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北京日報:中國第二次人口紅利之窗已開啟 基於以下幾點判斷

當前,我國第一次人口紅利的機會窗口雖變小但仍然存在,而基於勞動力素質、政策制度、社會公共環境而觸發的第二次人口紅利機會窗口已經開啟,正值收獲期。

數量基礎雖弱猶存。在老齡化趨勢加深的背景下人口紅利的探討涉及兩個方面:一是撫養比加深;二是勞動年齡人口數量下降。

按照聯合國0-14歲佔總人口比重小於30%,65歲以上人口比重低於15%的評價標準,中國於2000年後開啟人口機會窗口並於2015年結束;若按總撫養比低於50的標準,則中國人口機會窗口開啟於1995年,結束於2035年。據此,中國收獲第一次人口紅利的窗口期至少還有15年。

2050年前勞動年齡人口總量充足。勞動年齡人口總量作為判斷人口紅利的另一個標準,關注勞動力供需是否平衡。中國勞動年齡人口總量2014年後緩慢增長並開始下降。

據聯合國預測,在不考慮其他因素的情況下,維持現有水準,到2035年勞動年齡人口為9.28億人,基本與2005年持平;2050年有8.14億人可以供給勞動力市場,基本與1995年持平,因此在未來的20-30年中僅國內就可以提供充足的勞動力資源,且總量並不顯著低於第一次人口紅利期。

人口質量積累夯實。良好的教育體系和衛生技術條件促進了人力資本積累。人力資本核心是以教育為途徑提高人口質量,使得人力資本在經濟增長中的作用大於物質資本。人力資本積累取決於教育發展程度,教育體制改革降低了文盲率,提高了平均受教育年限,改善了人口素質。

首先,中國文盲率較低且特徵顯著:高齡組高於低齡組;女性高於男性;鄉鎮高於城市。1986年以後出生人口的總文盲率降到0.47%,城市基本實現全員脫盲。

其次,平均受教育年限提高。按就業人口推算,平均受教育年限由1990年的6.8年增加至2018年的10.5年。未來中國平均受教育年限將以每年0.1年的速度穩步增加到2030年。經濟發展前期,高等教育水準能夠更好地促進中國產業轉型,形成創新型經濟;青年群體夯實的教育背景,對後期工作、生活經驗的積累有積極作用,是開啟第二次人口紅利的重要基礎。

衛生條件改善促進人口健康狀況提升。人口健康水準提高是開啟第二次人口紅利的有效保證。1997-2016年,衛生總費用由3196.71億元增至46344.88億元,增長14.5倍。此外,居民自身的健康意識日益增強,2012年城鎮居民家庭人均醫療保健消費支出為1063.7元,比10年前提高了近2.5倍。醫療水準提升直接影響死亡率下降和預期壽命提升。2020年人均預期壽命將超過77.3歲,2050年中國男性和女性的平均預期壽命都將超過80歲,因此如何開發和利用健康老年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也是開啟第二次人口紅利的關鍵鑰匙之一。

老年人力資源與人力資本不斷加強。中國具有豐富的老年人力資源,同時蘊含著高質量的老年人力資本。1969-1978年出生人口2.3億人,將在2029-2039年進入老年期;1979-1988年出生人口2.1億人,將在2039-2048年進入老年期,總計4.4億人,生長於和平年代,見證世界經濟起飛,生活在互聯網和信息技術所“編織”的世界,醫療衛生條件飛速進步,這兩代人無論是教育積累,還是個人儲蓄積累,抑或健康狀況積累,都是前所未有的,當這兩期人口進入老年期時,正是學者們預測的第一次人口紅利消失的時期,以老年人力資本為依托的第二次人口紅利恰好補充勞動力不足的問題。

創新型國家的發展戰略。十九大報告指出,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將創新作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作為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支撐,要強化戰略科技力量,同時經濟發展政策改變、貿易形勢改變、技術投入增加,都需要以高技術人才、創新型人才、戰略型人才為基礎,勞動力市場必然會轉向更加需要質量型的人才資源。

來源:北京日報·理論周刊

作者:原新 周平梅(部門:南開大學人口與發展研究所)

流程編輯:孫昱傑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