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科普丨嬰幼兒常見皮膚問題及如何應對

在這篇文章中,隻寫一下幾種常見的且通過皮膚護理可防止或減輕的嬰兒皮膚問題。

1、尿布皮炎

也稱為尿布疹,主要由尿布引起的物理刺激和類便及尿引起的化學刺激而導致的原發性刺激皮炎。尿布皮炎會呈現紅斑、丘疹、水腫,有時還會糜爛和伴隨瘙癢、刺痛。刺激作用主要來自糞便和尿中水溶性物質,這些物質刺激作用比蛋白酶和脂質酶強。

下列因素可能會增強尿布疹的出現:

①在已經潮濕的環境下,有封閉作用的尿布引起角質層水合作用增加;

②已增加的水合作用使異型生物質滲透作用變得容易;

③十分薄的嬰兒表皮對機械壓力和摩擦反應敏感;

④皮膚屏障功能減弱,皮膚感應性增加。

此外,在尿布區域的pH增加也可能促進尿布皮炎發生。鹼性尿液活化糞便內的酶類,刺激皮膚。

男嬰和女嬰都會感染尿布皮炎,尿布皮炎主要發生在3-10個月的嬰兒,高峰期為6-9個月。典型癥狀是在臀部內側和最下部發現皮膚紅斑。皮膚明顯發紅,有光亮,呈玻璃狀,表面有褶皺。

在尿布皮炎治療中,偶爾使用皮質類固醇。在接下來的治療中,主要使用含氧化鋅潤膚劑。氧化鋅是一種收斂劑,稍有殺菌作用,抵禦尿和糞便中細胞侵襲,保護皮膚。

含氧化鋅保護性的膏霜通常用於覆蓋尿布部位皮膚,形成一層高黏度的膜,可抑製異型生物質的滲透,但又不會完全封閉皮膚。為了達到這目的,常使用W/O膏霜,含有一種或多種下列的組分:礦脂、羊毛脂、羊毛脂醇、礦油、天然油類、蠟類、氧化鋅,同時可能含有鱈魚肝油、維生素類、植物提取物和二氧化鈦。注意不要使用痱子粉應對尿布疹。

我認為比較好的有:貝親嬰兒護臀膏(最精簡,不含香精及常規防腐劑,使用礦油保濕)、法貝兒嬰兒護臀隔離修復乳(不含香精及常規防腐劑,使用甜扁桃油及礦油等保濕)、強生嬰兒護臀霜(性價比最高,不含香精,苯氧乙醇防腐,礦油等保濕)等。

尿布白色念珠病是一種黴菌感染的尿布皮炎。最常引發因素是一種名為白色念珠菌的黴菌。在嬰兒和低齡兒童中抗生素廣泛使用增加尿布白色念珠病的發生。開始時,用專門抗真菌產品(製霉劑和克霉唑)可治療尿布白色念珠病(遵醫囑),接下來使用上述尿布皮炎治療方法進行治療。

現今,紙吸水尿布很流行,它具有很強的吸尿能力和良好的透氣性。但不應過高估計紙吸水尿布的功能,還應經常更換尿布,清潔臀部,這樣有助於防治尿布皮炎。

2、痱子

痱子病因除外界溫度和濕度外,還由於嬰兒汗腺發育不全,控制出汗功能不足,難以保持身體熱量平衡,才產生痱子。痱子可分為白粟疹和粟疹。

白粟疹是角質層汗滯留引起。損害處是直徑小於1mm的小水泡簇擁組成,在前額處較多。常在嬰兒出生後1周發生。

粟疹是由於汗的組分刺激引起紅泡。最常出現在頸、上胸部、上手足、腹部和腹股溝部位。由於很癢,嬰兒能劃破,可能導致細菌感染,引起化膿,留下疤痕。

預防痱子,要適當清洗皮膚和及時擦汗。以及控制室內溫度和濕度,可以使用空調,不要給孩子捂得、穿的過多。在濕熱環境中,可以使用痱子粉來預防痱子。但當痱子癥狀出現以後,應避免使用痱子粉,儘可能地減少損傷的惡化。

3、膿包

屬於表皮細菌感染,常見6歲以下兒童,典型癥狀為表皮局部發炎和表皮感染。從外觀上可分為無大皰和有大皰兩種類型,兩種形態不同的膿皰都有較高接觸傳染性,但都可採取措施進行治療和預防。

兩種都可不經治療慢慢自愈,但未治癒病變可能會導致局部感染擴散和持續存在於皮膚,或無生命物體上(衣服、傢具等),起著其他部位感染。取決於現存病變的嚴重程度和數目,可能需要外用或口服抗生素(遵醫囑)。

由於這種病變有高度傳染性,很快能通過家庭、幼兒園、教室內傳染,良好個人衛生和清潔對於預防此類疾病傳染很重要。應注意以下幾點:經常用抗菌皂洗手;衣物和床單分開用消毒液清洗;使用一次性的棉柔巾代替毛巾等。

4、脂溢性皮炎

此病最常出現在嬰幼兒頭部、眼眉或臉部,這些部位皮脂分泌豐富。其由於脫落皮脂和皮脂腺活躍共同作用所引發。脂溢性皮炎常發生在出生1-2個月後,在初生後3周到3個月的嬰幼兒中該病是最常見。其癥狀是玫瑰色油狀磷片覆蓋著紅斑出現,並伴隨中等程度瘙癢。脂溢性皮炎起因可能包括不正常皮脂腺分泌功能,反常的維生素新陳代謝作用和皮脂分泌及出汗的不平衡。

從皮膚護理角度看,皮炎起因是皮膚清潔不足,應一天至少一次使用溫和非鹼性的嬰兒潔面產品清潔皮膚,尤其是面部肌膚,可有效防止脂溢性皮炎。很多家長從不給嬰幼兒洗臉是不正確的方式。此外,潔面後應適量適度塗抹溫和的潤膚霜。脂溢性皮炎一旦發生且較為嚴重,可尋求醫生幫助。

5、異位皮炎

又稱特(異反)應性皮炎,或神經性皮炎,或特應性濕疹。異位皮炎在嬰兒中較常出現,通過在新生嬰兒的頭部和面部發紅潮濕皮膚上的乳痂可辨認出。

作為異位皮炎第一徵兆,乳痂常常作為其他皮膚病的起點。皮膚裂開和變得透明,可透性增加。只要皮膚受損傷,感染危險較高。皮膚變得很乾,透明和受刺激,帶有較強瘙癢感。嬰幼兒通常忍受不住癢而抓破皮膚。

異位皮炎是一種對皮膚影響很大皮膚的免疫反應。在工業化的國家,超過10%-20%兒童受感染,並且有增加的趨勢,該疾病多發於幾個月到1歲左右的嬰幼兒。遺傳因素和環境影響(如空氣汙染、食物、褥套等)的結合,同樣還有心理學因素等都可能引起這種疾病。

對於嬰幼兒,適度洗澡和使用潤膚劑(可耐受)有助於減少皮膚乾燥和瘙癢,在洗澡時使用溫和沐浴液及不燙的溫水;穿著鬆軟棉布衣物,減少對嬰幼兒皮膚瘙癢和刺激;儘可能減少接觸過敏原,如香煙和寵物等;在室內應常使用吸塵器和空氣凈化器;假如懷疑是食物過敏(20%的病例)所致,應盡量避免接觸這些食物直到癥狀得到控制;如果病情已發生,而嬰兒忍不住去撓患病處,可給嬰兒帶上柔軟的防抓破手套等;此病情易反覆,嚴重時應謹遵醫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