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重啟磋商 四大看點

中美元首大阪會晤,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

會晤結束近一周,大家的注意力正逐漸集中到磋商上來。

綜合這兩天各方面的消息,有幾點值得說說。

首先,中美雙方經貿團隊一直保持溝通。

這從雙方的表態中都能得到確認。

中國商務部4日的例行發布會上透露:

“目前雙方經貿團隊一直保持溝通。如果有進一步信息,我們將及時發布。”

美方也有類似消息發布。

“據路透社報導,白宮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庫德洛3日在白宮對記者說,雙方談判官員已通過電話進行溝通,‘這些談判將在未來一周繼續’。”

雙方一直在溝通這事,可以確認。

其次,中方重申早已提出的談判目標:“取消全部加征關稅”。

在此前的多輪經貿磋商中,中方反覆強調的是“雙方的協議必須是平等、互利的,在重大原則問題上中方決不讓步”。

第十一輪磋商結束後,明確提出三個核心關切必須得到解決:取消全部加征關稅、貿易採購數字要符合實際、改善文本平衡性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三個關切裡,重中之重是“取消全部加征關稅”。

商務部在4日重申了這個立場。

“美國對中國輸美商品單方面加征關稅是中美經貿摩擦的起點,如果雙方能夠達成協議,加征的關稅必須全部取消。”

陶然筆記認為,在接下來的磋商中,中方這個立場不會有任何改變。關於這個問題的任何誤判,都可能導致談判再度出現反覆。

第三,雙方對“平等和相互尊重”的認知還有偏差,有必要進一步縮小。

中美雖然同意“在平等和相互尊重基礎上重啟經貿磋商”,但從過去近一周美方的態度看,中美在如何看待“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問題上,恐怕還有偏差。

比如,美方一些人提出,“中美間的貿易協定需要一定程度上向有利於美國方面傾斜”。

又如,庫德洛近期表示,“在談判期間美方不會取消對中國商品的加征關稅措施,他同時希望中方會兌現購買大量美國商品的承諾。”

從這些表態上看,要美方理解什麽是“平等和相互尊重”還需要一個過程。

對此,商務部的回應也很明確。

“如果達成協議,應該是雙向平衡、平等互利的,中方的核心關切必須得到妥善解決。”

看來在這個問題上,美方有必要進一步縮小同中方存在的理解上的偏差。

這裡要專門談談採購美國商品,尤其是美國農產品的問題。

陶然筆記的基本觀點,在《用“大豆邏輯”來看看中美貿易戰》一文中說得很清楚。

“去年貿易戰最激烈的時候,不買大豆一度是對付美國的‘武器’。現在談判節奏不斷加快,購買大豆又成為表達談判誠意的策略。是不是前後矛盾?是矛盾,但合乎情理。”

“中國應對貿易戰的主要利益訴求,打也好,談也好,就是不能讓貿易戰干擾我們的發展節奏,盡可能去爭取時間和空間,爭取戰略機遇期。這是我們現在最大的國家利益,也是我們所要爭取的結果。”

“大豆買還是不買,買多還是買少,買了以後,什麽時候又不買,都是服從這個根本利益訴求。”

現在重啟磋商,可以想見採購美國農產品仍會成為談判的內容之一,美方應該也少不了拿這個來設置輿論議題。

按我的理解,不買,對美國構成壓力,買,對國內無實質性傷害。

採購美國農產品是中國特有的談判籌碼。

美方既然看重農民的利益,那麽就應該真正從美國農民的利益出發,在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基礎上來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

如果美方在磋商中態度再出現反覆,那麽採購美國農產品這事兒,恐怕也會再出現反覆。

更要強調的是,中方採購的美國農產品,是要能真正滿足國內民眾的需求,而這個過程也要兼顧國內企業和第三方的合理訴求。

第四,關鍵還是辦好自己的事。

我們樂見美國國內反對加征關稅的聲音越來越大,但解決問題關鍵還是辦好自己的事。

這段時間,美國國內反對加征關稅,反對與中國為敵,出現一些新動向。

“7月3日出版的《華盛頓郵報》發表了一封多位專家聯名給美國總統川普和國會議員的公開信,題為《把中國變成美國的敵人於事無補》。”

“公開信接著從7個方面論證為什麽把中國塑造成美國的敵人對美國不利,並指出在華盛頓並沒有必須與中國為敵的壓倒性共識。”

打貿易戰,與中國為敵,只有雙輸的結果。

理性的選擇惟有喊停。

因此,美方這封公開信的出現,本質上是理性衡量利益得失之後的結果。

用中方的話來說,就是“中美合則兩利、鬥則俱傷,合作比摩擦好,對話比對抗好”。

公開信認為“把中國變成美國的敵人於事無補”,這個立場值得肯定。

但是,同樣要清醒地看到,中美之間的溝通摩擦,存在長期、艱巨、複雜的特點。

對這種國家實力在此消彼長變化中的比拚,不能把問題的解決寄托在別人身上,不能有絲毫的僥幸心理。

能夠談當然可以談,該打還會堅決地打。

堅持自己的立場,堅持發展的節奏。

解決中美經貿問題的關鍵,關鍵是辦好自己的事。

(文中網圖,侵刪)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