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同治死後奕䜣和慈安為何不再次聯手發動政變,將慈禧轟下台?

同治死後奕䜣和慈安為何不再次聯手發動政變,將慈禧轟下台?

清朝末期是一部很遺憾的歷史,慈禧上台更是清朝乃至中國的悲哀,但仔細檢視慈禧上台的過程,不禁令人更加沮喪。其實在同治帝死後,滿清王朝是有機會阻止慈禧的,但偏偏那些能夠阻止慈禧的人不是綿軟無力就是意志柔弱,他們似乎很缺乏肅順的那種狠勁兒。這些人主要指的就是慈安太后和恭親王奕䜣,以及其他滿清皇室宗族和王公大臣。

同治死後奕䜣和慈安為何不再次聯手發動政變,將慈禧轟下台?

同治帝死後,清朝再一次面臨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重大歷史機遇,也是一次難得的有望徹底剝奪慈禧把持朝政權柄的機會。同治帝死後無嗣,所以清廷自然面臨選擇繼任皇帝人選的問題,而當時慈禧已經暴露出繼續攬權把持朝政的野心,而且也付諸了行動,但慈禧這種行為其實只是憑借手中的強權,並無合法程式做支撐。另外,當時慈禧雖然具有一定的政治勢力,但並未達到權傾朝野、一手遮天的地步,起碼上有慈安太后,下有恭親王奕䜣等一般朝臣相製衡。

同治死後奕䜣和慈安為何不再次聯手發動政變,將慈禧轟下台?

其實慈禧手中權柄來源的法律依據是鹹豐帝賜予幼帝載淳的同道堂印,因為載淳年幼所以他才讓慈禧代為掌管。那麽,根據鹹豐帝這個安排,慈禧掌同道堂印的時間是有限的,就是最遲到載淳親政,慈禧代其掌印的時間就算到頭了,所以,這應該是慈安和奕䜣等人可以對其發難的依據之一。另外,同治帝死後,慈禧張羅著給死去多時的丈夫鹹豐帝立嗣,卻千方百計阻撓給其子同治帝立嗣,這種反差已經充分暴露出她的政治野心,更主要的是這也是嚴重違反清朝祖製和成法的。那麽,面臨慈禧這樣的蠻乾,當時的清廷就真的拿她一點辦法也沒有嗎?當然不是,只可惜有希望克制住慈禧的人沒有形成合力,對其采取斷然措施,而致使慈禧依靠權術輕鬆突破種種限制,實現自己的設想。

同治死後奕䜣和慈安為何不再次聯手發動政變,將慈禧轟下台?

同治帝死後,慈禧對權力的欲望達到了一個新的頂點,當時東太后慈安和以恭親王奕䜣為代表的滿清皇族宗室,當然不希望慈禧再乾預朝政,左右大清命運,所以,他們當時是有克制慈禧掌權的主觀意識的,如果他們能像當初克制肅順等八大臣那樣,早作謀劃采取類似“辛酉政變”的做法,羅織慈禧的罪責采取斷然措施將其控制,那麽,清廷就可能避免被慈禧糟蹋的命運。可惜,懦弱的慈安太后和仁弱的奕䜣,不知為什麽,偏沒有如此思謀和運作,反叫慈禧鑽了空子成了事兒。

同治死後奕䜣和慈安為何不再次聯手發動政變,將慈禧轟下台?

試想,同治帝死後,慈安太后當時有多少理由和依據處理掉慈禧啊,可慈安為何沒能聯合奕䜣和朝臣共同發動對慈禧的政變行動呢?從歷史記載看,慈安太后為人過度寬仁,沒有堅定深遠地心機。由此可知,慈安太后在同治帝死後,為大清國立嗣的問題上並沒有自己堅定的主張,一定是受到慈禧的左右被其利用,最終為自己也為大清飲下了苦澀的毒酒。

同治死後奕䜣和慈安為何不再次聯手發動政變,將慈禧轟下台?

另外,在當時的緊要關頭,奕䜣的做法也算不上雄才大略,並沒有為國為己冒死賭上一把的豪情壯志,一味寄望於“據理力爭”,妄圖以祖製家法擊潰慈禧的妄想,結果讓慈禧如願立了載湉為光緒帝,得以繼續垂簾聽政。試想,如果奕䜣憑借其在外輔政十三年所積累的人脈和權力,以及其在滿清宗室中的地位,大膽謀劃對慈禧采取斷然措施的政變行動,那還會有慈禧第二次垂簾聽政嗎?沒有慈禧禍國殃民的統治,那八國聯軍還能輕易打進北京城嗎?日本又能輕易取得甲午海戰的勝利嗎?可惜,慈安和奕䜣兩個有機會克制慈禧的人,都沒有把握住歷史機遇,最後讓慈禧這個禍國殃民的女人鄭重地登上滿清的最高位置,使近代中國徹底淪為被西方列強魚肉的軟柿子!(文/講史論教)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