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腱鞘炎專找這樣抱孩子的家長!目測你已躺槍…

在看今天的內容之前,請各位寶媽們問自己3個問題。

o 自己是以什麼姿勢抱娃兒的?

o 一般保持這個姿勢多長時間?

o 抱寶寶後是否感覺手腕酸痛?

其實很多寶媽在照顧寶寶後,會覺得手腕痛、拇指痛,有時候甚至都用不上勁兒,以為休息休息就好了,沒想到癥狀日益加重。這時,您可千萬別以為是自己不小心扭到了,因為您可能患上了月子期間最為常見的媽媽手(腱鞘炎)。那麼如何才能預防或緩解疼痛呢?下面跟著小康君往下看?

抱孩子怎就「抱」出了腱鞘炎?

由於哺乳媽媽需要控制寶寶不停扭動的頭,乾家務時總是一邊乾活,一邊抱著寶寶,加上抱嬰姿勢不對,長期且用力地使用手腕力量,產後身體各關節較為脆弱等種種原因,就非常容易導致產後寶媽患上腱鞘炎。

腱鞘炎也叫媽媽手,是手腕長時間地保持著單一姿勢或用力支撐著某個部位(如上圖),引起肌腱和腱鞘的不斷摩擦,導致血液循環差、局部腫脹、活動該部位時疼痛感會加重。

如何抱孩子才能預防腱鞘炎?

家長要雙側交替抱孩子且側重前臂的支撐,手腕和手指應保持放鬆狀態。切忌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當感到手腕酸痛、睏乏時,應換另一側或將寶寶放到安全地方後,活動活動酸脹的部位,緩解不適感。

得了腱鞘炎該怎麼辦?

大部分患腱鞘炎的寶媽,都可以通過以下方法逐步好轉和恢復。如果患處出現:腫脹、鼓包、影響正常活動、持續時間過長,您可就要引起重視,及早就醫診治了。

1寶媽們如果得了腱鞘炎建議用熱水泡浴患處,每天早晚各泡30分鐘;

2旋轉手腕加以按摩,平時沒事時可以將手高於肩部,讓靜脈及淋巴液迴流,有效緩解疼痛和腫脹;

3不要用力按壓患處,以痛止痛反而會適得其反。可以用紅花油中力揉搓患處15分鐘;

4得了媽媽手後,暫時就不要乾重活兒或抱孩子了,應適當的休息,主要讓患處得到充分的放鬆,一旦好轉也要適度使用。

5哺乳媽媽可以等斷奶後貼膏藥,加快腱鞘恢復。

6坐月子期間,寶媽一定要注意手腕的保暖,因為手腕受涼更易患腱鞘炎。

腱鞘炎的治療方法:

腱鞘炎是在手上肌腱和殼板交界的地方形成的炎症,主要因為肌腱在短期內活動頻繁或用力過度或慢性寒冷刺激,導致腱鞘組織發生炎性反應、纖維變性,使腱鞘變厚,引起鞘管狹窄,肌腱在鞘管內活動受到限制,而炎性反應同時引起局部疼痛的一類疾病。中醫認為腱鞘炎發於雙手,雙手又屬四肢之末,陽氣不易達到,復因勞損耗氣,致局部陽氣不足,風寒 濕邪乘虛而入,使筋脈失養,樞轉不利。治宜祛風勝濕,散寒止痛。

撥針治療源於幾千年的中醫針灸療法,結合了古代與現代人的智慧與技術。撥針針具、操作方法、功能作用都很獨特,對人體治療範圍廣泛、影響程度深刻,治療的近、遠期療效理想,治療過程比其他有刃針具更加安全。

結合中藥內服與外用。抓住病源對身體進行綜合的調理,通過溫經通絡、行氣活血、溫陽散寒、化瘀止痛、促進血液循環從而阻斷疼痛的惡性循環、對腱鞘炎能夠進行有效治療,減少複發。

中醫辨證施治——治療腱鞘炎疾病簡便有效

1、通血祛瘀,恢復循環 體外皮膚下Z型針刺入深部到病變處進行剝離松解關節粘連,輕鬆剝離壞死組織和正常細胞的粘連,止痛祛病。

2、中藥一調一補,促進細胞再生 微創創造優良理療環境,中醫外埋、內服保密處方,療效直接達到壞死的組織部位,鞏固治療,療程較短。

3、鞏固治療 位植葯配合現代理療設備,外力直達病患。中醫激活細胞活性、經絡疏通、理氣活血、提高自身免疫力。

孫林主任溫馨提示:除了長時間抱孩子易患腱鞘炎外,擠奶也成功加入了腱鞘炎的隊列。因為很多寶媽用手或吸奶器,長時間做拇指的張合運動,這種重複性的擠壓最易誘發腱鞘炎了。說了這麼多,大家get到預防和緩解「媽媽手」的技巧了嗎?記住,不管哪個部位出現酸脹感,一定讓自己酸脹部位活動放鬆一下,不要讓腱鞘炎有機可乘!

『醫生介紹』

孫林,副主任醫師,畢業於黑龍江中醫藥大學骨傷系,從事骨病臨床工作四十餘年,曾多次在黑龍江中醫大學附屬醫院進修深造,深得著名骨傷專家樊春洲及其他名師親傳指導,有較強的理論和紮實實踐能力,並在多年臨床總結出來的經方、驗方的基礎上,可根據患者的個人體質,進行辯證分型,思路獨特,自成一格,深受患者的青睞和業內專家推崇。

擅長:產後風濕、風濕、類風濕性關節炎、腰椎間盤突出、頸椎病、肩周炎、痛風、膝關節炎、股骨頭壞死、滑膜炎、強直性脊柱炎、腱鞘炎、網球肘及各類頑固性關節疼痛等疾病,尤其擅長撥針治療各種風濕骨病,其獨到的見解和治療手法,均有著顯著的臨床療效,深受患者好評。

出診時間:周一、二、四、五、六、日

溫馨提示:患者朋友們可撥打114進行電話預約掛號。

>>>>微信搜索「北京德勝門中醫院風濕」關注了解更多風濕骨病資訊,也可以微信在線諮詢和掛號,祝您天天開心,生活愉快。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