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中日甲午海戰遺跡“經遠艦”在大連海域被發現

2018年9月21日,國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遼寧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連市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組隊,在遼寧大連莊河海域發現並確認了甲午海戰北洋水師沉艦——“經遠艦”。經遠艦的發現,是繼致遠艦之後,甲午海戰遺跡的又一重要發現。

經遠艦和來遠艦是同級姊妹艦,兩艦都是由德國國伏爾鏗(Vulkan)造船廠建造,“經遠艦”於1887年1月3日下水,“來遠艦”於1887年3月25日下水。同年底2艦與“致遠”、“靖遠”、“左一”一起回國,加入北洋水師編隊,你可能不知道的事,經遠和來遠的建造開啟了德國設計製造鐵甲巡洋艦之路,也就是說經遠和來遠是德國首次製造鐵甲巡洋艦。

經遠艦艦長82.4米、寬11.99米、吃水5.11米。排水量2900噸,額定乘員202人。外觀上雙煙囪,僅有的一根桅杆在煙囪後面。前部設定有前艏樓,從艦艏一直延伸至至主炮台前部;其余部分安裝有與前艏樓平齊的舷牆。司令塔位置在主炮台後面,頂部為露天的羅經艦橋,作為巡洋艦,武器方面也不弱,主炮為兩門克虜伯1880式35倍徑210毫米後膛炮,全部安裝於艦艏的雙聯裝露炮台;副炮為兩門克虜伯1880式35倍徑150毫米後膛炮,安裝在舷側耳台,射界135度。

之所以要建造經遠艦,主要原因是1884年中法戰爭馬江海戰一役,福建水師慘敗,幾乎全軍覆沒,戰後,李鴻章通過駐德國大使表達了希望由德國來建造巡洋艦的想法,這個要求一提出,立刻引起了德國和英國的重視,德國和英國展開了激烈的爭論和鬥爭,經過慎重的考慮,並聽取了德國和英國的爭論,清朝征服最終決定在德國建造兩艘裝甲巡洋艦(即來遠和經遠),另外由英國建造兩艘穹甲巡洋艦(即致遠和靖遠)。

在經遠和來遠的建造過程中,甚至得到了德國首相俾斯麥的重視,因為他們不想失去清朝這個大客戶,同時也希望能夠提高自己建造巡洋艦的水準,俾斯麥指出,為了保證按時、高質完成訂單,德國海軍部應參與監管,由於德國的重視,經遠艦的建造非常順利,比合約約定的時間提前下水。經遠和來遠建造好以後,為了保證德國建造軍艦的信譽,俾斯麥向李鴻章表示:希望德國人員操作軍艦運達清朝,如果清朝一定要自行操作,那麽希望能夠派出德國人員進行指導,以免因為操作不當產生故障而影響德國的信譽,李鴻章表示認可,兩艘軍艦都留用了若乾德國籍人員。

經遠艦到達以後,並未參與大海戰,而甲午海戰則是經遠艦參與的第一次大海戰,參加了艦隊在戰爭初期的若乾護航和巡邏行動。清日之間的鴨綠江之戰,經遠艦參與了戰鬥,是唯一沒有擊沉的軍艦。

甲午海戰不用過多贅述,雖然說清朝北洋艦隊的總體噸位超過日本,但是日本卻在航行速度和炮擊的頻率上要高於北洋艦隊,加上北洋艦隊各軍艦的訓練和保養不足,導致北洋艦隊的戰鬥力下降,彈藥不足,總體是弱於日本的軍艦的。

經過激戰,致遠號爆炸沉沒,濟遠號和廣甲號逃離戰場,日本的軍艦開始轉為圍攻經遠號,作戰中管帶(艦長)林永昇頭部中彈身亡,成為清朝建設西式海軍以來第一位作戰中戰死的艦長,經遠艦在高級軍官戰死的情況下,繼續與日本軍艦戰鬥,最終傾覆沉沒,全艦231名官兵為國獻身,僅16人生還。

如今經遠艦在大連莊河海域被發現,就在水下12米處,艦體倒扣在海底,考古對於已經清理了艦體周邊的淤泥,合適的時機或許會整體出水,或許能夠對還原甲午海戰提供更多的文物支持。

參考資料:《北洋海軍艦船志》《清史稿》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