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嬰幼兒頭上戴『搖籃帽』?都是脂溢性皮炎搞怪

「醫生,寶寶整個頭跟臉都有黃黃油油黏黏的脫屑和結痂怎麼辦?怎麼做才能好?新手爸媽對於新生兒出現這樣的狀況,總是會相當擔心,這種病症其實是新生兒或幼兒相當常見的「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常見在嬰兒以及成人兩個階段,事實上,幼兒時期的脂溢性皮炎多為良性,多數可以自愈,家長無需過度焦慮。

好發年齡為1歲內嬰兒

嬰兒脂溢性皮炎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有研究推測跟母體雄激素經胎盤轉移刺激了嬰兒皮脂腺的生長及過度分泌旺盛,也有認為跟一種黴菌感染(Malassezia)造成發炎反應有關,但尚無足夠證據支持上述理論。

脂溢性皮炎好發在年齡為出生23後至1歲間的嬰兒,癥狀通常在3個月時達到高峰,並在接下來的幾個月中逐漸改善。大多數最終在數至數月內自動消退。若癥狀持續超過1年,則需要考慮是否為其他疾病。

臨床癥狀即可判斷

脂溢性皮炎的診斷通常是臨床判斷即可,不需要做其他檢查,臨床癥狀為身上出現紅色或三文魚色的斑塊,並伴隨油膩的黃色鱗屑,分布在富含皮脂腺的區域,常開始於面部及頭部,包括前額、耳後區、眉毛、眼瞼,臉頰通常也都會受到影響;偶爾會出現在脖子及肚臍、尿布區域或在脛骨區域。

由於最常見於頭皮上有黃色油膩鱗屑,所以又俗稱搖籃帽」、「乳痂」。雖然名為皮膚炎但嬰兒脂溢性皮炎通常不太會瘙癢或是很輕微,嬰兒情況一般良好,餵食和睡眠也都不會受到影響。

與異位性皮膚炎的差異

家長有時會擔心這樣的狀況是否就是異位性皮膚炎?事實上,當寶寶年紀還小時,即使是醫生有時也很難立刻分辨出究竟是何者。但可由下列幾項稍做些微區分,比如: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是寶寶較大時才會發病,且通常瘙癢感會很嚴重,也可能會有過敏,如氣喘、過敏性鼻炎等的家族史。

此外,時間因素也是兩者區分的重點,患脂溢性皮炎的寶寶隨年齡長大會自行康復,而異位性皮膚炎癥狀反而會逐漸嚴重,且維持相當多年。至於寶寶時期若有脂溢性皮炎炎,長大後是否也會患成人脂溢性皮炎呢?醫學至今還不清楚兩者之間的關聯性,尚未有明確的答案。

治療未必用藥簡單皮膚護理更重要

在嬰兒中脂溢性皮炎具有自限性病程,因此建議初始的治療應該是觀察及保守治療方針,如果寶寶的癥狀不嚴重,大多不必用藥治療,所以對於父母的教育及簡單的皮膚護理措施反而比用藥物治療重要。保濕方面可以將潤膚劑(如:凡士林、植物油、礦物油或嬰兒油)塗抹在頭皮上,軟化這些結痂,然後用軟毛刷輕輕去除鱗屑。除非是癥狀廣泛或持續的病例,才建議短期使用低效力的局部類固醇藥膏,或是2%酮康唑的洗水來治療。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