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光明網評論員:又拖平均工資後腿?來看看這份“真相”

光明網評論員:國家統計局5月14日發布了2018年平均工資數據,2018年城鎮非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年平均工資為82461元,分行業看,年平均工資最高的三個行業分別是信息傳輸、軟體和信息技術服務業147678元,金融業129837元,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123343元。

消息一出,不少網友感慨:又雙叒叕被平均了。事實上,每年平均工資的消息一出爐,總有網友表示自己“拖後腿”,工資條呈現的數字遠不如新聞網頁那麽可觀,這種輿論景觀已見怪不怪。

隨後,國家統計局官方微信號“統計微訊”發布了《又雙叒叕被平均了?關於平均工資的幾個真相!》一文,解讀了這種現象。比如,文章就解釋了為什麽平均工資總比感覺中的高,因為平均工資是稅前工資,包括最終到手的實發工資、部門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金、住房公積金等;比如“平均工資受高收入群體影響更大,高收入的人比例偏少,而中低收入的人比例佔大多數……多數人的工資收入低於平均工資恰恰反映了我國工資收入差距較大的現實”。

可以說,這篇文章對於網民關心的問題有了比較清楚的解釋。當然,網民“被平均”的吐槽不是第一次,類似的解釋也不是第一次,之所以平均工資的發布屢屢能成為熱點,民眾只能出於生活的實際體驗作出判斷,而非不可見的數據推演。

比如平均工資中包含的代繳的個人所得稅、社會保險金等,這些不可見的工資收入,並不會直接體現在生活質量上,對生活的滿意程度上。民眾對平均工資的觀感,就是基於手頭可支配的有多少錢。因此,解釋即便很充分,這種理性認知也未必就能迅速弭平情緒反應,相反,這種實際感受與公布數據的反差,還應得到更進一步的正視。

“真相”一文裡,還對平均工資統計的具體功用作了說明:可用來比較不同地區、不同行業整體工資水準的高低;可作為征繳和支付各項社會保險、住房公積金、制定最低工資標準及城鄉居民最低保障標準的重要依據;是作為賠償制度的基礎數據;是國家科學制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和分配政策的重要依據;對制定稅收起徵點標準等具有重要的參考作用。

可見,平均工資並不只是一則輿論場的熱點,其對國計民生具有重要作用,是制定諸多涉及民眾切身利益的政策起點。當平均工資與實際感受存在反差時,也難免會有一種擔心:通過高於實際感受的平均工資制定的一些標準,會否產生對民眾生活狀況超出預期的影響?

當然,平均工資只是制度設計的參照標準之一,並非全部。但其本身存在的一些特殊性,如平均工資不等價於到手工資、平均工資存在被少數高收入群體拉高的情況,理當在政策設計時有所考慮,保證相關政策預估與實際效果一致,避免因統計口徑的差異而對民眾生活產生意料之外的影響。

平均工資引發的討論不難解釋清楚。如何在政策制定中清晰甄別其中差異,並正確使用這一數據,同時,是否有更多可參照的、從其他層面反映民眾收入水準、生活水準的數據,這些問題更是應當關注的。

(轉載請注明來源“光明網”,作者“光明網評論員”)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