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馬拉松運動損傷以膝關節慢性勞損為主

2017北京馬拉鬆開跑,醫護人員為選手噴葯。視覺中國供圖

日前,中國田徑協會公布2018年國內馬拉松大數據。2018年全年,中國舉辦800人以上馬拉松及相關賽事達1581場,平均每天舉辦4.3場,全國馬拉松累計參賽583萬人次。記者了解到,近幾年,隨著國內馬拉松比賽的爆髮式增長,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收治了大量相關運動損傷患者。作為國內相關領域的權威機構,中國奧委會和國家體育總局唯一指定的運動員傷病防治中心,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專家為這項運動的廣大愛好者提供了損傷自檢方法和運動建議。

北京大學運動醫學研究所副主任醫師馬勇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馬拉松常見的運動損傷以慢性勞損為主,其中又以膝關節的慢性勞損最為多見。馬勇分析,一些馬拉松愛好者肌肉力量維持較好,所以膝關節軟骨承受的壓力比較小,但是一旦他們停止訓練,肌肉力量萎縮,膝關節壓力變大,容易發生髕骨(俗稱「膝蓋骨」)軟骨的磨損。一些長期跑馬拉松的人,蛋白丟失較多,肌肉維持反而不好,也容易加重軟骨磨損。軟骨磨損了會導致膝關節在運動或者上下坡這些動作過程當中疼痛,降低運動水準或者運動功能,增加遠期骨性關節炎的發病風險(編者註:骨性關節炎臨床表現為緩慢發展的關節疼痛、壓痛、僵硬、關節腫脹、活動受限和關節畸形等)。

髕骨和髕骨後面的股骨形成的關節叫滑車關節,是人走路、上下樓的重要支點,馬勇解釋說,跑步時滑車關節所受到的衝擊力比較大,「很多人跑完馬拉松以後,不查體不知道,一查體就會發現髕骨軟骨發生了軟化,甚至有些人已經有骨性關節炎的表現了」。

他建議馬拉松愛好者,要定期找醫生檢查膝關節情況,防止膝關節已經發生損傷而不自知。此外,還可以通過緩慢的自主蹲起動作來判斷膝關節的健康狀況,「如果蹲起過程沒有不舒適和疼痛的感覺,那膝關節有問題的可能性就比較小。」

除了膝關節,踝關節和跟腱也是常見的馬拉松運動損傷部位。馬勇說,跑馬拉松帶來的衝擊力容易導致踝關節發生軟骨勞損,踝關節軟骨勞損和跟腱勞損可以通過休息得到恢復,「但最怕的就是忍著疼還在跑,這種情況所造成的跟腱損傷有可能就無法通過休息恢復,甚至要做手術。」

此外,如果跑步姿勢不正確,還容易造成大腿後側的肌肉勞損和腰背肌勞損,因為很多人跑步時腰背僵硬,無法通過調整跑步姿勢來適應跑道的變化,時間長了還容易引起頸椎病,馬醫生補充說,「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會在跑步過程中,忽然覺得頭暈。」

馬勇建議,大家跑馬拉松應該提前找專業的教練進行輔導,最好可以由醫生檢查一下身體健康狀況,此外,現在還有一些運動測試,通過跳躍、之字跑、蛙跳等測試內容,來看看下肢運動姿勢有無問題,也可以做腰背肌力量平衡測試。如果發現問題,需先調整訓練,暫時不要跑馬拉松。

馬勇補充說,每個人適合的運動其實是不一樣的,個人應該根據自身的能力和運動經驗找到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如何判斷一項運動是否適合自己?那就要在嘗試這項運動過程中,感受身體是否有疼痛等不適感,如果出現疼痛或不適,可以找醫生諮詢,以確認是運動方式、姿勢不佳,還是自己的身體本就不適合這項運動。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