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這些穴位千萬不能艾灸

凡是不可艾灸的穴位稱為禁灸穴。禁灸穴我國諸多醫學古籍均有記載。禁灸穴是艾灸應用過程中避免事故發生的根據,是中國古人多年臨床實踐的經驗之談。

中醫學古籍《針灸甲乙經》首次明確提出禁針禁忌艾灸的穴位。記載的禁忌艾灸穴位有22個,分別是:頭維穴、承光穴、風府穴、腦戶穴、啞門穴、下關穴、耳門穴、人迎穴、絲竹空穴、承泣穴、白環俞穴、乳中穴、石門穴、氣沖穴、淵腋穴、經渠穴、鳩尾穴、陰市穴、陽關穴、天府穴、伏兔穴、地五會穴等。

清代人作禁灸穴歌,介紹禁忌艾灸的穴位達45個之多,分別是:啞門穴、風府穴、天柱穴、承光穴、頭臨泣穴、頭維穴、絲竹空穴、攢竹穴、睛明穴、素髎穴、禾髎穴、迎香穴、顴髎穴、下關穴、人迎穴、天牖穴、天府穴、周榮穴、淵腋穴、乳中穴、鳩尾穴、腹哀穴、肩貞穴、陽池穴、中沖穴、少商穴、魚際穴、經渠穴、地五會穴、陽關穴、脊中穴、隱白穴、漏谷穴、陰陵泉穴、條口穴、犢鼻穴、陰市穴、伏兔穴、髀關穴、申脈、委中穴、殷門穴、承扶穴、白環俞穴、心俞穴。

清代醫學著作《針灸逢源》又加人腦戶穴、耳門穴兩個穴為禁忌艾灸穴位。至此禁忌艾灸的穴位總計為47個穴位。

為何會出現這麼多禁灸穴位呢?這其中有古人與現代人所採用的灸法不同所導致的。古人多採用直接灸(直接灸於皮膚上),而現代人多採用懸灸(懸空於患處或穴位上方艾灸)。

經過觀察,上述禁忌艾灸穴位的部位歸屬,均分布於頭面部、重要臟器和淺表大血管的附近,以及皮薄少筋結聚的部位。因此,使用艾條對這些穴位艾灸時,會產生相應的不良效果。

例如:風府穴、啞門穴深部為延髓和脊髓;人迎、委中等深部有重要血管;天府穴、周榮穴、淵液穴、鳩尾穴、腹哀穴等穴深部有重要的內臟。由於古代以直接灸為主,雖然不如針刺可直接損及臟器,但也有可能出現意外。大血管淺表處附近的穴位,若操作不注意,用搬痕灸容易損傷到血管。

當然,對此類穴位是否屬於禁忌古人記載也不盡相同,如風府穴,《針灸甲乙經》稱:「禁不可灸,灸之令人瘖」。但《千金要方》以灸該穴治馬癇等病,李東垣亦灸此穴治項疽。

例如:絲竹空穴、攢竹穴、睛明穴、素髎穴、禾髎穴、迎香穴、顴髎穴、下關穴等,如上所說,古代以產生瘢痕的直接灸作為灸療的主要方式,在面部肌膚嬌嫩易受損傷,同時因為易產生瘢痕而影響美容,可能是禁灸的主要原因;

再例如:中沖穴、少商穴、隱白穴,這類穴位的禁灸,可能與艾灸時較疼痛,易造成損傷,以及容易引起臟器的異常活動等有關,如少商、隱白三穴均可使懷孕婦女腹部鬆弛,胎動活躍。值得一提的是,這類穴位的禁灸記載古籍中並不一致,如少商穴,始見於《外台秘要》,在《針灸甲乙經》中則載為可「灸一壯」。其它的一些穴位則可能與多種因素有關。

禁灸穴是艾灸應用過程中避免事故發生的根據,是中國古人根據多年臨床實踐的經驗之談。但是隨著現代醫學的進步,通過人體解剖學,人們更加深人地了解人體各部位的結構,古人所說的禁忌艾灸的穴位大都可以用艾條或者艾灸盒艾灸,這樣既不會對機體有創傷,而且能夠使艾灸可以很好地為我們服務。

現代中醫臨床認為,所謂禁灸穴只有3個:即睛明穴、素髎穴、人迎穴。不過婦女妊娠期小腹部、腰骶部、乳頭、陰部等均不宜艾灸。一些慢性病症應在常規用藥的前提下結合艾灸療法,一些急性病症應及時到醫院就診,在積極就醫的同時,結合艾灸療法將會起到非常好的治療療效。

由於艾灸以艾火灸,火力掌握不慎就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膚的燙傷,在艾灸的時候可以用食指和中指置於艾灸部位的兩側,以感知艾灸部位的溫度,這樣既不會燙傷皮膚,持續下去,又能夠收到良好的效果。

不知道我表述的夠不夠清楚,在文章的最後總結一句話:之所以說禁忌穴位,很多時候,與艾灸者所掌握的醫學,艾灸知識的程度,施灸時的細心程度及方法有關。就好像一個入行新人一樣,剛開始對他來說,都是懵懵懂懂的,隨著對行業了解的深入,一個個丞待解決的問題都不是問題,更明白其中的原因所在。在這個熟悉的過程中,有很多問題其實也是因為粗心而造成的。所以細心多一點,問題就少一點。

大醫堂古法專業艾灸培訓,從艾灸小白變專業灸師。每月準時開課,

艾灸百科網:www.aijiubaike.com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