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上廣容不下肉身, 三四線放不下靈魂

芥末堆

芥末堆是一個專注於教育產業資訊挖掘與傳遞的行業內資訊服務媒體平台。

關注

去一線城市漂泊?

還是去二三線城市生活?

本文作者|田園

本文編輯|亮亮

排 版 | 空缺

有人說,因為戀上一個人,所以愛上一座城。其實,“愛”上一座城可能不止是因為愛情。

近日,各地“搶人大戰”烽煙再起,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也紛紛加入戰局。各地在戶籍、就業、住房等方面的包容性大大增加。

到底是去一線城市漂泊,還是去二、三線城市生活,成為很多人深思的問題。芥末堆採訪了多名往應屆高校畢業生,試圖從他們的故事中看見一些端倪。

哪個城市都沒問題,只要錢開的夠高就行

姓名:杜楓寧

年齡:22歲

籍貫:湖南湘西

學歷:上海複旦大學本科應屆生

選擇:離開上海,工作暫定長沙

城市對杜楓寧來說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合適的工作。

杜楓寧本科學的是政治學與行政學專業,考研失利後,她一邊考公務員,一邊在企業找工作。目前,她簽了一個長沙的公司,做電商運營,不是因為喜歡這份工作,而是因為薪資可以接受,順便離家近。

“我覺得烏魯木齊、拉薩跟長沙沒什麽區別,只要錢開得夠高就可以。”杜楓寧告訴芥末堆,為了尋求一份薪資待遇比較穩定的工作,她參加了湖南、安徽、廣東、新疆等地的公務員,有的沒通過面試,有的還在等結果。如果公務員錄取了,就放棄長沙每月7000元薪資的電商運營工作,轉做公務員。

“肯定不會在上海,生活成本太高了,最想去廣東。”杜楓寧笑著說,因為廣東距離香港近,她可以周一至周五上班,周末去香港代購,做兩份工作賺錢。

“複旦大學大學生在上海一抓一大把,很難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投了一些大公司,但都沒回信。”杜楓寧總結,工作環境和工作地點她都不在意,最重要的是薪資和發展前景。

至於家裡人的建議,當老師的爸爸更希望杜楓寧做公務員,一來工作穩定,二來防止工作幾年後再考會很麻煩。另外,如果女兒在一線城市生活,買房基本不可能,如果在二三線城市,肯定能幫一些。

對於近年來各地頒布的“搶人”政策,杜楓寧也有關注。她分析,除了北京、上海,其他城市基本都可以輕鬆落戶。但對大學生來說,住房補貼並沒有太多的誘惑,所以不會被政策影響。

說到此次二線城市的“搶人大戰”政策優惠,芥末堆發現,在戶籍問題上,基本都可以實現本科以上畢業生“零門檻”落戶;對於住房政策,各地年住房補貼金額普遍不高,但購房上的優惠力度卻給的很大;在就業政策上,各地嘗試以創業補貼和建設見習基地等形式留住人才,側面反映了二線城市就業環境與一線城市有一定差距的現狀。

深圳落戶非常方便,政府辦事效率特別高

姓名:張掙

年齡:28歲

籍貫:山西陽泉

學歷:湖南大學碩士2017年畢業生

選擇:放棄北京、長沙, 去深圳工作

“搶人大戰”爆發於二線城市,部分一線城市也積極參與其中。今年3月21日,北京頒布了《北京市引進人才管理辦法(試行)》,放寬在京落戶標準,被稱為“近10年來最為寬鬆的落戶政策”。僅過5天,上海發布《上海加快實施人才高峰工程行動方案》,提出13個科技領域的人才及其家屬可直接落戶。廣州將學歷落戶的年齡限制整體放寬了5歲,深圳則是簡化了落戶流程,並放寬了落戶限制。經過一番折騰,在長沙讀研的張掙最後選擇了落戶深圳。

其實定居深圳之前,張掙有過兩次思想鬥爭。

第一次是決定辭掉北京某互聯網旅遊公司的工作,回長沙發展。早在大二暑假,學習媒介經營管理專業的張掙就開始在北京、長沙兩地跑,讀研期間又在北京近乎全職工作了近1年。無論是薪資,還是未來發展、工作環境、人脈資源、離家距離,這份工作看起來都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一開始,他也這麽認為。

研三上學期,同學們紛紛找工作時,他也沒有參與。但是,2017年3月,在沒有向任何公司投遞簡歷的情況下,張掙在公司長官的挽留聲中“裸辭”了。

“離開北京時特別捨不得,但從以後的生活來講,北京很難看到希望。”張掙告訴芥末堆,研三回學校寫畢業論文時,和同學討論了很多,思考了很多。在北京無論是房價,還是戶籍、孩子的教育,哪一個問題也解決不了,雖然自己沒計劃那麽早結婚,但那都是早晚要面對的東西。

“你真的會瞬間感受到很大的差異,需要很強的心理建設。”雖然在長沙拿到了第一梯隊的offer,但接觸企業後張掙發現,長沙的工作環境、同事預期、公司規劃、專業度與北京差距很大,如果要在這個城市生活,只能“矮子裡拔將軍”。於是他做了第二次選擇。

2017年5月的一天傍晚,張掙正在長沙的健身房做臥推,夕陽透過半遮的窗簾鑽了進來。這時手機突然響了,是公司人力最後在催他簽三方。“我就說我現在手頭有點事,兩分鐘後回電話。這兩分鐘,我又把自己的生活和職業改變了。”

“那一瞬間,突然我心裡所有的不甘願和希望在更大的平台去鍛煉、去經歷的渴望都蹦出來了。”張掙至今仍清晰地記著那時自己的心理波動。兩分鐘後,他不僅拒掉了長沙的工作,同時把另一份offer也拒掉了,可以說是破釜沉舟,把在長沙的後路都斷了。

張掙告訴芥末堆,在深圳他體驗到了在北京感受不到的東西,比如北京和深圳的職場差異非常明顯。北京總會隱隱約約地去問一個人的家境、學歷、過往,更在乎這些隱含的條件,並且這些意識是深埋根骨的。而深圳評價人的方式更加平等客觀——誰有能力,誰就更厲害。還比如說私下的社交宴請,大家聊的話題差別也特別大。張掙笑著說,“在北京更多是尋根問祖,盤問家鄉,在深圳則是討論發財路子,哪哪又炒了什麽地皮之類的。”在他看來,深圳是一個單純向上、未來具有爆發性的城市。

深圳這邊落戶非常方便,政府辦事效率特別高,發補助發得也很快。”張掙剛到深圳就直接落戶了,碩士生一次性補貼2.5萬元,龍崗、福田等區域還會單獨發放等額補貼。

都是租房子,為什麽不選擇一個更舒適的?”除了落戶和補貼政策,張掙介紹,深圳的房價也比北京便宜很多。他現在和朋友合租一套兩室一廳的房子,大約70平米,臨近商場、交通便利、地段相當於北京二環到三環之間,房租每人每月2600元。

這一切,在張掙看來都比北京更加美好。

追求未來生活品質,北上廣深不在考慮範圍

姓名:劉佳明

年齡:23歲

籍貫:黑龍江大慶

學歷:湖南師范大學本科應屆生

選擇:離開長沙,去廣東佛山做語文教師

與很多東北人一樣,劉佳明選擇了“逃離”家鄉。無論是當年自己報考大學,還是幫表妹填報志願,他的首選地都是南方城市,畢業後選擇的工作地也不例外。至於原因,想必每個東北人都心知肚明,“東北經濟發展速度現在太慢了”。

劉佳明告訴芥末堆,因為會關注未來的生活品質,所以北上廣深等一線城市不在考慮範圍,但也肯定不會定居長沙。“長沙的氣候不好,市中心也沒有市中心的繁華,當地人說話讓人覺得很不耐煩。”他補充說,“另外,女朋友也不喜歡留在長沙。”

劉佳明本科學的是漢語言文學專業,做語文老師最對口,最想去的城市是成都。他告訴芥末堆,即使自己從沒去過成都,但也十分憧憬,因為去過的同學都跟他說,成都是一個非常好的地方。而且大家(媒體)宣傳的就是,成都是非常適合生活的城市。

“根本沒有回信,一直到我去佛山工作了一個月也沒消息。”劉佳明遺憾地重複說了兩遍,因為在長沙很少有來自成都等地的學校的招聘。

“工作定在佛山也是意料之外的事。”劉佳明說,因為面試非常順利,一直衝到了最後一輪,學校整體環境也還不錯,就定在了佛山。學校是一所民辦小學,建校4年,在校生有3000多人,薪資能給到稅後7000元,以後能拿到1萬多,還給解決食宿問題。“其實簽工作時挺焦慮的,也有點後怕,怕有更好的。同時,我也在等成都那邊的消息。”

他補充說,現在師范生在選擇學校時,很多學生對有沒有編制看得比較淡,更多的是看工資和學校的其他待遇。在選擇城市時,除了一線城市,基本都去省會城市。他舉例,貴州有一個縣城來校招人,承諾工作滿8年就給一套房,但當時去面試的就2個人,比學校負責招聘的人還少。關於師范生這點,北師大應屆生張默涵也表示認同。

“父母的建議很簡單,就是要留在南方,在南方闖蕩,以後還可以到那邊玩一玩。”劉佳明若有所思地說,”其實我很想回家鄉,因為特別喜歡家鄉四季分明的氣候,但我只有一種可能會回去吧,就是家鄉真的發展起來了。”

至於各地發布的搶人政策,劉佳明表示暫時沒做太多了解,也沒考慮戶口問題,就業才是首先要考慮的。目前的計劃是在佛山生活10-20年,積累一定的工作經驗和生活成本後,定居成都。

“畢業時最苦惱的事是什麽?異地戀啊!”劉佳明說,女朋友比他低一個年級,準備考研到廣州讀書。他早就計算好了,去佛山工作距離剛剛好,坐地鐵到廣州只要一個小時。

不去一線城市闖一闖,總覺得不甘心

姓名:馮蕭肖

年齡:27歲

籍貫:河北邯鄲

學歷:中南大學碩士應屆生

選擇:離開長沙,工作定在深圳

馮蕭肖在長沙本碩連讀了7年。

“一線城市一直是我的夢想,無論怎樣都會去。即使去了之後,沒混出什麽名堂,再回到二線城市,將來也不會後悔。”馮蕭肖把長沙作為“保底城市”。他說,如果不去一線城市闖一闖,會不甘心,因為想去體驗一下那個大家口中說的“就業環境好、政策好、發展太空大、競爭公平的大城市”。

馮蕭肖研究生學的是鋰電池,產業多集中在長三角、珠三角等沿海區域。目前,他簽了深圳比亞迪公司,做鋰電池和清潔能源開發,今年7月份入職。

說起選擇深圳的原因,馮蕭肖給出戀愛般的理由:和其他城市對比,感覺和深圳的磁場比較符合,不會像西安一樣有陌生感、疏離感。

“只是因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沒能忘掉你容顏。”也許正如王菲在歌中唱的那樣,馮蕭肖和深圳之間,其實也僅僅是一面之緣,卻像是著了魔。“感覺深圳更開放、更具有包容性、更加自由、更舒暢。總之,深圳對我的吸引力是持久不衰的。”

選擇去比亞迪工作,還有一個原因是,女朋友也去比亞迪工作,做法務,計劃今年底結婚。他表示,雖然長沙的房價和補貼政策會更有利,但兩人商量後,還是選擇去深圳。

“目前主要考慮就業問題,不會考慮買房等其他問題。買房的話估計要兩年以後,一是看自己的經濟實力,二是看政策。”馮蕭肖坦言,如果買不起房,就回長沙生活。馮蕭肖表示,“雖然爸媽想讓我想離家近一點,但我感覺,出了門,遠近都一樣。”

雖然我去深圳,但我要為二線城市代言。”馮蕭肖說,長沙等二線城市很吸引人的地方就是誠意。他認為,對於年輕人來說,如果在一線城市過得不好,或者想回家,去二線城市是非常好的選擇。二線城市之所以要搶人,無非是因為城市進行產業更新,經濟結構從勞動密集型向技術密集型轉變,未來專業人才會有更大的發展太空。

至於長沙與深圳的關係,他說,“長沙就像家一樣,深圳則是新家。 ”

“搶人大戰”的狂風呼嘯而過,留下的是無數人的糾結選擇。很多人優先考慮的都是就業問題,當然也不乏政策、情感等因素。

人們總說,北上廣容不下肉身,三四線放不下靈魂。去擁擠的一線城市?還是留在更舒適的二三四五六線小城,夢想與現實的蹺蹺板總是難以平衡。不過,許多時候,大城市和小城市其實都是圍城,也許真正應該選擇的是自己能接受的,最適合自己的。

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均為化名

本文作者:田園

芥末堆 記者

教育即生命,讓自己做自己。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