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自動系鞋帶的耐吉鞋,智能穿戴設備正確打開方式

圖片來源於視覺中國

文 | 智能相對論,作者 | 魏啟揚

這絕對是“懶癌”患者的福音。

耐吉不久前發布了一款可以自動系鞋帶的鞋子——Nike Adapt BB,通過內置在球鞋內的傳感器,Nike Adapt BB甚至還能根據運動情況自動調整鬆緊度。

從草履到木屐再到如今可以自動系鞋帶的運動鞋,與其說這是一部鞋子的進化史,不如說這是智能穿戴設備的應用新思路:在不額外增加人類穿戴負擔的情況下,優先滿足穿戴需求,然後再考慮外延功能。

除了耐吉鞋,智能穿戴設備還有哪些新奇特?

早在1990年上映的科幻電影《回到未來2》中,主角在未來就找到了一雙可以自動系鞋帶和調整鬆緊度的Nike Mag滑板鞋,“自動系鞋帶”的概念在那時就已萌生。隨後耐吉在2016先後發布了現實版Nike Mag和首款能自動系鞋帶的球鞋Nike HyperAdapt 1.0。

Nike Adapt BB是在Nike HyperAdapt 1.0的基礎上進化而來,考慮到籃球運動員在籃球比賽中,腳的大小會因為運動情況發生變化,很多運動員還會有先松開鞋帶增加血流量,然後收緊鞋帶快速提高自己運動能力的操作,因而在Nike在鞋中設定了自定義電機和齒輪系統來感受足部所需要的張力,讓運動員可以隨時調整鞋的鬆緊程度,保證雙腳始終都在舒適的環境下完成比賽。除此之外,Nike Adapt BB手機端的APP和FitAdapt 技術的韌體都具備更新能力,這也意味著Nike Adapt BB是一雙可以持續進化的球鞋。

其實除了鞋子,人類在其他日常穿戴物品上也做了很多智能化的探索。

比如可以敲擊發出鼓點聲音的T恤,如果還想更加引人注目,搭配一條可以配置迷你擴音器的褲子,可以隨時隨地演奏音樂。

比如具有社交功能的牛仔褲,將牛仔褲跟智能手機連接,點擊前面口袋的小裝置就可以進行即時通訊,更新Facebook上的資訊,還能根據你的實時情緒,追蹤、分享個人的幸福感。

再比如可以讀出人體心跳和呼吸頻率的“聰明襯衫”;能夠自動播放音樂的外套;能夠在胸前顯示文字與影像的T恤衫……

在CES2014展會上,荷蘭人甚至展示了一件可根據人體情感變化而變透明的時裝——Intimacy 2.0。當人們穿上這件衣服後,人的感情變化比如激動興奮、羞澀窘迫等,都會使衣服顏色產生變化。

……

腦洞都開得很大,但具體有多少實用價值,這是否就是我們所認為的智能穿戴設備的應有形態,還是得打上問號。

什麽才是智能穿戴設備該有的樣子?

智能穿戴設備的思想和雛形出現於上世紀60年代。1979年上映的007系列電影之《鐵金剛勇破太空城》中,詹姆士·邦德手腕上的手錶不但可以充當對講機,還能變身手錶炸彈,這些都被認為是可穿戴設備的雛形。此後周星馳在電影《國產凌凌漆》中,用可以當吹風機的鞋子和可以當刮胡刀的大哥大在國內激起了一股對智能穿戴設備探索的潮流。而今,人類在服飾和日常用品上做了很多智能化的開發,但大多數智能穿戴設備都走入了上文提到的誤區,實現的都那些烏托邦式的奇思妙想,真正具有實用價值的智能穿戴設備卻不多。

未來的智能穿戴設備究竟是什麽樣子呢?智能相對論認為,此次新發布的Nike Adapt BB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模仿樣板,人類在進行智能穿戴設備研發時應多多考慮以下三個方面。

1、不能融入生活的穿戴設備都是耍流氓

對於穿戴設備而言,如果隻拘泥於“穿戴”二字,那麽這類設備的種類將非常有限,但實際上,它卻可以是任何東西。連線雜誌有一篇文章對此有過如下評述:“如果把可穿戴設備歸為可以戴在身上的設備的話,那麽 VR 設備是不是也應該算是可穿戴設備?如果把手機別在腰上,那手機豈不是也是可穿戴設備?”

在智能相對論看來,連線雜誌的觀點並無不妥,對於智能穿戴設備定義的關鍵一點就是,這套設備有無額外增加人類的負擔,這套設備有無完美的融入人類生活。

谷歌眼鏡是Google公司在2012年發布的一款智能穿戴設備,由於這款眼鏡不但保留了眼鏡的原始功能,還集智能手機、攝影機於一身,可以通過電腦化的鏡片將資訊以智能手機的格式實時展現在用戶眼前,同時還可以提供GPS導航、收發簡訊、攝影拍照、網頁瀏覽等功能。

可就算是這樣一個跨越時代想象的產品,卻因為無法很好解決混淆視線、在亮光下很難看清螢幕、語音控制、難以攜帶、電池續航等問題,從一個曾被無數投資機構看好的香饃饃變成了食之無味的雞肋,普通民眾也對谷歌眼鏡經歷了一段追捧到嫌棄的情感變化,作為Google最失敗的產品之一,這款眼鏡還被入瑞典的失敗博物館。其中很大的原因就是在技術難點沒有攻破前,谷歌眼鏡很多實際功能沒有很好的融入到我們生活當中。

同樣的問題還出現在前幾年大熱的VR眼鏡身上,沒有人會帶著那個誇張且顯笨拙的眼鏡上街,這也注定在VR技術取得更大進步之前,VR眼鏡只能是體驗館中好奇的人類窺探科技神奇的工具,無法成為人類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智能穿戴設備。

2、不但要自我量化,還要體外進化

漫威電影裡的那些英雄人物給了我們在智能穿戴設備上很好的啟發,無論是蜘蛛人還是鋼鐵俠或是美國隊長,他們只要一換上特有的英雄裝束,就能具備超人一等的力量和能力,這實際上也是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對智能穿戴設備研發方向的追求——通過這些設備,人類可以更好的感知外部與自身資訊,能夠在電腦、網絡甚至其它人的輔助下更有效率的處理資訊和交流。如果用更為通俗的話來解釋,智能穿戴設備不光能實現自我量化,還要幫助人類實現體外進化。

現階段,應用範圍最廣的智能穿戴設備是智能手錶和智能手環,這兩類設備的功能目前大多隻停留在自我量化層面,監測和收集佩戴者的心率、步頻、氣壓、海拔、血壓、心率等體征或外界數據,對於佩戴者的體外進化,這些穿戴設備還沒有很好的解決方案。

就目前的技術發展程度來說,智能穿戴設備的體外進化可在休閑娛樂、資訊交流等場景落地,提高佩戴者的資訊感知與處理能力,但這些應用更多存在於理論層面,少數應用在工業消費場景落地,比如Epson的AR眼鏡能讓無人機駕駛員以第一人稱視角看到攝影頭的畫面,Vuzix智能眼鏡的AR程式能幫助物流公司挑揀員加快貨物挑揀效率,Daqri AR頭盔能幫助建築師和工程師在動態全息空間中進行工作等,但這些智能穿戴設備距離進入日常生活的消費級市場還有很長一段路程。

Nike Adapt BB用收緊放開鞋帶鬆緊的程度,來控制運動員的血液循環從而達到短時間內提升運動員運動能力的方式,看似“抖了個機靈”,但實際上卻是智能穿戴設備實現體外進化功能的全新思路——在不通過其他設備介入人體的情況下,僅僅依靠穿戴設備的“原始功能”即可提升穿戴者的能力。智能穿戴設備正是對穿戴者體外能力一點點提升的基礎上完成自我進化。

3、急需打破數據孤島割據的原生應用

隨著物聯網概念被越來越多人所接受,智能穿戴設備作為物聯網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三星、小米、華為等廠商的帶動下,迎來了一波發展高潮,同時也加劇了資本在智能穿戴設備賽道中的割據。

以智能手環為例,這類產品國內大大小小數的出名字的品牌超過100個,這些廠商畫地為牢,高築數據城牆,不但不與其他設備共享數據,也缺乏開放的產業意識,於是智能穿戴設備之間形成了一個個塊狀化的數據孤島,這種現象最直接的後果就是智能穿戴應用生態碎片化,不光是研發速度緩慢,應用落地的推廣也非常困難。

此外,目前智能穿戴設備的應用形態更多是智能手機或平板電腦的應用擴展,智能穿戴設備是依附於智能手機而存在的,一旦脫離了手機,智能穿戴設備就成了擺設。智能穿戴設備若想擺脫這種現狀,在物聯網時代成為真正的主角,還需要一款類似於手機微信這樣出自自身設備的原生應用,在此帶動下,智能穿戴設備才有可能建立起以自己為核心的生態圈,智能穿戴設備的普及和應用開發才有可能進入持續的可循環狀態。

未來智能穿戴設備的倫理考量

Nike Adapt BB發布不久,NBA官方就宣布了相關禁令:為了避免干擾在場球員和球迷的注意力,球鞋側面調節鬆緊的兩個藍色光點不能點亮;裝有應用程式的手機不可以在場邊使用,球員只能通過鞋身按鈕手動調整球鞋的鬆緊。

如果從更深層次來理解NBA的禁令,在智能穿戴設備大規模普及的未來,居心不良的歹人可能會利用穿戴設備的漏洞使壞下套。如果說遙控鞋帶鬆緊讓穿戴者摔跤還只是惡作劇式的玩笑,那麽利用穿戴設備的“體外能力”,限制穿戴者的某些行動能力,則牽涉到法律框架下的行為準則。

此外,當某項智能穿戴設備能夠顯著提高人類某些能力,但同時以犧牲使用者健康為代價時,智能穿戴設備應該如何自處?像谷歌眼鏡會使用戶眼睛長時間聚焦,嚴重的還會對使用者的生理結構產生影響,而像頭盔、手環這類長期與人體貼身接觸的設備,在電磁異塵餘生的控制,人體不適或過敏反應的防範方面,也需形成規範的標準和要求。

人類或者會對自身安全設定足夠高的防護門檻,可是在獲取能力方面,人類也有著更強的原始欲望。比如在體育賽場上,無論體育組織如何三令五申,運動員也明知興奮劑對自身損傷極大,仍有人為追求成績前赴後繼甘做“藥罐”。

在智能穿戴設備這道倫理題中,人類需要把持的邊界是:技術不是用來作惡的。作惡的往往是人類自己。

【鈦媒體作者介紹:智能相對論(微信id:aixdlun):深挖人工智能這口井,評出鹹淡,講出黑白,道出vb深淺。重點關注領域:AI+醫療、機器人、智能駕駛、AI+硬體、物聯網、AI+金融、AI+安全、AR/VR、開發者以及背後的芯片、算法、人機互動等。】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