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屈原《離騷》中的“離騷”是啥意思?

“屈原放逐,乃賦《離騷》。”這句話是司馬遷在《史記》裡說的,告訴人們磨難可以促人奮進的道理,同時也簡略地揭示了屈原的命運。作為詩賦的開創者,屈原對中國古代詩詞的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也印證了“國之不幸詩家幸”的至理名言。

屈原(前340-前278),羋姓,屈氏,名平,字原,戰國時期楚國(今湖北秭歸)人,詩人、政治家。曾官至左徒,三閭大夫,一生致力於國家的強盛,主張聯齊抗秦,卻屢遭讒言與排擠。

周赧王二年(前313),屈原被流放漢北地區(今河南西峽、淅川一帶),流放期間,寫下《離騷》等膾炙人口的作品。

楚懷王二十六年(前303),齊、韓、魏三國聯合攻楚,聲討楚違背縱約。楚向秦求救,還把太子送到秦國作人質。第二年,楚太子殺了秦大夫逃回楚國。楚懷王二十八年(前301),秦以此為借口,聯合齊、韓、魏攻楚,昏庸的楚懷王這時才想起齊楚聯盟的重要,讓太子質於齊以求齊楚聯盟反秦,但為時已晚。周赧王十六年(前299),秦又攻楚,取楚八城,秦昭王趁機“邀請”楚懷王在武關(今陝西商縣東)相會。這是典型的“鴻門宴”,屈原和昭雎等力勸懷王不要赴會,懷王不聽勸阻,執意入秦被扣,最終客死秦國。

楚頃襄王即位,更是昏庸無道,聽信令尹子蘭的讒言,再逐屈原於沅湘一帶,從此楚國內亂頻仍,國無寧日。頃襄王二十一年(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揮兵南下,攻破郢都,楚亡。白起被稱為“殺神”,在秦趙長平之戰中將趙國降卒40萬全部坑殺,隻留下240個年紀小計程車兵回趙國報信。白起的暴行印證了泰戈爾的名言:“當人是獸時比獸還壞。”

屈原在絕望和悲憤之下,於五月五日懷抱大石投汨羅江而死。當地百姓劃船救人,投粽子喂魚,防屈原遺體被魚所食,後逐漸形成儀典,每到農歷五月初五日,人們吃粽子、劃龍船,以紀念屈原,這就是端午節的由來。

2017年5月29日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批準端午節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成為中國首個入選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節日。

屈原是我國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之一,也是我國已知最早的著名詩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三位分別是:波蘭天文學家日心說創始人哥白尼;歐洲文藝複興時期作家弗朗索瓦·拉伯雷,英國劇作家莎士比亞)。屈原創立了“楚辭”文體,也開創了“香草美人”傳統。( “香草美人”是指用香草和美人比喻美好事物和忠貞思想。)

屈原的代表作《離騷》,抒發了自己遭遇讒害的苦悶與矛盾,斥責楚王昏庸、群小猖獗與朝政日非的心情,表現了詩人堅持“美政”理想及不與邪惡勢力同流合汙的鬥爭精神和至死不渝的愛國熱情。

關於“離騷”二字的涵義,古今說法不一。東漢著名文學家王逸在《楚辭章句》中釋為“別愁”,後人多從其說,用今天的話說,“離騷”就是作者遭遇離別、感到憂愁而寫成的詩句。

《離騷》全詩文采斐然,蕩氣回腸,但又佶屈聱牙、晦澀難懂,即使文化不低的人也需借助詞典解釋方可略懂一二。其經典詩句如: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

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

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

乘騏驥以馳騁兮,來吾道夫先路也。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指九天以為正兮,夫惟靈修之故也……

屈原對中國文學的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漢代以後的文人雅士無不對屈原推崇備至。西漢文學家賈誼才高受嫉,謫遷長沙,作《吊屈原賦》,以屈原自擬;晉陶淵明《感士不遇賦》:“夷皓有安歸之歎,三閭發已矣之哀。雖懷瓊而握蘭,徒芳潔而誰亮?”直把屈原的旨趣當作自己的行為準則;唐李白稱:“屈平辭賦懸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杜甫則聲言不僅要學習屈原作品的文采,而且要學習屈原作品的思想內容,在《戲為六絕句》中說:

不薄今人愛古人,清詞麗句必為鄰。

竊攀屈宋宜方駕,恐與齊梁作後塵。

南宋詞人劉克莊在金人入侵的形勢下,賦詩言志,頌揚屈原的愛國主義精神,表達自己決不屈膝投降的堅定信念和決心:

羋姓且為虜,累臣安所逃。

不能抱祭器,聊複著《離騷》。

1961年秋,毛澤東寫了一首《七絕·屈原》,歌頌其為堅持真理而獻身的驚世之舉及以詩作匕首、以死醒世的戰鬥精神:

屈子當年賦楚騷, 手中握有殺人刀。

艾蕭太盛申椒少, 一躍衝向萬裡濤。(作者:賢聞)

微信號搜索:中華詩文學習,或shiwen_xuexi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