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甲午戰爭,揭秘“經遠”號裝甲巡洋艦的真實蹤跡

背景鏈接:2018年7月至9月,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對“經遠”艦開展水下考古調查工作,清理出鐵、木、銅、鉛、玻璃、陶瓷、皮革等各類遺物標本500余件,這是繼“致遠”艦之後,中國甲午海戰遺跡水下考古工作獲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經遠”迷蹤

1894年9月17日下午4時許,黃海大東溝海戰出現了兩個局部戰場。

在原先的主戰場上,北洋海軍僅剩“定遠”“鎮遠”兩艘鐵甲艦以及“左一”“福龍”兩艘魚雷艇和日本聯合艦隊本隊的主力軍艦相持。在主戰場的西側,日本第一遊擊隊在對北洋海軍的“經遠”艦進行追擊。除此之外,北洋海軍的“靖遠”“來遠”“平遠”“廣丙”退至戰場北方和東北方向暫避並搶修傷處,“濟遠”艦已經徑直向西南方逃遠,“廣甲”艦則繞到西北方,沿著航道曲折複雜的近岸淺水區逃往大連灣方向。

當日本聯合艦隊本隊與北洋海軍主力結束了戰鬥、先後向西南方航行時,在他們的西北方向仍然在不斷傳出隆隆的炮聲。日本第一遊擊隊追擊向西航行的中國軍艦“經遠”的戰鬥,此時已進入白熱狀態。

“經遠”號裝甲巡洋艦

9月17日下午3時30分之後,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對向西南方退避的北洋海軍軍艦發起追擊,最終將 “經遠”艦選定為主要的攻擊目標,從下午4時開始對“經遠”展開連續追擊。起初,因為距離“經遠”艦尚遠,第一遊擊隊各艦均下令艦員暫時休息,吃點心、喝下午茶,以消除疲勞,等待戰鬥。同時,因為“經遠”將航向改為西北西,開始接近淺水海域,第一遊擊隊的領隊旗艦“吉野”根據司令官坪井航三的指示,特別進行了艦位測定,以便根據海圖掌握水深。至下午4時30分,第一遊擊隊將編隊航速提高至14節,加快了對“經遠”艦的追擊速度。下午4時48分,“吉野”艦逼近到距“經遠”3300米處,隨即開始炮擊,此後“吉野”繼續逼近,又在2500米乃至1800米的距離上發起猛烈炮擊,第一遊擊隊後續各艦也相繼射擊。

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號

“經遠”與日本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軍艦的作戰經歷,僅有日本第一遊擊隊參戰軍官的報告、回憶可供佐證,其中可以窺見一些不尋常的詭異資訊。

根據日方所述,“經遠”艦在下午5時左右中彈起火,艦體開始向左側傾斜,而且可能是舵系被擊壞,航向左右不定。下午的5時5分,“經遠”艦突然調頭轉向東方,從日軍第一遊擊隊的右舷外經過,隨後原本航向西北的第一遊擊隊即將編隊航速降至10節,向左側轉向180度,朝向東南繼續追擊“經遠”。第一遊擊隊旗艦“吉野”一度準備在接近“經遠”後以魚雷將其擊沉,而後因為“經遠”已經燃起大火,坪井航三下令停止攻擊。根據日方參戰艦長的報告,“經遠”最後因為傷勢過重,在下午5時29分以艦艏朝東的姿態向左側傾覆,於5時39分完全沉沒。

第一遊擊隊追擊“經遠”示意圖

當時在“吉野”艦上的常備艦隊參謀釜屋忠道海軍大尉在回憶中對“經遠”沉沒還做了十分細致的記述:

(“經遠”)裝甲被擊中破裂,甲板上的構件被命中破損,艦上有兩三處起火後,煙焰暴騰,最終全艦陷入大火。在該艦傾斜時,可以看到露出的艦體鐵梁,實乃奇觀。該艦的艦員或是爭相攀爬到繩梯上,準備翻沉時好泅水逃學生,或是攀上桅杆,以圖求生……不久,“經遠”到了生命的終點,螺旋槳露出海面在空轉,紅色的艦底也露出在水面上,我軍紛紛拍手叫喊“萬歲”。

1894年9月17日下午5時30分後沉沒的“經遠”艦,成為北洋海軍在黃海海戰中損失的最後一艘軍艦,即第四艘戰沉的軍艦。情形吊詭的是,“經遠”艦沉沒後一百多年以來的各種發現,使得該艦的沉沒過程充滿了謎團。

美術作品:“經遠”艦沉沒

作為現場目擊者的第一遊擊隊各艦艦長及常備艦隊司令坪井航三、參謀釜屋忠道等,在戰鬥報告以及勤務日誌等檔案中,都對“經遠”的沉沒情況進行了十分明確的描述,即該艦是被第一遊擊隊擊沉的,沉沒處的大致坐標為東經123度33分,北緯39度32分。

然而在海戰戰場西側海岸上的莊河縣(今遼寧省莊河市),卻流傳著一個完全不同的關於“經遠”沉沒細節的說法:“經遠”艦是在莊河境內黑島附近的老人石(又稱蝦老石)海域衝礁沉沒的,而且艦沉後有大量艦員上岸逃學生。

1921年版的《莊河縣志》收錄有一篇不同尋常的文字,即當地百姓在1917至1918年間為“經遠”艦艦長林永升建祠堂後舉行公祭時所用的祭文,顯現了當地與“經遠”艦之間的特殊聯繫:

甲午之役我“靖遠”(原文如此)艦被日軍擊沉於蝦老石之東,民國六七年間土人發起拆艦事業,殉艦鎮海侯林公大顯靈異,人莫敢動,因集資為公建祠,招公及氏族之魂以祭之,曰:

嗚呼!偉哉我侯,名震全球;哀哉我侯,命喪洪流;卓哉我侯,名著千秋。甲午之戰,驚雷馳電,侯承帥命,統師救援,軍艦四艘,奔流似箭,我侯情迫,以住待客,敵眾我寡,一可當百,方期成功,即在旦夕,孰料敵人,兵集如鱗,槍林彈雨,兩艦沉淪,一艦逃走,侯志莫伸,尚存隻艦,未逐波臣,欲求生命,宜遵海濱,舍舟登岸,俱可全身,侯乃矢志,不向岸艤,振我兵威,激我壯士,以身先之,思雪國恥,逃而且降,非奇男子,嗚呼!我侯生命已休矣,兵卒五百與水沉浮,捐軀殉國,恨未雪仇,蝦老石邊空余一拳,過其地者回溯當年忠魂毅魄,大義凜然,茲建侯祠兼綴祝詞,生不苟免,歿令人思,驚濤駭浪,柱石長支,蝦老石之名藉侯同埀同饗!

此後1934年版《莊河縣志》中,又出現了一篇有關“經遠”艦戰沉細節的文字:

……清海軍軍艦,自鴨綠江之敗退至縣屬海中獐鹿島前,共四艘,被日軍擊沉者二,一艦為方謙(原文如此)所統率,沿海西逃,其一為林鍾卿所統率,是時艦在蝦老石東八裡許,士卒皆請林就岸,林不肯,躬親彈丸以戰,未幾左臂中傷,艦亦被突突被擊碎,林知事去,偏鎖艙門,危坐以殉,詔封鎮海侯,艦內軍士五百人,泅而得逃者僅十人。

源自莊河地方的這一敘事中,所說的“經遠”艦沉沒地蝦老石海域,與日本海軍軍史記載的“經遠”沉沒坐標相差較大。不僅如此,莊河地方流傳的林永升殉國的細節,也和北洋海軍後來報告中較為含糊的戰鬥中腦裂而亡有較大區別。

1894年9月17日下午5時30分許在 “吉野” 艦上拍攝的戰場照片,遠處起火燃燒的軍艦就是“經遠”

對“經遠”沉沒在莊河黑島一說,筆者以日本海軍軍史和關於北洋海軍的傳統中方史料為依據,曾對其真實性表示嚴重懷疑。然而,在莊河蝦老石海域的水下,的確長期存在著一艘神秘的沉船。為了驗證“經遠”沉沒在莊河域內說法的真實性,2014年夏季,由《華西都市報》牽頭組織,在莊河當地展開走訪調查,並聘請潛水員對蝦老石海域的神秘沉船進行了實際勘察。尋訪與勘察獲得了帶有漢、德兩種文字的炮台銘牌、艙室銘牌,以及大量和“經遠”艦裝備的武器對應的彈藥等重要的證物,最終確認了蝦老石海域的沉船的確就是“經遠”艦。而且, “吉野”艦上的日方參戰軍官曾拍過一張“經遠”艦沉沒前的遺影,照片中的陸地山影也和蝦老石一帶的海岸特徵一致。

2014年莊河黑島水下調查活動中拍攝到的“經遠”艦殘骸照片。

這一重大發現證明了日本海軍所記錄的“經遠”沉沒點坐標是完全錯誤的,不免使人對聯合艦隊第一遊擊隊在1894年9月17日下午5時之後,究竟進行了一場怎樣的戰鬥產生懷疑。關於這一點,日方所拍攝的“經遠”艦沉沒前的遺影照片給出了一種可能性:從這張照片來看,“經遠”即將沉沒時所處的位置,實際上距離日本軍艦較遠,第一遊擊隊極有可能在將“經遠”炮擊成重傷之後,就因本隊旗艦“松島”發出的旗語信號而離去,至於“經遠”最後的沉沒情況,第一遊擊隊各艦只是在遠距離上進行觀察推斷而已。

本文摘自《中日甲午黃海大決戰》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