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移動能源前景幾何?這家公司的半年報給出了答案

漢能薄膜發電集團(00566,HK,以下簡稱漢能薄膜發電)8月30日發布半年報,在截至2018年6月30日的6個月內,收入204.15億港元,盈利73.29億港元,相比於去年同期收入28.54億、盈利2.45億的情況,公司收入大幅增長6倍,盈利增長30倍。

報告顯示出公司經營狀況全面健康的一面:關聯交易收入為零,账面現金充足,現金與現金等價物顯示為11.83億港元。2018年前6個月,公司財務狀況及現金流量得到極大改善。結合中報披露的收入情況以及公司2017年年報財務報表分析,初步匡算,公司前6個月現金收入至少超過110億港元,加上從6月底到8月底繼續回流的超過60億港元,今年前8個月,公司現金收入約170億港元。

報告中還特別說明:

“本集團更成功拓展創新業務,開拓多元化的收入來源及業務構成,不再單純依賴於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的關連交易。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對本集團的所有受擔保債務,已於2018年3月底前全部還清,較原定時間提早了一年半。”

上遊高端裝備集中交付支持業績增長

為什麽漢能薄膜發電在2018年上半年,業績呈現爆炸性增長?根據半年報的描述,這主要是因為:

(1)漢能薄膜發電在技術上長期持續投入,取得重大突破;

(2)在國家政策對其涉及的薄膜發電、移動能源、高端裝備製造、新能源新材料等產業大力支持的背景下,有力地開拓了新市場;

(3)薄膜太陽能市場信心提振來自新增多個客戶及新項目等。

在全部204.15億港元的收入中,上遊業務產生收入190.84億港元,佔全部收入的93%,下遊業務產生收入13.30億港元,佔全部收入7%。“上遊業務”具體指的是:薄膜太陽能電池及組件生產裝備及整線生產線的研發、設計、生產、銷售及交付,並提供相應技術服務,即薄膜太陽能整線生產線“交鑰匙”解決方案。

從漢能薄膜發電的報告中可以看到,支持大部分收入來源的新增客戶主要是上遊的各地政府轉型更新清潔能源結構的移動能源產業園。漢能薄膜發電業績的爆增,主要來自於這些移動能源產業園項目的“交鑰匙”解決方案中,裝備在短時間內集中大量交付。如綿陽移動產業園“交鑰匙”一期獲收入為9.17億港元,總合約金額為27.3億元,淄博移動產業園“交鑰匙”獲取收入為16.77億港元等。

移動能源前景的市場信心

產業園是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模式之一。地方政府和當地企業積極參與移動能源產業園建設的主要動力,本質上還是對薄膜太陽能終端應用產品的巨大市場潛力有信心。

國家政策支持太陽能發電產業的長遠發展,地方政府和地方企業與漢能移動能源控股集團一起建立移動能源產業園,把新能源、新材料、新動能作為地方經濟轉型更新的重要抓手,符合國家能源結構調整,產業轉型更新和供給側改革的發展方向,漢能的“清潔能源+高科技薄膜太陽能”給地方政府的清潔能源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絕佳機會。

2018年4月19日,工業和資訊化部、國家能源局等六部門印發《智慧光伏產業發展行動計劃(2018-2020年)》(工信部聯電子〔2018〕68號),明確指出:加快發展先進製造業,加快提升太陽能產業智能製造水準,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與太陽能產業深度融合,鼓勵特色行業智能太陽能應用,促進我國太陽能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中高端。同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關於減輕可再生能源領域企業負擔有關事項的通知》,為可再生能源行業在消納及接入要求、用地措施、金融支持等方面,帶來新的利好消息。

多地興建移動能源產業園,並大批採購漢能薄膜發電的設備及服務,是基於對移動能源市場巨大發展潛力和前景的信心。

移動能源產業是中國少有的既掌握核心技術與工藝,又以國內需求為主要市場的新興產業,其技術核心就是薄膜太陽能技術。移動能源產業具有“高科技+清潔能源”的雙重屬性,在中國的八大戰略性新興產業中,它涉及了新能源、新能源汽車、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節能環保、資訊技術六大項。

漢能薄膜發電的下遊業務正是對準了移動能源的廣闊市場。

下遊業務方面,公司上半年實現收入13.30億港元,同比增長17.90%。表面看上去與上遊收入的高增長懸殊大並不匹配。但我們分析認為,這與漢能的生態鏈價值流程時間釋放滯後有關,也就是說漢能的上遊必須釋放出芯片及組件產能,下遊業務才能有組件應用到各新開發的產品。顯然這些產能釋放需要有一個逐步爬坡的過程。各市場終端奇缺產品組件、漢能內部各業務部門為搶組件經常爭起來等事實也證明了此分析判斷。權威機構調研及旺盛的市場需求也證明漢能薄膜太陽能的爆發式增長即將來臨。

下遊業務的爆發依賴於中遊芯片及組件生產供應,目前限制漢能公司下遊業務爆發的最大瓶頸是中遊芯片的供應量。今年上半年裝備產線大量交付,按照SOP及EOR流程測算,這批產線將在未來6~18個月集中釋放產能,也就是說,芯片及組件供應的問題,將在未來6~18個月得到解決。

2017年,漢能推出了一個劃時代的產品——“漢瓦”。瓦是典型的建材的概念,在薄膜發電技術的改造下,漢能的漢瓦產品顛覆了傳統瓦的概念,不僅能遮風擋雨,還能發電,一片三曲漢瓦功率大約是30瓦。瓦片雖小,環保價值非常大,它將傳統的建材變為綠色建材,從商業角度來看,其背後的市場潛力及價值則無比驚人。

據中國磚瓦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總共銷出10.1億平方米瓦,這一數字保持著年均20%左右的高速增長。按照漢瓦目前每平方米1390元的售價計算,其國內市場每年的潛在市場規模達到1.4兆元;全球市場至少是中國市場的兩倍,每年的潛在市場規模可達2.8兆元。

根據第三方調研機構CMRC中研世紀的預估,到2022年,全球範圍內,發電屋頂、發電幕牆、整車發電車頂的可開發市場容量,高達4217.5GW,市場總額44.54兆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場容量分別為398.12GW和4.05兆元。中國市場方面,這三個市場的可開發市場容量為1100.18GW,市場總額11.88兆元,其中薄膜部分市場容量分別為112.2GW和1.19兆元。

2018年,公司陸續推出第二代漢瓦、漢包、漢紙、漢傘等終端產品,有消息稱,新一代漢牆也即將發布。從已獲知的市場情況看,這些產品當前處於嚴重供不應求狀態,一旦中遊芯片及組件供應能夠跟上,下遊市場將進入另一個爆發周期。

積極爭取早日複牌

漢能薄膜發電自2015年5月漲停買賣至今已逾三年,香港證監會過去最關心的有關漢能薄膜發電的兩個核心問題,包括(1)漢能控股及其聯屬公司對薄膜發電集團的債務;(2)關聯交易收入過高的問題。從2018年半年報中看,這兩個問題已經徹底解決,漢能薄膜發電對於這兩個問題的積極處理,可以看出漢能薄膜發電在為尋求早日複牌而努力。

另一個更加積極的因素則是漢能薄膜發電一直致力打造自己核心的競爭力。技術進步仍是這家公司的重要亮點,據了解,截至目前,漢能薄膜發電全球累計專利申請超過3700件,累計獲得授權專利超過900件。將全球先進的薄膜太陽能技術引進、消化和吸收,實現裝備製造的國產化,這是漢能薄膜發電在技術和裝備上的核心能力。

漢能薄膜發電在半年報中指出,當前,太陽能發電已經成為中國清潔能源產業發展的戰略方向,年均新增裝機量持續上揚。為使行業更健康有序發展,國家能源局於5月31號發布了《關於2018年光伏發電有關事項的通知》,給依賴國家補貼、局限單一發展模式的傳統太陽能企業帶來挑戰,加快了太陽能行業洗牌的速度。然而,漢能薄膜發電堅持以薄膜太陽能為核心技術,戰略性地專注於上遊核心技術的研發、生產裝備交付及下遊薄膜太陽能多樣化應用,打造移動能源的生態圈和提供“生態城市”解決方案,對於國家補貼政策一直沒有過多依賴,因此在此次新規調整中受影響較小。

以分布式能源及移動能源解決方案為主的“下遊業務”,雖然在漢能薄膜發電的整體收入結構中佔比不大,但整體收入已達13.30億港元。對於漢能薄膜發電來說,“下遊業務”中的一些拳頭產品,如漢瓦、漢傘等,推出的時間並不長,這些產品顯然已經得到了市場的認可,其市場發展潛力不可小看。

在跨國媒體及谘詢公司湯森路透公司於2017年11月發布的《全球能源長官者前100強報告》(《Top 100 Global En-ergy Leaders Report》)中,漢能薄膜發電集團獲評為能源領域可再生能源的前25強(Top 25 Energy Subsector Honorees–Renewable Energy),是該榜單上唯一的中國薄膜太陽能公司。

值得肯定的是,自2015年7月停牌以來,漢能薄膜發電積極進行內部大幅度變革調整,其核心是市場導向,成果顯現為突出增長的業績,保持了持續快速增長。2016年,集團實現營收44.83億港元,同比大幅上升59%;毛利增加至25.98億港元,同比增長89%。2017年,集團實現營收61.47億港元,同比增長約37%,其增長幅度可見一斑。

文/虹蕾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