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您的脊柱健康嗎,看「鞋底」就知道了


你是他們當中的一員麽?

隨著數位產品的普及,走路、吃飯、地鐵、公交……無論何時何地,總能看到"低頭族"。長期的伏案工作,脊椎問題成了困擾不少白領的「辦公室病」。

脊椎疾病跟人們日常生活方式有著緊密的聯繫。長時間看電腦手機引起頸椎酸痛、久坐不動腰背僵硬、肢體麻木、頭暈、耳鳴等,你是否有類似的癥狀?

如何判斷是否得了脊椎病?現象一:鞋後跟磨損

鞋後跟磨損程度不同,提示可能存在下肢支撐受力不平衡的問題,若其中一隻磨損程度較明顯,應找專業醫生進行檢查,判斷是否與脊柱相關,因為也可能是由下肢關節如踝關節、膝關節病變所導致的受力不均引起的。

現象二:關節哢哢作響頸、背部關節經常在活動時發生哢哢作響,一般需區分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彈響。生理性的彈響必須同時滿足以下條件:1、關節受到突然的牽拉或屈折2、彈響前,關節必須有一定時間的休息期3、響聲清脆、單一、不重複4、可伴有疼痛或不適感,但彈響後常有輕鬆感

如以上條件中有一項不滿足即為病理性彈響。病理性的彈響往往伴有關節的疼痛感,疼痛或不適感不會減輕,且彈響會伴隨關節運動呈現持續性。因此,偶爾發生的關節彈響且不伴有局部酸痛不適感的一般為生理性彈響,無需過度緊張。

若是脊柱局部小關節和肌腱韌帶產生勞損,而出現疼痛不適並伴有持續性的彈響,則需到醫院就診。

無論是生理性還是病理性的彈響,都說明身體已長時間保持一種姿勢,關節的活動性減弱,或已產生了炎症,應適時進行活動。

現象三:頭部不自覺偏側頭部不自覺的偏向一側,多是由於個體習慣性的姿勢所致,如果伴有頸部不適感,通常是頸椎病的表現之一。

2頸椎病會有哪些表現?

一般臨床將頸椎病分為6型,主要有頸型、神經根型、脊髓型、椎動脈型、交感神經型及混合型

【頸型】表現為頸肩部酸痛不適,肌肉局部有壓痛,X線可能提示頸椎有生理曲度的改變等。

【神經根型】

主要表現為手臂手指的麻木感,尤其是出現向上肢傳導的放射痛,若頸部向患側旋轉和側屈,可能會加重麻木或疼痛感,病程時間一長,會出現所支配的肌肉肌力減弱,X線可能提示有椎骨的不穩和骨贅的增生,椎間孔變小等改變。【脊髓型】主要是由於突出的椎間盤或椎體後緣增生的骨贅及椎管內腫脹的軟組織,向椎管內壓迫導致脊髓的受壓造成,一般患者往往會出現「腳踩棉花「的感覺,一旦出現這類癥狀,必須要引起足夠重視,否則可能會導致癥狀進一步加重。【椎動脈型】

主要癥狀是眩暈,嚴重者可能會猝倒發作,這主要是由於上位頸椎的錯位或椎體的骨質增生導致椎動脈扭曲受壓,造成椎動脈的供血不足,繼而引起眩暈。

【交感神經型】

主要是由於椎間盤退變和節段性不穩定等因素,對頸椎周圍交感神經末梢造成刺激,從而產生交感神經功能紊亂,出現頭暈、頭痛、視物不清、耳鳴、咽部異物感、心悸、多汗等癥狀。

【混合型】混合型就是指以上的幾種類型,有兩種或兩種以上同時發生。3肩背疼痛,手指麻木,一定是頸椎病引起的嗎?當患者出現頸肩背部疼痛,並伴有手指麻木,醫生通過病史、查體及影像學,可判斷該患者是否患有頸椎病。但這也有可能是其他疾病導致的,如心臟疾病也會產生類似的癥狀。建議大家及時去正規醫療機構就診,以免延誤病情。 4腰、背、頸部酸痛僵硬,該如何緩解?

在工作間隙,適當起身活動一下,可以做簡單的肌肉拉伸和關節活動,比如兩臂上舉,側舉,轉腰等活動。

簡單的肌肉拉伸和關節活動仍無法緩解不適,建議到醫院做進一步診斷,判斷是否患有頸椎病、腰椎病等脊柱相關疾病。

5頸椎病引起頭暈、頭痛、噁心、耳鳴,該如何緩解?

首先,應及時到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明確診斷後再進行相應的治療。

其次,應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頸椎保健,在疾病緩解期做一些保健操,注意工作學習時的姿勢,平時可定期進行體育鍛煉,增強肌肉的協調性。

6脊椎疾病可以根治嗎?這需要看脊柱疾病是何種原因所致。有一部分脊柱病是由於外傷所致,通過手術治療能夠矯治,恢復脊柱的相關功能,達到臨床治癒的目的。

不過許多脊柱相關疾病通常與脊柱的退變有關,這是一個慢性勞損的過程,臨床治療主要針對的是脊柱周圍的軟組織,通過藥物、理療、手法治療等緩解脊柱周圍軟組織的緊張,達到預期目的。

但若患者本身不注意日常的姿勢習慣,相關癥狀也會複發。所以脊柱病通常會呈現出「複發-緩解-再發-再緩解」的慢性過程。養成良好的姿勢習慣,會明顯減少複發的次數。

7頸椎不舒服,該如何選擇枕頭?睡覺不宜不墊枕頭。平躺時不墊枕頭,頸椎得不到應有的支撐,會導致頸部兩側及肩部的肌肉緊張,進一步加劇頸椎的不適。選擇枕頭的主要原則是軟硬適中,枕頭不宜太小,高度以一拳高為宜。睡了一夜起床後,如果感覺頸部有酸痛不適感,說明所用的枕頭並不合適,需及時調換。

正確的枕法是將枕部、頸部與肩膀一起落在枕頭上,這樣頸椎可以得到更好的支撐,充分放鬆。8保護脊椎的正確睡覺姿勢?【頭部位置 】保證頭部和脊柱在一條直線上。使用過硬或者過軟的枕頭會導致後背部疼痛。【後背和膝關節位置】後背部呈「C」型,將導致腰椎韌帶拉伸和後背部肌肉力量減弱。側臥時,可以在兩個膝蓋中間放一個枕頭。

【保持身體生理曲線】

保持良好睡眠姿勢需要好的床墊,床墊偏硬一些為好。9脊椎疾病適合做什麼運動?

患有脊椎疾病,需慎重選擇運動方式。可選擇一些不會對脊柱產生過多壓力負荷的運動,比如游泳,游泳最大的優勢在於,不會對脊柱產生額外的壓力,同時對恢復脊柱的受力平衡有很大的好處。

像瑜伽這類以拉伸為主的運動也是不錯的選擇,有助於緩解肌肉、韌帶的緊張和疲勞,但應注意拉伸的幅度與力度,最好在有正規資質的老師的指導下,進行個體化鍛煉。

10脊椎疾病飲食應注意什麼?脊椎疾病對飲食沒有特別要求。若有風濕性疾病,應忌辛辣發物、海腥等食物;若有骨質疏鬆,則可補充一些富含鈣質的食物,如蝦皮、芝麻、牛奶、乳酪等,同時注意多曬太陽,以促進鈣質吸收。11「正骨」是能將脊柱矯正的治療方法嗎?

「正骨」屬於手法治療,對有些患者尤其是小關節紊亂的患者,可以起到一定的恢復作用,但不能治癒。儘管手法治療能夠改變關節之間的不良位置,但小關節的紊亂容易複發,一些退行性疾病,無法通過「正骨」根治。

我們來看看椎間盤常見病變。

椎間盤突出是由於椎間盤受到急性的外力作用或是長期的退變,導致髓核的突出,椎間盤突出一旦形成便無法逆轉。推拿醫生能夠做的是通過手法治療來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12推拿、電療或針灸後,未好轉怎麼辦?

首先應當明確診斷患者的癥狀是否由脊柱病變所致,可通過病史詢問、體格檢查及影像學檢查來診斷。

其次是治療方法的選擇。醫生根據每個患者不同的病情程度,制定治療方案,有些輕度患者可能通過一次治療就能收穫明顯效果,但有些慢性的勞損性疾患需要更多次數的治療。建議患者應掌握自身疾病的特點,配合醫生做好治療。

13在美容院、養生會所做按摩、針灸、拔火罐,對脊椎有好處嗎?

運用推拿、針灸、火罐等方法治療疾病,是需要有正規醫學背景的專業醫生才能從事的醫療行為。

如有些肌肉緊張、疲勞不適,在保健機構裡做一些舒緩的放鬆是可以的。但是患有脊柱相關疾病的患者不自知,盲目進行按摩治療,容易造成局部肌肉或關節的損傷,嚴重者甚至可能危及生命安全。若有不適,建議到正規醫療機構進行就診檢查。

14怎樣預防脊椎疾病?

【養成良好、正確的坐姿】

1、身體微微向後傾,頸部最好有扶托,保證頸部釋放自身壓力於扶托之上,避免頸部疲勞;

2、手臂自然下垂,最好能放於扶手,一方面可放鬆肩部肌肉,另一方面也可減少因手臂用力維持自身位置而疲勞;

3、調整辦公桌高低,保證手能與鍵盤平行,視線與電腦螢幕平行;

4、可放置足踏板,促使膝蓋略高於大腿,保證腿部血液循環通暢。【正確的站姿】站立時,保持頭部正中,下頜微微內收,挺胸收腹,雙下肢微微分開,與肩同寬,切勿單腳支撐倚靠物體。【注意頸部保暖】應避免空調風口直吹頸椎部位。【午睡姿勢】午睡時切勿貪圖一時方便趴在桌上睡覺,長期如此會導致頸椎疾病和手部神經的損傷,應該平臥休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