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All in安全300天后:滴滴仍處陣痛中 對順風車抱有執念

每經記者:劉洋 每經編輯:王麗娜

柳青來了,上百雙眼睛轉向這位滴滴出行總裁。時間為7月2日下午,地點則是滴滴總部。

自兩起順風車事件以來,這是滴滴少有的媒體公開活動。甚至柳青本人也說,對於這一以安全為主題的媒體開放日,“我們內部開始還是有爭議的。”

相較於滴滴在安全方面的種種舉措,業內外實際上更關注其他方面,比如順風車何時恢復上線、國際化布局究竟如何……不過,這些並不緊扣主題的疑問,並未得到滴滴太多回應。

“好勝心蓋過初心”,是彼時滴滴對於惡性事件之所以發生的蓋棺定論。在這之後,2018年9月7日,滴滴出行CEO程維則在內部信中提出“All in安全”的口號,距今恰好300天。

300天后,在這個柳青及滴滴出行安全團隊悉數現身的場合,滴滴又是如何回應安全與效率之間的關係、安全整改現狀、甚至是外界對順風車何時上線這些問題呢?

“科技已不足以定義這個行業”

程維的Title(頭銜),又多出了一個——滴滴出行安全管理委員會主任。

在過去300天內,這個原本飛馳前行的出行霸主,踩下了刹車,高調對外宣稱“All in安全”。

在去年12月的架構調整中,安全也被滴滴視為“未來發展的核心能力”“升級安全管理體系”,放在組織架構調整首位。同時,滴滴內部也多出首席出行安全官這一職位。彼時有分析人士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任命首席出行安全官,是架構調整的最大亮點。

對於安全,按照滴滴出行首席出行安全官侯景雷在現場的說法,滴滴“一度期望用一個月或者三個月的時間”,通過超級算法徹底解決安全問題,也曾想過研發一種“核彈級”產品,只要一上線,“安全問題就不存在了”。不過,他也坦言,事實證明,安全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苦功夫、笨功夫”。

無論是超級算法,抑或是“核彈級”產品,均是一種技術思維的體現。誠如柳青在現場所說,前幾年,“我們聊的都是人工智能、大數據”。在歷經波折之後,如今,滴滴意識到“原來的大數據和所謂的人工智能理念,只能改變一部分。”

因此,柳青在現場感慨,“一路走來感覺科技已經不足以定義我們這個行業”,出行行業其實最重要的是“一種服務屬性”。

滴滴出行總裁柳青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劉洋 攝

認知改變背後,滴滴開始系統組建安全工作團隊。記者了解到,目前,滴滴已成立各級安全管理委員會,安全工作團隊已擴充至2548人。與此同時,侯景雷也在現場首次公開滴滴網約車安全管理體系全景圖,並稱,2019年滴滴預計網約車安全投入將超過20億元。

除此之外,在兩起惡性事件發生之時,外界普遍詬病滴滴的客服團隊及其警方調證問題。

對此,滴滴客服負責人劉西帝表示,目前,滴滴有9000名客服進行7×24小時的服務,超過50%為滴滴自有員工;日均處理30萬通電話。“30萬進線中,夾雜著5000例可能的安全相關的事件,近80%都是虛驚一場。”他表示。

而關於警方調證問題,滴滴安全處置團隊負責人楊嘉成則介紹稱,滴滴將警方所需信息分為3個等級。在此基礎上,滴滴結合相應等級設置不同調證手續。“在收齊相關身份證明材料的工單中,約98%在10分鐘內向警方反饋了所需的一二級信息。”楊嘉成稱。

處於持續“陣痛”,對順風車抱有“執念”

在滴滴斥資20億元提升網約車安全層級之時,一眾玩家卻在蠢蠢欲動,頗有圍攻之勢——無論是車企紛紛入局網約車賽道,抑或阿里系哈囉、高德動作頻頻,甚至美團也通過“聚合模式”重啟“四輪”開城步伐。在此背景下,對於滴滴來說,安全與效率之間所存在的張力之大,不言而喻。

“安全與發展之間的關係,我們現在有一個理念,其實安全是為了長期發展。”滴滴出行網約車平台CEO付強回應稱,“儘管從账面上看,20億元的投入好像是對效率的降低,但對於滴滴,安全與效率必須齊頭並進,在做好安全的基礎上,才能確保滴滴的發展是健康的。”

效率與安全之間的博弈,在順風車事件後,被程維與柳青提出。彼時,兩人在道歉信中稱,歸根結底是“我們的好勝心蓋過了初心”,在“短短幾年內,我們靠著激進的業務策略和資本的力量一路狂奔。”

也因此在時隔近一年之後,柳青在現場對於去年滴滴的表現,依舊打出“特別不滿意”的評語。而對於滴滴今年的表現,柳青則表示,“還是有些進步的”,在硬指標之外,“至少我們的同理心增強了。”

值得一提的是,就滴滴而言,外界普遍關注其順風車何時上線這一問題。不過,此前滴滴官方均概莫能外地回應稱,順風車上線沒有時間表。但近期,無論是哈囉抑或高德均在發力順風車,甚至滴滴順風車負責人張瑞此前亦發出一封公開信,由此激起外界回響。

“我跟大家一樣,其實還是對這個產品(順風車)本身非常有執念的。”柳青在現場表示,“因為順風車是一個環保且解決核心剛需的產品,同時擁有很強的技術屬性,但這一產品本身也有不言而喻的痛點。”

她還透露稱,順風車團隊正在探索推出一款“相對來講更安全、更讓大家信賴的產品”,同時,她也表示,順風車更需(社會)共建。

很難想象,從最初一路狂奔到其後歷經波折,“超級獨角獸”滴滴才7歲多一點。“持續陣痛”是柳青對過去近一年滴滴的概括。“因為有痛就是還有感知能力,永遠提高警惕。”她說。不止如此,在柳青看來,安全概念的覺醒構成網約車行業在過去一段時間行業的最大變化。

當然變化的,還有滴滴似乎逐漸開放的姿態、以及程維的體重。因外出而未能親臨現場,那個瘦了個的Will,卻在視頻裡清楚地傳遞了他的想法,“今天我們必須開放,必須透明。”

每日經濟新聞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