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今日話題 | 看不明白的平均工資,不只是“拖沒拖後腿”的問題

文 | 丁陽

5月30日,北京市公布了2018年的年平均工資,為9.4萬元,這個數字自然讓不少地方的網友感到羨慕,而北京地區的許多網友則依然感歎“被平均”、“拖後腿”。然而有意思的是,新聞並沒有提及跟去年相比增長了多少,仔細研究的話,可以發現北京2017年的年社會平均工資為101599元,2018年反而“倒退”了,這是怎麽回事?

“倒退”的北京平均工資

在發布2018年北京平均工資的新聞時,北京市人社局和統計局同時配發了一則通告,“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按照國家降費率工作部署,調整社保繳費基數政策,發布全口徑城鎮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市統計局按照國家統計調查制度要求,發布城鎮非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城鎮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規模以上企業法人部門不同崗位平均工資。原兩局聯合發布的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不再發布。”

這9.4萬元,其實是北京市“全口徑城鎮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而去年的10.2萬,叫做北京市職工平均工資,又稱北京市社會平均工資,今後就不再發布了。這個被稱為“全口徑”的平均工資,其要求來自於國務院辦公廳今年4月1日印發的《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明確提到,“調整就業人員平均工資計算口徑。各省應以本省城鎮非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計算的全口徑城鎮部門就業人員平均工資,核定社保個人繳費基數上下限,合理降低部分參保人員和企業的社保繳費基數。”

這個“全口徑”平均工資到底是什麽意思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是這麽說的——

“2018年用於社保繳費的社會平均工資會下調,可能不止北京一家,主要因為統計口徑發生改變。以前的平均工資,樣本主要來自於正規就業群體,對民營企業、小微企業考慮不夠,平均工資存在高估。經口徑調整後的社會平均工資,跟實際情況更接近,這有利於降低企業、個人繳費負擔。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有助於降低社會負擔,釋放經濟活力。”

可以理解為,以前算社會平均工資的時候,對一些群體考慮得不夠,高估了,按新的統計方式調整後,社會平均工資降低了,這樣社保基數也就相應降低了。

還有一個隱含的影響是,住房公積金繳納上限也會降低。北京市2018年度公積金的繳費基數上限為25401元,職工本人和部門住房公積金存繳額上限約為6096元,而從今年7月開始,可能繳費基數上限將調整為為23565元,繳額上限也降低為5655元。

平均工資統計口徑的改變,需要給出解釋

降低社保費率,對於我國當前國計民生的意義,自然不必多說。但通過調整平均工資的統計口徑的方式來調低社保繳費基數,卻有必要追問一下,平均工資原來是如何統計的,而現在又是如何調整的?

按國務院印發的《方案》,要求各省對非私營部門和私營部門就業人員的評價工資進行加權,這道理是沒問題的,因為很多省市實際上一直用非私營部門的平均工資來確定社保基數上下限,這對私營部門的就業人員很不公平。但是北京並不一樣,北京以往的社會平均工資,一直都是將非私營部門與私營部門共同納入考慮的。難道真的是以往高估了民營企業的工資水準了嗎?

然而,5月30日北京市統計局同時發布了2018年城鎮非私營部門與私營部門就業人員分別的平均工資:前者為145766元,比2017年增加14066元,增長10.7%;後者為76908元,比2017年增加6170元,增長8.7%——均保持著較高的增長,也沒有調整以往的數字,意即並不認可朱俊生所說的“高估”。看起來,就是一次統計口徑的調整,這個說法,能說得通嗎?

我們不妨看看以往的北京市社會平均工資是如何出爐的。2016年,北京市平均工資數據發布後,北京晚報記者並聯繫了北京市統計局的專家,專門解釋了平均工資是怎麽得來的。

專家在解釋各部門如何填報指標,如何報送數據後,明確說了,社會平均工資就是用“從業人員工資總額除以從業人員平均人數”算出來的,並沒有對非私營部門和私營部門進行區分。

按一般的理解,這個指標當然就是全口徑平均工資,那麽,新發布的這個“全口徑”究竟是如何得來的,為何數據上與原先的社平工資差異如此之大——2016、2017的北京社平工資,大致是城鎮非私營部門與私營部門平均工資之和除以2,而2018年的全口徑平均工資是除以2.3,為何會有這樣的變化?

這是需要北京市統計局和北京市社保局做出解釋的。

事關老百姓錢袋的重要數據,不應該成為數字遊戲

平均工資統計口徑的變化,即使有了說服力的解釋,也同樣意味著很大的問題。

要知道,平均工資是有很具體的意義的,在制定社會保險征繳標準、制定最低工資標準、計算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以及確定人身損害司法賠償等多個領域,平均工資都是不可或缺的依據。前些年,社保繳費基數連年狂漲,讓很多低收入者不堪重負,如前所說,有些地方迄今還在用非私營部門的平均工資來確定社保基數,普通老百姓的收入哪趕得上公務員群體收入的增長?一些地方社保基數納入了私營部門的數據,然而如首都北京的數據都存在問題,其他地方所謂的“平均工資”其代表性如何,也就可想而知了。

一直以來,在平均工資公布後,人們都在吐槽“被平均”、“拖後腿”,如今來看,平均工資的問題可不僅僅在此。這樣事關老百姓錢袋的重要數據,不應該成為數字遊戲,其來源與計算方式都應該要有更明確的說法,尤其在計算方式出現重大變化的時候,更需要經得起追問。此次《降低社會保險費率綜合方案》的實施,應該作為一個契機,讓國家及各地統計局改革工資數據的統計方式與呈現方式,例如推出工資的中位數等等。不要讓人們在提到“平均工資”時依然如墜雲裡霧裡。

第4505期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