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大類招生”對考生報考有何影響?一起來看看吧

近幾年來,“按類招生、按類培養”的培養模式備受考生的關注,近日,各高校的2019年招生簡章也在陸續發布中,但是不少考生和家長對大類招生並不了解。

那麽,到底什麽是大類招生?大類招生有哪些模式?對考生報考又有什麽影響呢?

什麽是按“大類”招生?

按照教育部“陽光高考”信息平台的解釋,所謂按大類招生,簡單地說就是按學科大類招生,是相對於按專業招生而言的。高校將相同、相近學科門類,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專業合並,按一個大類招生。考生填報志願時,直接按照專業大類的名稱來填報志願。

考生通過大類招生被錄取之後,在本科階段前兩年(有的是一年)統一學習基礎課,大二或大三時再根據學校要求、自己的興趣、專長和發展方向,在大類所含專業中重新選擇具體專業。

我國高校實行的按大類招生大致分為幾種模式。

第一種是按一級學科(群)或二級學科(群)招生。這種招生方式中的專業類所包含專業一般具有學科相近性,把一些特點相似或者具有相同屬性的系科或專業方向合並在一起招生的形式。如上面所提到了農學、植物保護、園藝、種子科學與工程等專業都屬於同一個一級學科。

也有是將不同學科、不同專業、不同學院的學生在進校一到兩年時統一進行基礎課學習,以後再分流到不同的專業進行具體專業課程學習。這也是目前大部分高校實行的大類招生形式。

第二種是按院系招生,一般是一個學院或系,按一個或幾個大類招生。如:數學科學學院按“數學類”招生、法學院按“法學類”招生、新聞與傳播學院按“新聞與傳播學類”招生。還有一些大學的經管學院可以分成幾個大類招生,如“管理科學與工程類”、“工商管理類”和“經濟學類”等。

第三種是通識教育,新生入校統一進入一個學院不分專業進行通識教育,待大二再分專業。通識教育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打破專業限制,不分文理先學習基礎課,所有課程重新安排和改造,課程體系進行全面變革等。

還有一些學校是以“基地班”、“實驗班”的形式進行招生,這種模式也是考生和家長比較熟悉的。

大類招生對考生報考有何影響

大類招生延遲了學生的專業選擇時間,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考生選擇專業的盲目性,允許學生在入學後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以及對學科、專業的更深層次了解,再選擇專業發展方向。

它的最大好處,就是把確定具體專業的環節推後。學生入學後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在充分了解專業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專業。

另一方面,大類招生提高了考生的志願滿足率,同時還提供了更多的專業選擇空間。因為學生在填報志願選擇的是大類而非專業,這樣考生志願涵蓋的專業數會遠遠超過6個,大大提高了學生專業選擇的空間。

按大類招生在報考時,也會存在一些問題,考生在填報志願過程中會發現,專業目錄中相同的招生大類,各學校所包含的專業也不同。

所以,各省考生在報考時,一定要認真閱讀本省當年下發的《招生專業目錄》,看清所報學校的招生專業,確定自己喜歡的專業是否包含在某“大類”之中,以免漏報、錯報。

大類專業分流模式有兩種

雖然大類招生暫時延遲了學生的專業選擇時間,但未來還是要面臨如何選專業。通過本科階段的前1年半到2年學習,學生最終還是要確定具體專業方向的。有的院校是雙向選擇,有的院校則要看學生的綜合成績來確定。目前,國內高校大類專業分流模式大致有兩種:

一是基於學生成績、平時表現等綜合因素分專業。這種模式最直接的影響是,排名在後的學生沒有選擇的余地。有些學生可能是為了某個專業才選擇大類專業,可在選專業時,受成績排名等影響,難以選到目標專業。

二是直接按照學生意願選專業。這種方法看似更科學,但操作起來很困難。在實際中,大部分學生更樂意選擇“熱門專業”,這樣一來,“熱門專業”扎堆,人數太多難以吸納。

所以,提前了解所報院校將來分專業的相關規定,是很有必要的,這直接關係到將來學生的專業去向。家長可以谘詢各校招生辦。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林祺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