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映璿艾灸館:艾灸一穴治療心動過緩,有效率為80%!

竇性心動過緩是中老年人常見的心律失常,患者由於心排血量不足出現臨床癥狀而需要治療,通常應用阿托品、麻黃鹼、異丙腎上腺素等藥物治療,但長期應用效果不佳,且有明顯的不良反應,甚至導致嚴重的後果。而安置心臟起搏器,並不為所有患者接受。

竇性心動過緩屬中醫學「心悸」「怔忡」「胸痹」範疇,臨床以心悸、胸悶乏力、脈遲或結代為主。心氣不足,陽氣虛衰是本病的根本。心為陽臟,心陽得不到溫煦,則心氣虧虛,心陽不振,鼓動無力,致心脈瘀阻,血脈運行不暢而見脈來遲緩。陽虛則陰寒甚,故見胸悶、氣短、畏寒等症。

臨床上,很多中醫師常灸膻中穴來治療各種心臟疾病,如冠心病心絞痛、心肌缺血、竇性心動過緩等,現分享一則案例僅供參考~

臨床資料

本組63例,男47例,女16例,年齡33~67歲,病程3個月~6年。

竇性心動過緩伴間歇性Ⅰ度房室傳導阻滯32例

竇性心動過緩伴室早18例

竇性心動過緩伴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13例。

臨床表現:

心動過緩和心律不齊:心率在平靜狀態下32~60次/分,伴有不同程度的心律不齊。

一般表現為頭暈、乏力、記憶力減退、反應遲鈍、失眠等,比較嚴重的表現為心絞痛、胸悶、氣短,輕微活動或情緒不好時諸症加重。

心電圖表現為竇性P波的頻率小於60次/分,範圍在32~60次/分,P-P間距差值大於0.12s。

排除運動員、睡眠狀態及健康青年人等生理因素。

治療方法

隔薑灸膻中穴,每次灸7壯,每日1次,10次為一療程,療程間休息3天,治療2個療程後觀察效果。

治療期間囑患者注意休息,保持情緒平穩。

治療結果

顯效:臨床癥狀消失,心電圖檢查心律失常消失,缺血型ST-T恢復正常範圍,半年內無複發,計32例。

好轉:臨床癥狀緩解,心電圖檢查心律失常消失或減少50%以上,缺血型ST-T恢復正常或較前有改善,計21例。

無效:臨床癥狀、心電圖無明顯變化或失訪者,計10例。

有效率為84.1%。

小結 :

膻中位居胸部,為氣之會穴,為心包募穴,故選用膻中治療心之疾患。

艾灸具有溫散寒邪、溫通經絡、活血逐痹、回陽固脫的作用。現代研究提示艾灸通過艾葉中的多種化學成分燃燒後產生的抗氧化物質,附著在穴位處皮膚上,藉助灸熱再通過腧穴深入體內,使血行旺盛,刺激感覺神經可引起反射,作用於血管、神經可促進新陳代謝。

艾灸膻中穴可以振奮心陽,使血脈運行通暢,脈動有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