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老牌巨頭的墜落,百億哈藥的危局與救贖

記者 | 謝欣

編輯 | 任悠悠

1

在經歷了多年營收下滑、淨利潤連續兩年下滑後,2019年可能會成為哈藥股份(600664,SH)這家國內老牌知名藥企的重要轉捩點。

今年一季度哈藥股份淨利潤轉虧,同時公司預計今年上半年也將保持虧損。工業與商業板塊利潤齊齊下滑,產品嚴重老化競爭力逐年衰退,曾靠著幾隻廣告而被許多普通消費者所熟知的哈藥如今已走到了命運的十字路口。

換帥、混改、並購……等待哈藥股份的會是怎樣的明天?

失去的十年

哈藥曾經是一個在中國醫藥界舉足輕重的名字,1988年三十多家企業組建了哈藥集團,1993年哈藥股份上市,成為黑龍江省第一家上市公司,同時也是中國醫藥行業第一家上市公司,後又分拆商業板塊人民同泰(600829,SH)上市。在中國醫藥工業的各類榜單中,哈藥也曾是前十乃至前三的常客。

但哈藥股份已今非昔比。

今年一季度,哈藥股份營業收入26.74億元,同比下滑6.43%,歸屬淨利潤為負1.45億元,扣非後淨利潤為負1.63億元。哈藥股份在一季報中預測,第二季度當季的業績不會明顯好轉,公司年初至下一報告期末累計淨利潤仍然為負。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哈藥股份將不可避免的出現虧損,而對於全年是否會出現虧損,哈藥股份並未作出預測。

這並非哈藥股份首次單季出現虧損,在2017與2018年第三季度哈藥股份的扣非後淨利潤均為虧損狀態。

梳理歷年財務數據可看出,在二十一世紀的第二個十年裡,哈藥股份的財務表現幾乎是一路下滑。歸屬淨利潤在2010年達到近些年的峰值11.3億元,此後連續大跌到2013年僅實現1.69億元歸屬淨利潤,此後出現一個反彈,在2016年實現7.88億元後再次連續下跌。而營收方面2013年實現181億營收峰值後就一直下滑,2018年108億的營收甚至已經低於2010年的125億。

事實上,哈藥股份兩大業務板塊醫藥工業、商業板塊營業收入最近4年均呈現下滑趨勢,累計降幅分別為38.16%和27.36%,醫藥工業板塊方面2018年營業收入37.35億元,同比下降 6.49%。近4年的複合增長率為負11.32%,而與哈藥股份醫藥工業產品結構相似的石藥集團、華北製藥等著四年間均保持了正向複合增長率。

業務急劇下滑

原料藥是哈藥股份急劇下滑的業務之一,在這幾年的環保高壓之下,大量原料藥廠家被關停並轉,許多原料藥品種產能和供應受到嚴重影響,價格出現明顯波動。而對藥企的影響則呈現兩極分化態勢,大批原料藥廠家及下遊相關製劑廠家產能嚴重受限,而一些正常生產的廠家或趁機搶佔市場或利用競爭對手停產的機會形成市場壟斷,大幅提高產品價格牟取暴利。此外醫藥化工、中間體等行業也受到環保政策的明顯影響。

哈藥股份不幸成為了“受傷”的那個人。其原料藥收入從2015年的6.12億元降至2018年的1.44億元,累計降幅76.47%,同時毛利率自2016年開始轉負,2018年的毛利率為負16.22%。

其中,中間體7-ACA和6-APA就在環保壓力與價格倒掛聯合因素下先後停產,青霉素工業鈉鹽也因成本倒掛而減少生產,2018年銷售收入較2015年下降73%。

如哈藥股份自產的四氮唑乙酸從2017年開始經常斷貨,其導致頭孢唑林酸、頭孢唑林鈉、頭孢替唑的產量下降,既影響其原料藥外銷,也影響了下遊製劑生產與成本。以2015年為例,公司抗感染製劑產品的收入約為23億元,佔公司工業總收入的48.62%,而絕大部分抗感染製劑產品依靠哈藥股份自產原料。

另一方面,部分外購生產用原料藥的市場出現供應緊缺或價格上漲,影響相關製劑的生產和銷售。注射用磺苄西林鈉、注射用賴氨匹林、甲硝唑呋喃唑酮栓和阿莫西林膠囊等品種都受到原料藥供應緊缺的影響,而注射用磺苄西林鈉、注射用賴氨匹林、甲硝唑呋喃唑酮栓因採購不到原料至今未恢復生產。而作為哈藥股份主導產品的阿莫西林膠囊在2018年的一段時間裡採購不到原料藥,導致產量不足,不能滿足正常的供貨需求,影響該產品2018年營業收入達4925萬元。

當然,產品老化也使哈藥股份連續遭到政策重擊。僅在2018年國家衛健委就發布《醫療質量安全核心制度要點》,要求必須落實抗菌藥物分級管理制度,此後又印發了《關於持續做好抗菌藥物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當年年底發布《關於做好輔助用藥臨床應用管理有關工作的通知》。限抗、限輔已是大趨勢。哈藥股份眾多抗感染藥物如注射用頭孢唑啉鈉、注射用頭孢替唑鈉、注射用頭孢美唑鈉等銷售出現明顯下滑,受二票製、醫保控費、藥品招標競價以及主動控制庫存等影響,主導品種前列地爾銷售量較同期下降幅度較大。

不過,與同樣是主要為抗感染藥物生產企業的華北製藥、石藥集團和魯抗醫藥相比,哈藥股份的抗感染藥下滑幅度最大。

而葡萄糖酸鈣口服液、葡萄糖酸鋅口服液、高鈣片等高毛率等知名產品也因行銷不力而出現銷售下滑。

另外今年5月,哈藥股份所產一批紫杉醇注射液與中藥飲片被國家藥監局通報產品問題。

哈藥股份另一支柱醫藥商業板塊2018年收入70.23億元,同比下降12.04%,其中批發類營業收入自2015年的86.70億元降至2018年的58.53億元。其醫藥商業部分主要為人民同泰,作為地區型醫藥商業,未來將受到國藥、上藥等全國性商業公司的更大衝擊,“兩票製”等政策推進也會給未來帶來更多不確定性。

努力扭轉虧損

哈藥股份並非沒有意識到自身問題,今年一季報中公司表示管理層將積極采取應對措施,努力扭轉虧損局面。

根據其公告,哈藥股份明確指出,從產品結構上看與競品企業相比,近幾年公司一方面產品開發力度不夠,缺乏新產品上市,另一方面不少產品因各種原因主動或被動停產,階段性或永久退出市場。到2018年哈藥股份共有211個產品(338個品規)在產在銷,比2017年減少了201個品規,折合銷售收入過億元。現有在銷品種中,也有產品隨著競爭日益激烈,進入市場成熟期甚至衰退期。

這位曾經的霸主手握眾多昔日重磅品種,或許是習慣了“躺著掙錢”,哈藥股份在研發投入上與其地位與體量並不相配。

2018年哈藥股份研發投入僅為1.85億元,顯著低於行業平均水準,佔營業收入比例僅為1.71%。而具體研究項目也頗有些“寒磣”。主要7個研發項目中,阿莫西林膠囊、蒙脫石散和布洛芬顆粒均為一致性評價項目,4個創新藥項目中,慢性B肝S001GR項目還處於臨床前藥學研究階段,重組人促紅素-CTP融合蛋白、WX0005片和注射用重組抗EGFR人鼠嵌合單克隆抗體也還處於準備開展臨床階段,想要開花結果還遙遙無期。

另外,哈藥股份在2018年下半年還與全球仿製藥巨頭以色列梯瓦製藥簽訂協議,拿下了梯瓦重磅品種硫酸氫氯吡格雷片與治療牛皮癬的原研藥阿維A膠囊等7個品種在中國區的獨家代理。不過雖然上述品種在中國區過往銷售表現不錯,但在國家政策倒逼仿製藥大幅降價,尤其硫酸氫氯吡格雷還是“4+7”帶量採購入選品種的情況下,未來這些品種的銷售前景還有待觀察。

不過相比之下,可能哈藥股份更多會把未來的業績增長寄希望於對美國保健品公司GNC(健安喜)的投資。GNC成立於1935年,是美國最大的保健品品牌之一,目前在全球50余個國家和地區擁有9000余家零售門市,提供1500余種健康類產品。此前曾有哈藥集團人士對外以“彎道超車”來形容對GNC的並購,其GNC的產品比哈藥的要高一個層級,把GNC一共1800多個產品引進後會豐富哈藥保健品的產品線,豐富了類別和品種,有利於哈藥集團保健品的升級、換代和轉型。

這筆交易也是一波三折。最初本計劃由人民同泰為主體進行收購,但隨後主體變更為哈藥股份,為此哈藥股份高管還曾被監管通報。為了這筆交易,哈藥股份從去年起共支付了約3億美元認購GHC優先股,成為其單一最大股東。不過自從2015到2017年,GNC營業利潤大幅下滑,虧損金額連續上升,市值也大幅縮水,而在中國市場上,包括湯臣倍健、西王食品、合生元等也已紛紛與國際知名保健品企業合作,未來競爭將更加激烈。

而退一步看,就算與GNC的合作達到哈藥預期效果,給財務數據帶來幫助,但從業務層面上看,並不能給下滑頹勢最厲害的醫藥工業板塊帶來任何幫助,無論是“兩條腿走路”還是“三條腿走路”,從目前看醫藥工業這條腿未有好轉跡象。

自救路在何方

除了業務上多方突圍外,哈藥股份也在股東與人事層面試圖調整。

2017年底,投資哈藥集團十幾年的中信資本宣布參與哈藥集團新一輪混改,擬對哈藥集團進行增資並取得控股股東地位,但卻在半年後因政策環境變化而戛然而止。而因在此事上存在信披違規,哈藥集團與中信資本有關責任人遭到上交所通報批評處分。

同樣重磅的還有今年3月,哈藥股份宣布前諾華中國區總裁徐海瑛出任公司總經理,徐海瑛同時還帶來兩位副手——曾任雅培中國公司免疫風濕事業部總監、朗生醫藥集團中國區總裁的劉幫民,以及曾任普華永道醫藥行業管理谘詢業務總監,招商局集團健康事業部戰略發展部總經理的肖強擔任副總經理,從履歷上看,肖強與徐海瑛在招商局時就有過共事經歷。

不過令人詫異的是,今年3月22日,上任僅半月的劉幫民便因“個人原因”辭去了副總一職,中間究竟發生了什麽引發外界猜測。

2018年年底,哈藥集團宣布重啟混改,這家醫藥巨頭是否會易主?新的投資者、新的掌門人又是否會給它帶來新的活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