘之時還被淡漠對待,你又作何心情?因此,我不曾感覺自己是特殊的。

即使是現在,我都不能很好的將我與法、家庭與法庭之間的關係闡釋清楚。法具有如同西方創世紀所信奉的上帝一般的權威,我們每一個人都只能匍匐在它的腳下而無法逾越,我把它稱之為信仰。如今太多的人因為信仰的缺失而無所畏懼,殊不知法時刻都將讓你學會謙卑。每當這個時候,我都不敢大放厥詞,將自己經歷的一切都渲染得格外同其他的法律人多麽的不一樣。我深知,人生猶如滄海一粟,湮沒於歷史之中的僅僅局限於我的經歷是顯得多麽的微不足道。

在遠離繁華霓虹和塵世喧囂之處,新法院的整棟大樓總是靜默於此,站在它的面前,你必須仰視才得以見其全貌,好似每次我都會感知它如同巨輪向你駛來,讓你無法忽略。倒不是單指這棟建築物外在的宏偉所帶給你的感同身受,更多的是我立於此地,油然而生地讓我想到它是無數的法律人的智慧和辛酸所共同築成的,這一切讓我總有一種無形的推力讓我不得不用這樣的姿態去面對它。現在我還能憶起過去簡單的書桌上泛黃的書頁,在玻璃夾層裡放上自己伏案時的工作照片,不斷的告訴自己永遠不要忘記當時的初心——只是為了這世上少一些因為無知而蒙蔽自己雙眼的靈魂,讓他們知法、懂法、守法,用法律來維護社會的公平正義,弘揚法治精神,展示法的力量與價值。我深諳這樣的理想只是聊以慰藉罷了。我不敢將豪言壯語放置在赤誠之上,因為僅我一人之力太過於渺小,畢竟只要存在法律的判斷,總會產生是非糾纏的衡量,永不停息。

在充斥著法律與情理的這份工作裡,我懷著對其莊嚴和肅穆,總是會不自覺的選擇安全妥當的這條船,那種時常用敏感的神經去考量每個案件的細節時,我知道,我同這個地方、這份職業早已緊緊的聯繫在了一起,它已然成為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甚至是我足以驕傲的一部分。是本身這個職業所帶來的優越感嗎?不,法官從來都不是高人一等的,我們和芸芸眾生一樣,都會深陷塵世的煩擾,我們只是所說的“術有專攻”罷了,能真的去擔負這種判斷的神聖和智慧,我倍感責任重大。

我不知道這麽多年來,自己至今為止所做出的改變是否算得上成長。現在的自己看到如今法院所呈現的模樣,總會心生欣慰。無論是存在於法院背後的體制機制,還是看到新的一批年輕人那種昂揚的鬥志,在法院這個大家庭裡,我無時無刻都能感知正能量所帶來的暖意和愉悅。

現在,我還在回想女兒當初問我的那個問題。若能重新選擇,我會怎麽做呢?是會猶豫不決就此錯過與法的這段情誼,還是會殊途同歸果斷前行?

突然想起三毛的那首詩中的幾句:

如果有來生,我要做一棵樹,站成永恆,沒有悲歡的姿勢。

一半在土裡安詳,一半在風裡飛揚,一半灑落陰涼,一半沐浴陽光,非常沉默非常驕傲,從不依靠從不尋找。

其實我如今因這職業而帶來的一切,都讓我心懷感激,拋下一切的名利,就如同這詩裡所寫,我願同我所處的這個地方一樣,同它一起站成一棵堅毅的樹,因為是它讓我懂得什麽是法律的價值、法律人的尊榮,是它讓我明白什麽是夢想的開花,更是它讓我理解了怎麽樣去做一個人。

人生何處沒有悲歡,就此接納生命中所有的安排,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事情,就此而已。又或者說,就此種下法律所萌發的種子,去澆灌去滋養,長成一棵永恆的樹,為人遮陰納涼。

院有一松樹,吾至於此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生也有涯,無涯惟法。逐法良易,憑性實難。傲岸泉石,咀嚼法之文義。此文載心,余心有寄!

(來源:中國法院網 作者:劉國平)

編輯:孫溯清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