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蟋蟀的誘惑,一隻值百金

從八月初到十一月,是蟋蟀玩家的“快樂時光”。錢在流動,人在路上,蟲子在流通。這是一個充滿機會的時節,只要你擁有一隻蟋蟀,月入上萬是很容易的事情。

在山東寧陽縣的泗店鎮,每年的8月份,在外打工的人們大多數會選擇請假回鄉來抓蟋蟀,運氣好的一個蟋蟀就能賣到上萬元,甚至幾十萬。對他們來說,把握好這兩個月的時間,可能比辛苦一年換來的報酬還要可觀。

八九十年代,蟋蟀圈流行著一句口號:一頭蟋蟀一頭牛如今這句話變成了:蟋蟀,軟黃金。蟋蟀交易以克計算,好的蟋蟀上萬塊,價格比金子還貴。

山東齊魯大平原從古至今都是蟋蟀名產地,每到“蟲季”全國各地眾多“蟋友”都會到山東購買蟋蟀。王際龍和其他“撬子手”們(“撬子手”是蟋蟀捕手的職業稱謂)在這一時節每晚都要穿梭於各村的玉米地,尋找成熟的蟋蟀。“去年這裡一隻最貴的蟋蟀賣到了11萬,到了上海又被炒到16萬,一隻蟋蟀能買一輛車啊。”王際龍說。

一支手電筒,一個蟋蟀網,一雙眼睛,一對耳朵是“撬子手”們捕捉蟋蟀的工具,如何抓到好的蟋蟀,憑的就是個人經驗以及對蟋蟀的了解了。

好的蟋蟀首先要求頭大、項大、腿大、皮色好、擁有頑強的鬥性、耐力、凶悍,有咬死不敗的烈性。其次蟋蟀根據外觀顏色也有尊卑之分,"白不如黑,黑不如赤、赤不如黃"。這些都決定了蟋蟀最後買出的價錢。

剛到達玉米地不久王際龍聽著蟋蟀的叫聲,很快抓到了一隻,不過他卻說,這隻不怎麽樣,運氣好也就能賣200塊錢。

聽,是捕捉蟋蟀的重要能力。聲音微弱、輕飄而刺耳的屬次等品;鳴聲雖較響亮,但不夠凝重,屬中等品;鳴聲圓潤凝重有力,有鍾聲似的聲,則是上乘品種。“哪一只能鬥、哪一只能贏,哪一只能讓你帶著麻袋去背錢就全聽這個聲音了。”王際龍說。

立秋後蟋蟀交易的最佳時期,來自全國各地的“大老闆”都來到鎮上收蟋蟀,為此王際龍特意拿了20多個裝蟋蟀的竹筒,希望來個大豐收。

早上五點半,蟋蟀交易市場就開市了,抓了一夜蟋蟀的王際龍帶著自己的“戰利品”來集市上賣。

有跟蟋蟀打了三十多年的交道的“老人兒”曾把蟋蟀經濟中的人分為四類:第一類是抓蟋蟀的人,他們多為當地農民,到野地裡抓了蟋蟀再拿去賣;第二類是倒買倒賣的商人,他們對蟋蟀了解更深厚一些,一兩百買隻蟋蟀,可以轉手高價賣出去;第三類是蟋蟀養師,他們能把蟋蟀調教的很好,通常會被人請去養蟋蟀,受人尊重;第四類就是鬥蟋蟀的人,有些是閑暇娛樂,有些則是賭徒心態,可以一擲千金。

近幾年,由於蟋蟀市場的發達,抓蟋蟀的人越來越多,好的蟋蟀卻越來越少,更有甚者拿家養的“地白”蟋蟀去以次充好。“你這是地白,不要不要”,來自北京一位購買者一眼就分辨出了蟋蟀是飼養的。

中國蟋蟀文化歷史悠久,這是中國特有的文化生活,也是中國的藝術。從唐宋時期開始,中國的蟋蟀文化開始興起,顧文薦《負曝雜錄》中說:唐天寶間,長安人鬥蟋成風,“鏤象牙為籠而畜之,以萬金之資付之一喙”。南宋之際達到頂峰,南宋宰相賈似道成為中國歷史上憑借編著的《促織經》(是世界上第一部關乎蟋蟀研究的著作)而青史留名的大臣。

蟋蟀文化無可厚非的的真諦是玩樂和友情,對一個奧秘世界的專業知識,與另一個物種的親密接觸,心甘情願地沉迷,那種延綿數百年的學識所帶來的安全感,當然,還有錢的交易和它帶來的機會。

據統計,去年寧陽縣蟋蟀產業產值達到了7個億。蟋蟀也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鎮上的一些年輕人做起了蟋蟀工藝品。

蟋蟀貿易是山東、安徽、河北、浙江和其它東部省份農村經濟的重要補充,在八、九十年代之間,山東的蟋蟀市場起飛時,寧津縣是最受買家歡迎的目的地。十多年的密集捕捉之後,那裡蟋蟀品質開始明顯下降,鄰近的寧陽縣奪走了寧津的優勢,如今自稱為“中國的鬥蟀聖地”。

蟋蟀人朱軍正在製作蟋蟀工藝品

80後的朱軍,是這裡蟋蟀產業的代表人物,圈裡人都叫他大軍。和傳統的“蟋蟀人”不一樣,朱軍把蟋蟀文化搬到互聯網上進行傳播推廣,與時俱進探索新的蟋蟀網上交易途徑。

在此基礎上,還開辟一片1000畝的保護區,用於保護寧陽珍貴蟋蟀資源,繼承發揚寧陽蟋蟀文化,逐漸成長為新時代下的寧陽“新蟋蟀人”。

在大軍的工作室,工作人員把收來的蟋蟀測量大小後,拍攝上傳,然後發往全國各地。

每天成交上百單是常事,大軍的“蟋蟀客服”忙碌地處理著來自全國的訂單。快遞,加上冰塊等專業的容器,能保證運到買家手上蟋蟀依然存活。

儘管蟋蟀市場興旺了,文化活動越來越多了,可是大部分的話題都籠罩著懷舊的色彩。大家都有種感覺,蟋蟀,就像日常生活裡的其他部分,幾年前人們還習以為常,但是如今已經逝去,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

寧陽泗店鎮蟋蟀博物館

早在宋代,大書法家黃庭堅從鬥蟀身上找到了人與蟋蟀共有的“五德”:“鳴不失時,信也;遇敵必鬥,勇也;傷重不降,忠也;敗則不鳴,知恥也;寒則歸寧,識時務也。”

“忠”不是普通的忠誠,而是對皇上的忠,是甘於犧牲自己,不推卸個人的最終職責。同理,“勇”也不是普通的勇氣,而是隨時準備著,心甘情願地獻身。這些不僅僅是傳統美德,它們還是道德的指南,榮譽的規範。人人都會告訴你,這些蟋蟀是鬥士;它們中間的勝者是“將軍”。

蟋蟀文化紀念扇

不少人認為蟋蟀是玩物喪志,是賭博的一種,但其實,蟋蟀是無辜的,當地政府也在積極引導更佳積極向上的蟋蟀文化。

版權資訊

圖片:齊魯網

攝影:白少光

編輯:曾雅琪

轉載請注明:中國網圖片中心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