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從《紅高粱》到《影》,張藝謀的變與不變

《紅高粱》是中國第一部真正意義上蜚聲國際的電影,在張藝謀導演的《影》熱映之際,31年後《紅高粱》重映,這對中國電影以及張導的意義自然可想而知。而回首往昔,從首屈一指到跌落神壇再到艱難回歸,這一路走來,張導也是悲喜交集。

張藝謀對於濃鬱色彩的偏好在《紅高粱》時已達到極致,這在《影》中也得以延續。《紅高粱》中的“中國紅”征服了全世界,《影》裡的每一個畫面都是一幅意境幽遠的水墨畫。但所不同的是兩部作品所依托的故事內核以及由此形成的迥異文化底蘊。

在《紅高粱》裡,九兒對鏡貼花黃時,搖曳的耳墜也讓人春心蕩漾。

更遑論“蓋頭一掀,必生事端”之類亙古哲思,也飽含濃濃文化基因。

還有在高粱地裡野合,倏忽響起的嗩呐聲所營造的生命張力,以及在片中,薑文演唱《妹妹你大膽地往前走》時的抑揚頓挫都令人著迷。

而且《紅高粱》是以孫輩的口吻講述爺爺奶奶和我爹的故事,台詞的風趣幽默隨處可見:就在我奶奶罵她爹的時候,十八裡坡出了事,李大頭被殺了,我總覺得這事是我爺爺乾的。

電影裡,爺爺奶奶的愛情總是借助回望與眼神相互傳達。

他們沒有花前月下,也不曾山盟海誓,只需一個照面,一次回眸就知你意,繼而為對方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而這樣的矢志不渝也出現《影》中小艾和境州身上。

他們都是子虞收復失地的棋子,兩人在“相敬如賓”中日久生情。小艾給予了境州從未有過的溫暖,境州也因此甘願為小艾舍身取義。

但即使《影》裡有貫穿始終的狂草《太平賦》,有中華文明的精髓“太極圖”,卻都不及《紅高粱》中的釀酒、敬神,令人感歎華夏五千年的博大精深。

而《影》也沒有《紅高粱》的以情動人。

九兒改嫁,不再是燒酒鍋掌櫃的遺孀,忠貞不二的羅漢大叔撂下一句:九兒,十八裡紅擱在門口了,當夜便遠走高飛,之前,他一直喊九兒“掌櫃的”。

而九兒被日本人殺害後,兒子豆官兒用母親生前教授自己的童謠:娘,娘,上西南,你甜處安身,你苦處化錢,與深愛的母親作別。這種代際傳承,既彰顯我們作為東方文明古國的神秘莫測,也由此鑄就了真正的中國電影。

當然,包括《紅高粱》在內的張藝謀“中國五部曲”明顯受益於上世紀80、90年代中國文學的枝繁葉茂。《紅高粱》改編自莫言的同名小說,《菊豆》源自劉恆的作品《伏羲伏羲》並由他擔任該片編劇,《大紅燈籠高高掛》得益於蘇童的《妻妾成群》,登峰造極之作《活著》則拜余華所賜。

其實,照此來看,張藝謀導演的功力始終在線,問題的關鍵則出在是否有好劇本以及講故事的理念與自由。

以致,張導自己也說:他就是突破不了劇本荒的魔咒。

況且,即便是黃金時代,張導的素材給養也並非高枕無憂。

1993年,余華甫一寫完《活著》,即將付梓,張導當時的文學策劃拿到該書清樣,此時張藝謀正在和同仁研討余華的另一部先鋒小說《河邊的錯誤》,如獲至寶的張導第二天就聯繫余華:

“哎,你這個沒人要吧?”

對方回應:還沒發表。

“那我先拍這個吧。”

而為中國贏得第一座威尼斯國際電影節金獅獎的《秋菊打官司》,版權敲定之路則更加光怪陸離。

彼時,張藝謀正在重慶為《一地雞毛》選外景,結果卻不甚理想。但鑒於已經建組,前期預算也花費不少,就此收手已無可能。

於是張導發動全體人員上街買雜誌,買回後,在床上依次鋪開,人手一本在其中尋覓好故事。

當有人發現《小說月刊》上陳源斌的《萬家訴訟》,張導讓文學策劃趕緊去郵電所門口排隊,給陳源斌打電話,問其是否願意出售該作改編權。

而從《有話好好說》開始,到2011年的《金陵十三釵》,這期間,張導的所有作品,皆由張偉平的新畫面公司投資拍攝,分道揚鑣前,外界一度冠以兩人“黃金搭檔”的美稱,但很顯然,張偉平“強烈的贏利訴求”,讓張導電影的取材更加偏離傳統文學的給養,而在商業大片路線上一去不返。

儘管張導始終有自己的藝術追求,但改變也在潛移默化。

《滿城盡帶黃金甲》籌備時,張藝謀邀請蘆葦參加劇本討論,後者發現:曾經書生意氣、揮斥方遒的陝北漢子已經變得非常務實。

當蘆葦質疑劇本的價值觀含糊不清時,張導避而不談,隻反問對方:我們四人組合,我、周潤發、鞏俐、周杰倫,就能保證兩億票房,你信不信?

最終,《滿城盡帶黃金甲》內地票房逼近3億,卻因內容空洞而飽受詬病。

《滿城盡帶黃金甲》的色彩之魅隻余色彩

然而,15年前,獨具匠心的《大紅燈籠高高掛》斬獲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後,張導並沒有急於慶功,當夜他邀請蘆葦回酒店徹夜詳談,誠懇詢問老友對這部電影的意見和看法。

而張導的合作夥伴也說:他是一個在藝術上敢於冒險的人,願意為此付出任何代價。然而,一旦發生方向性錯誤,常人走到五十步往往戛然而止,但張導的嚴謹執著卻會讓其錯到千里之外。

奧運之後的《三槍拍案驚奇》就是其中的絕佳代表,很難想象,它竟會出自“國師”之手。

有人戲稱《三槍拍案驚奇》就像奧運會(滿漢全席)後,來了盤“拍黃瓜”

而且雖然這位影壇巨擘的步伐始終急速而恆久,但有時其實是在“瞎跑”。

《歸來》之後,張導又推出《長城》。

縱然,尋求突破實在難能可貴,但刻意求變實際是對自身技藝的缺乏自信。

只要有一個完善的故事架構,在其中將自己的藝術造詣淋漓盡現,然後稍作休整,再投入另一次傾其所有,定會舉世無雙,只可惜張導在《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後徹底偏離了既定軌道,也順勢失去了原本的電影靈魂與氣質。

但無論是如日中天,還是誹謗纏身,抑或飽受質疑,都無人可以否認張導的獨特美學,無人可以否認他對恢巨集場景的把控和調度,無人可以否認他於中國電影商業化進程的推動,無人可以否認他的精力過人。

張導工作室現任文學策劃周曉楓曾經調侃:跟張導一起工作,相當於接受勞動教養,鍛煉之後面對兩種結果,或遍嘗百苦,從此無堅不摧,或因工致殘,就此生活不能自理。

張導自入行之初,就信奉“隻爭朝夕”的人生哲學。

所以,當你看見已經68歲的他在《影》的拍攝現場依舊激情燃燒、手舞足蹈時,就會被這位“一代巨匠”34年如一日對電影的癡狂所深深折服,更何況,依舊馬不停蹄的張導未來還有無限可能……

文|浮光掠影

--END--

【第一製片人服務影視創業者】

2013年6月創立,微信內創建最早、人數最多、影響最大的影視商業圈平台

關注中國最具創造力的製片人

匯聚能夠引領中國電影未來成長的商業力量

中國影視人學習、創作、 交流、宣傳、交易的必要工具

傳遞影視人和商人們最新動向和資訊

組織國內外各種培訓、沙龍、論壇等行業分享

幫助影視人獲得更多資訊、資源並達成各種合作

公司、項目合作◇diyizhipianren

項目、影視宣傳合作◇ dyzpr816

我們在一起, 看看將來影視業是個什麽樣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