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協和張震宇去世百日,譚先傑醫生寫下3000字悼文,感人淚下!

我們永遠懷念他!

Chapter 1

我第一次和震宇大師兄見面是1998年。那個時候我念博士研究生二年級,按計劃輪轉總住院醫師。一個承上啟下,上面有數個領導,下面有數個小兵,大事小情都要操心卻又沒有多少權力的角色,工作之一就是安排小大夫上台當助手。

大師兄當時正在準備博士論文答辯,進病房的目的是為了操練手術。我當時感覺雖然這位大師兄很憨厚,可我還是有點怕他,但很快發生的一件事情改變了我對他的看法

有一次,我的一個老鄉來做小手術。進修醫生中有個喜歡開玩笑的傢夥,為了表現出我作為老總的絕對權威性,他們端著病歷,凡事都請示,言必稱老總,給足了我面子。而這場玩笑中居然就有大師兄。

和其他醫生一樣,他也抱著病歷恭恭敬敬、彎腰向我彙報病情,誠懇的眼神中帶著些許狡黠。這倒是讓我有些意外,我沒想到大師兄憨厚的外表下也有一顆同樣頑皮的心。

大師兄說他畢業就要離開協和醫院了,希望我能多派他上台當助手,學習婦科腫瘤手術。於公於私,我自然會力所能及地盡量滿足。那個時候的大師兄是有求於我,我雖然尊重他,但談不上崇拜。

Chapter 2

大師兄博士論文答辯的時候,我給他當書記員,主要任務是將答辯記錄進行潤色後提交存檔。大師兄說話比較緩慢,反應似乎也不快,語調沒有多少起伏。

經過我的調整潤色後,大師兄對答辯記錄相當滿意,額外給了我一小筆錢讓我去買冰淇淋,基本相當於現在的便當中加雞腿。我估計這筆錢應該是來自「軍費」,因為我後來知道大師兄當時的身份是軍人。

得知大師兄的身份是在他答辯後請老師吃飯的飯桌上,地點是當時校尉衚衕小學租出去的小餐館裡。我當時年輕,飯量大,吃飯很專心,對聊天的內容並不太關心。

儘管如此,突然間聽說大師兄曾經參加過對越自衛反擊戰,上過老山前線、曾經蹲過貓耳洞、曾經和敵人隻隔十幾米,我對他的崇拜油然而生!但是,那個時候的崇拜,主要是對軍人、對英雄的崇拜。

Chapter 3

大師兄畢業後去了北京朝陽醫院,很長一段時間我見他的場合都是在學術會議的會場。那個時候,大師兄還不是坐在主席台上,甚至連前排就座都不是。我更覺得他像一個四處趕場的小學生,拿著相機對著講台猛拍,真正一副求知若渴的樣子。

是的,儘管他是大師兄,但他的後來的繼續教育條件畢竟不如我們這些留在協和的師弟妹們好。我們可以經常接受老師的教導、經常觀摩大牛的手術、經常聆聽大咖的講座。

所以,外出聽課的時候多半隻帶著耳朵,覺得有的是時間和機會,而且,我的上面還有副教授和教授,天塌下來有他們頂著。

而大師兄不一樣,他要一人撐起一方天地。所以,他比我們要用心得多,自然進步也就快了很多。

Chapter 4

1999年的元旦前,畢業再次工作不久的大師兄張羅我們幾個師弟師妹請老師吃飯,地點是廣安門橋附近的一家飯店。

那個時候老師的弟子還不太多,即使大師兄的兩位副導師到場,一張桌子才剛剛坐滿。

右起:宋磊將軍,譚先傑,張震宇師兄,丁曉曼,郎景和老師,李艷,沈鏗教授,朱玲

席間的談話的內容已經不是老山前線,我記得是好像是老師教導震宇師兄當主任要如何自我提高、自我犧牲、如何協調關係、如何大事化小等等。對當時的我而言,對這樣的教誨並沒有多少感覺。

從那以後,每年九月的教師節前後,大師兄都要提議師生聚會。儘管排來排去我屬於二師兄,但我屬於周伯通型,不太擅長場面上的事兒。所以在後來的聚會中,我只和一個師妹共同操辦過一次,之後所有的聚會都是由大師兄不動聲色地一手包辦。

後來,老師的學生越來越多,別說一桌,十桌也安置不下,操辦就更複雜了,而且還有節目表演,但大師兄卻總是有條不紊地安排得妥妥噹噹。

2011年冬老師入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後大師兄組織同門聚會。前排左8為大師兄

那個時候開始我才覺得,大師兄簡直是人不可貌相的代表,是木訥中深藏睿智的高手,於是我對他的崇拜也多了起來。這個時候的崇拜,已經轉變成師弟對師兄的敬重了。

Chapter 5

大師兄很快就撐起了北京朝陽醫院婦產科的一片天,他自己的學生越來越多,一些師弟師妹們也投奔了他,隊伍逐漸壯大。

再後來大師兄的進步就更快了,在各級醫學會和醫師協會都有一席之地,甚至是重要位置。

主辦、承辦和主持各種會議,尤其是在亮馬河大廈舉行的婦科內鏡手拉手會議,從只有數十人參加的小型會議,逐漸成為全國最有影響力、規模最大的微創學術會議,後來甚至成為國際盛會。

每一次大會籌備過程中,大師兄都會給我打電話,說會議規模較大,要考慮的人很多,難免會有疏漏,自家兄弟姐妹不要客氣,有什麼要求和有想法儘管說。

後來我才知道,這麼大的會議,事無巨細都是由大師兄一手經辦,包括會議主題、會議日程、邀請嘉賓、迎來送往等,他都會親自過問。

有一次會議中他給我打電話,說他晚上有手術表演,讓我先去陪外地專家吃燒烤喝啤酒,他說他很快趕過來。但是,等他下手術趕過來的時候,已經是午夜12點多了。

那時候,我隱約覺得大師兄太拚、太累了。後來有一年我看見大師兄膀子吊著繃帶做手術的照片,作為師弟,在同行的善意的笑聲中,我有點心酸和心痛。

Chapter 6

驚悉大師兄生病,我很痛心,也很惋惜。他是因腰疼而檢查出來是晚期腫瘤,這樣一個靠奮鬥、靠打拚的人,老天並沒有額外眷顧,我都不知如何安慰他。

沒想到大師兄自己倒是很樂觀,治療也很積極。偶爾打電話問候,他總是說挺好的,不用擔心,後來還說要成立醫生集團,為師弟師妹們鋪路。

2017年12月13日,「振予醫事情懷」)上發了第一篇文章《不忘學醫初心,給予更多幫助》,開篇詞為:」當一個人懂得了醫學,才會懂得生命的長度;當一個人學會了給予,才會明白生命的寬度」。

之後以每周兩篇的速度連續刊發科普文章,不遺餘力地對公眾進行健康教育。從字裡行間,我讀懂了「燃燒自己,照亮別人」的含義。

2019年初,是和大師兄在人民日報社新媒體大廈一起去領獎---2018年度人民健康傳播大使,郎老師、大師兄和我都得獎了。

左5為震宇師兄

那個時候大師兄的嗓子已經很啞,他說是感冒了原因,沒有大礙。其實,作為醫生,我當然知道這種長時間的聲音嘶啞不是能用感冒解釋的,他是反過來安慰我們而已。

沒想到,這一見即是永別。

4月16日,也就是法國巴黎聖母院發生火災的那天早上,大師兄突發大出血仙去了。對於大師兄的突然離開,有些意料之外,其實也在意料之中。

晚期腫瘤患者,總有這麼一天的,我甚至從內心替大師兄感到欣慰:走得如此乾淨利落,比慢慢受罪的痛苦要少很多。

Chapter 7

2019年4月20日,在小雨中送別大師兄後,至親好友舉行了小型追思會。大家對他的懷念、對他的思念,是爆發性的,是真摯的。一位將軍幾度哽咽,他的學生無法念出自己寫的稿子,他的同事語不成句…..

我最感動和敬佩的還是郎老師,震宇師兄去世之後,老師很悲痛,每天手書一篇帖子作為紀念。我記得老師在大師兄追思會上的結尾是:震宇,你累了,休息吧!

是的,人總有一死,人們都會惋惜英年早逝。其實,沒有成就的人同樣會早逝,只是由於他們沒有人關注罷了。

大師兄的離開,讓中國的醫生同行和患者一起扼腕痛惜,是他的人品太好,是他成就太大……這是一個學者的榮耀、一個醫者的榮耀!

Chapter 8

還有一件小事。2014年,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組團參加美國婦科腹腔鏡醫師協會年會。會議設立了一個中國專場,大師兄特別告訴我,讓我也跟他們一塊兒去,機會難得,鍛煉鍛煉。

讓我講特殊部位子宮肌瘤剔除中輸尿管的保護問題。由於時間緊,任務急,我當時手頭一點影像資料沒有,我在微信群裡發了一個求助,很多同行都給我寄來了影像資料。

大師兄也給我資料,是一個帶有雷射筆功能的隨身碟,裡面有很多他做手術的資料,說隨便用。

這個隨身碟一直沒有能夠找到機會還他。想起來的時候,忘了拿隨身碟;拿著隨身碟去開會的時候,和他又擦肩而過。

也好,這個隨身碟,成了大師兄留給我的永久紀念。

Epilogue

這就是我和大師兄二十多年的交往點滴。回頭看來,我和大師兄之間似乎是一種君子之交。既不是特別近,也不是特別遠。

20多年過去了,我對他從不太崇拜到非常崇拜,我從他身上學到了很多的東西,大智若愚、溫良恭厚、事必親躬、淡定從容…..更有父母、對師長無微不至的照顧。

震宇師兄,一個父母眼中的好兒子、妻子眼中的好丈夫、女兒眼中的好父親、患者眼中的好大夫、老師眼中的好學生,我們眼中的好師兄。

需要的時候,他會幫你,甚至悄無聲息;永遠慢悠悠地說話,永遠笑容可掬的樣子。我甚至都想像不出來,大師兄生氣會是什麼樣子……

這樣的大師兄,是我們的好師兄,我們永遠懷念他。

作者介紹

姓 名:譚先傑

工作部門:北京協和醫院

科 室:婦產科

職 稱:醫學博士 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醫師 教授 博士研究生導

相關閱讀

- End -


TAG: |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