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美國要禁Tiktok和微信,為什麽我們還如此支持特斯拉?

特斯拉是完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一枚棋子、激活市場的一條鯰魚。但中國市場足夠大,特斯拉無法贏家通吃,羽翼漸豐的中國品牌終究會與它分庭抗禮。

眾所周知,作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領軍者,特斯拉在最近幾年結束了多年的虧損,隨著交付量迅速增長,財務狀況明顯好轉,Model 3在多個國家都勢如破竹。

2019年特斯拉進入中國上海建廠後,上海給其提供了“綠色通道”,從拿地到審批無疑都是國內同行業中最快的,特斯拉從國內銀行獲得的授信也高達數百億元,上海工廠僅用不到一年就竣工投產,創造出所謂的“上海速度”。

過去一年,特斯拉在中國的銷量呈幾何式增長,今年二季度更以絕對優勢奪得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中國市場銷量佔特斯拉全球銷量的比例也高達27%。

很多人感到困惑,特斯拉威脅這麽大,為何中國當初要“引狼入室”呢?撇開中國貿易戰背景下中國通過特斯拉在華發展向世界表明中國的開放這一點不談,我們單從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來聊聊這個話題。

但進入正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非常有代表性的行業——手機。

2010年之前,國內手機行業魚龍混雜,頭部市場被三星、諾基亞牢牢佔據,下面則有波導、酷派、金立等等這些靠噱頭行銷的雜牌產品。但蘋果進入中國市場後,格局很快就改變了。首先是很多中國本土的供應商依靠地緣優勢進入蘋果產業鏈,舜宇光學、歐菲光、立訊精密等企業快速發展。

手機供應鏈的升級為中國品牌手機的誕生創造了非常好的條件,逐步催生了華為、小米、Oppo、Vivo等有戰鬥力的國產手機,如今這些品牌早已邁向全球市場。可以說,伴隨著蘋果在中國市場的快速發展,中國也建立起了全球最完善的消費電子產業鏈。

從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趨勢來看,特斯拉無疑是電動汽車中的“iPhone”,產品力極強,且擁有最一流的核心技術和品牌號召力。所以在喜迎特斯拉進入中國的時候,中國政府有一點非常清楚,隨著特斯拉國產化率的提升,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將更加完善,競爭力也更強。

事實證明,特斯拉要想快速佔領中國市場,就必須不斷提高國產化率。自信的行業研究認為,到2020年底,特斯拉的國產化率將達到80%。

特斯拉供應鏈的特點是垂直化、平級化。由於發展初期生產規模較小,以前採購模式以小批多次為主,降價幅度不高,且特斯拉的供應體系中,中小型零組件垂直供應商較多。特斯拉國產化之後,為了降低成本,保證量產質量,選擇大供應商是趨勢。規模化對於提高交付水準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特斯拉將加快本土化採購步伐。

有關統計顯示,目前三電系統佔特斯拉Model 3生產總成本的一半左右(其中電池、電機、電控分別約佔38%、6%、6%),底盤、車身、內飾分別佔比約14%、5%和15%,電子則佔比9%。

特斯拉將三電的核心技術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新的供應商難以突破,相比之下車身、底盤的項目一般多而雜,是國產廠商最容易打入的環節,而電氣設備的技術門檻較高,很多環節還是掌握在外資手中。雖然目前打入Model 3 供應商的企業以低附加值領域為主,但隨著技術和產業升級,相信國內也會逐步誕生細分領域技術過硬的龍頭企業。

在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落地之前,拓普集團、三花智控、旭升股份、宏發股份等企業已經打入了特斯拉的美國產業鏈。國產特斯拉會重新選擇供應商,從目前已披露的信息看,Model 3的國產供應商包括以下企業:

1. 三電:寧德時代(動力電池)、旭升股份(電機殼體)、華域汽車(電池盒)、三花智控(熱管理系統零組件)

2. 車身:華域汽車(車身分拚總成件)、拓普集團(底盤、頂棚)、華域汽車(電池盒、座椅、保險杠)、福耀玻璃(側窗玻璃)

3. 底盤:拓普集團(底盤)

4. 汽車安全:均勝電子(方向盤、安全氣囊、傳感器等)

這其中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寧德時代,動力電池約佔特斯拉總成本的38%左右,是新能源汽車的核心也是國內想要重點扶植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寧德時代已經從7月開始為特斯拉提供鋰離子動力電池,合約期限為兩年。

雖然說寧德時代的客戶幾乎已經覆蓋了全球主要的汽車集團,但是拿下特斯拉仍然是一個標誌性的事件。因為,在現階段特斯拉就意味著裝機量和市場份額,君不見LG化學今年上半年的市場份額躥升嗎?

很多人都說,為什麽要對一個美國車企這麽好,而不選擇國內自主品牌重點扶持?其實他們都沒有看透的是,引入特斯拉是加速完善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一個棋子,也是激活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一條鯰魚。

中國目前已經擁有全球最完整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和最好的成本控制能力,儘管目前特斯拉在中國市場咄咄逼人,但以蔚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以及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為代表的傳統車企已經有實力與特斯拉展開正面競爭,從核心技術和產品力來看,有些方面已經領先特斯拉。

儘管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受到補貼退坡的影響出現比較明顯的降幅,但從長遠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足夠大,特斯拉無法做到贏家通吃,伴隨著特斯拉的發展,一些中國品牌也會羽翼漸豐,最終能與特斯拉分庭抗禮。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