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下跪、打耳光、辱罵,校園霸凌是“孩子間的小矛盾”嗎?

“抬頭,說‘爸爸我錯了’!看著我說!”視頻中,一個大約十二三歲的女孩被強迫跪在地上,身邊幾個女生扇其耳光,並威脅她:“要不要我給你報警?報警他們也找不著我。”

7月21日晚,這段“小女孩在宜興某公園被跪打欺凌”的視頻在網上傳播。江蘇宜興市警方迅速展開調查。7月22日,警方發通報稱涉事人員均為未成年人,已經在監護人陪同下主動到警察機關接受詢問。

宜興警方隔天發布第二條通報,稱被霸凌女生和施暴者年紀相仿,均為12歲和13歲的初中生。

這不是今年第一起引起校園霸凌事件。半個月前,四川達州市一名女生遭暴力欺凌。據媒體報導,被打女孩疑因“愛穿蘿莉裙”。

更早前,一名自稱山西祁縣職業中學學生的網友發文稱,他受到宿舍同學欺負,被室友用燃燒的煙頭燙手、床褥被潑水等。海南三亞一小學生持刀刺傷同學的眼睛,理由是遭受對方恐嚇、收取保護費。

影視劇的現實投射

去年,根據郭敬明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悲傷逆流成河》上映,聚焦校園霸凌問題。電影中,女主角易遙家境貧寒,且患有難言疾病,卻得到優秀男生愛慕,因此被女二號嫉妒、霸凌。

不堪凌辱,易遙自殺前的一段獨白讓人心碎:“如果我永遠忘不掉,怎麽被你們欺負、怎麽被你們侮辱,粉筆灰塞嘴裡是什麽滋味、打火機燒頭髮是什麽滋味;如果我永遠忘不掉,一口一個殺人凶手是什麽滋味,如果我永遠忘不掉,你們也別想忘掉,你們罵過我最難聽的詞、編過最下流的綽號……”

國外也不乏關於校園霸凌題材的影視劇。美國電影《奇跡男孩》講述一面部畸形男孩在學校被同學孤立,但最終靠自己的聰明善良贏得友誼;韓劇《我的ID是江南美人》裡,曾因外貌不佳遭受霸凌的女生,靠整容逆襲。

在現實生活中,日本還出現過因不堪校園霸凌而自殺的悲劇。據此前媒體報導,日本文部科學省記錄顯示,每年9月1日,也就是新學年開始之際,自殺率都會上升。曾有日本高中生接受採訪時解釋道:“夏天結束,學生必須返校。一旦開始擔心被欺負,他們就可能選擇自殺。”

今年,日本發生多名學生“十連休”之後自殺,校園霸凌的嚴峻情形再次引發日本社會警醒。

國內的情況也不容樂觀。去年10月,雲南宣威初二女生服藥自殺,當事女生家屬稱,劉某生前曾在學校遭遇同學霸凌,服藥後曾給父親打電話哭訴“沒臉面在學校讀書了”;去年,江蘇徐州一初三女生從自家陽台跳下,墜樓身亡,留下遺書表明自己經歷校園霸凌……

不管是從影視劇的映射看,還是從現實情況看,不管是教育水準相對發達的地方,還是相對落後的地方,都不同程度存在校園霸凌現象。

中國新聞周刊隨機採訪了十幾位來自不同地區城市和鄉村的成年人,是否曾經遭遇過校園霸凌,幾乎所有人都認為自己在學校“被毫無理由地欺負”過。只是時間久了就淡忘了,即便記得,也談不上陰影。

也有曾經的“校霸”,在長大之後,回憶自己成長階段有過的蠻橫、欺凌行為,感到不可思議。

霸凌的本質

一個未成年的孩子,被同學孤立甚至欺辱的原因可能是什麽?眾多案例告訴你,可能因為受害者長得胖、相貌不佳,或者家庭條件優越、有追求者,甚至“愛穿蘿莉裙”之類細枝末節的個人偏好。

許多親歷者曾述說,校園霸凌的原因,其實是“沒有原因”。有學者指出,“校園霸凌”指學生同輩之間的攻擊性行為,帶有“故意為之”、“反覆發作”和“恃強凌弱”等特徵。

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政法學院少年兒童研究中心主任童小軍認為,許多青少年在特定的成長階段會一改兒童時期的性格,甚至出現霸凌行為,主要是因為,在這個階段,身體開始發育,青少年有足夠的行為能力,但是卻沒有足夠的判斷能力。

“如果沒有得到引導,這個年齡段孩子的行為跟動物界的弱肉強食沒有區別。”童小軍表示,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往往會采取強勢的方式希望得到同齡人的讚許、崇拜,這種方式可能就是霸凌行為,且不僅限於直接身體接觸的暴力。

心理測評分析專家劉愛民認為,“有些霸凌者剛開始欺負其他同學的時候,往往也忐忑不安,但當被霸凌者和監視者都沒有反抗的時候,會更加激發去欺負別人的心理。”

也有專家認為,欺凌者雖然多有攻擊和傷害的習慣,但往往同時具有一定社會技能,在同學中更有號召力和組織力。他們缺少的是獲得成就感的機會、處理負面情緒的能力,有的還缺少同理心。

“有一些孩子由於性格因素,家庭因素,學習成績的因素,難以通過正常途徑獲得尊重,並得到自尊感,所以往往通過欺壓其他同學,在其他同學的服從和恐懼中得到優越感,從而使自尊心得到補償。”心理學專家吳桐向中國新聞周刊分析。

引導機制

孩子遭遇校園霸凌怎麽辦?這是許多學生家長,在學習成績之外最關注的校園問題。

“一定不要把霸凌同伴的孩子看成天生的壞蛋。”童小軍表示,家長需要教育自己的孩子不要成為霸凌者,但仇視欺負自家孩子的小孩,於事無補。“那些被視為霸凌者的孩子,最需要的是引導而不是多麽嚴重的懲罰。”

但另一方面,童小軍認為我國對校園霸凌的預防和疏導,還停留在認識階段。“老師往往認為是孩子間的小矛盾,很少有認識到這是霸凌,也不知道這些行為可能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傷害。”

目前我國針對校園霸凌的措施主要是“大排查”,童小軍指出,“但是霸凌行為往往隱秘,雙方都不會主動公開。”

法律學者歐陽晨雨表示了相同觀點。“即便我國有《未成年人保護法》《預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教育部曾多次頒布紅頭文件,最高人民法院也發布過《校園暴力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明確了校方、警方等應擔負的保護者角色,但現實中對青少年的保護依然是相對乏力的。”

歐陽晨雨認為,許多由校園霸凌引發、最終釀成血案的例子中,長期的、極其惡劣的霸凌過程,並沒有看到救援力量的介入。

到底如何預防校園霸凌?心理專家們建議,在霸凌出現端倪的時候,就應該勇敢反擊,並尋求幫助。童小軍則指出,反對校園欺凌不能僅限於教育、學校系統自己應對和解決,需要與國家未成年人、兒童保護服務體系銜接才有改善希望。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