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拓荒者陳東升:國家要繁榮 就要永續企業家精神

  陳東升:二十六年弄潮兒  因時而生拓荒者

  ⊙記者 劉冬賦 李丹丹 陳婷婷

  “叔叔好!阿姨好!”走進養老社區的每一個活動區,陳東升都熱情地和他們打招呼。

  在北京市昌平區一處佔地十七萬平方米的核心區域,一幢幢高樓在陽光下熠熠生輝。這裡是泰康保險集團首個旗艦醫養社區——泰康之家·燕園。候鳥式的醫養產業布局,已成為國內同業效仿的轉型樣本。

  泰康正在中國推動一場養老革命。而這場變革的倡導者和推動者,正是泰康的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陳東升,一個極富傳奇色彩的人物。

  巧合的是,就在接受上證報記者採訪的前幾天,2018年《財富》世界500強排行榜正式發布,泰康保險集團以240.58億美元的營業收入位列榜單第489位,邁入全球大型保險金融服務集團的行列。

  回顧二十六年創業經歷,陳東升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機會,這個機會總為最先敏銳發現的人所準備。而一個國家要繁榮,就要永續企業家精神,讓一波一波、一浪一浪創業創新的企業家登上經濟大舞台。”

  知識改變命運

  他抓住了人生的第一次機會

  1977年冬天,一代人的青春被“恢復高考”重新點燃,570萬出身不同、年齡懸殊、身份迥異的人一同湧入考場。自此,“知識改變命運”的號角響徹神州大地,出生於湖北省天門縣的陳東升迎來人生第一個轉折點。

  “機會總是垂青於有準備的人”,當1979年陳東升考上武漢大學政治經濟系的時候,他更加篤信這一點。自小,他愛讀書,小學時期的他是天門縣新華書店的“VIP客戶”,高一的漫漫長夜裡則有《馬克思傳》相伴左右;他愛分享,成立學習小組,幫助有困難的學生一起讀書進步,是天門有名的“小老師”;他愛鑽研,在微生物實驗站做技術工人,用四年的時光自學了化學和微生物學。

  陳東升求知若渴、拚搏進取的精神,在進入武大校園後再度放大。彼時的武漢大學,雲集了董輔礽、吳紀先、譚崇台、劉滌源等知名教授。在改革開放剛剛起步、資訊尚閉塞的時代,這些“大家”對世界、對國家、對經濟的獨到見解和判斷,震撼著這位剛滿20歲的青年。課余時間聽百家爭鳴未能完全滿足陳東升的求知欲望,他還利用周末,跑到各位教授家敲門求教,每每聊到日落還意猶未盡,只能留著問題等待下個周末的到來。

  回首校園時代,陳東升不僅掌握了扎實的經濟學基礎知識,還培養出獨立思考和判斷的能力。這既幫助他分析巨集觀經濟發展趨勢、捕捉時代變動信號,也為他後來為官、經商奠定厚實的理論知識。

  在武漢大學珞珈山頂的一塊石頭上,一個大大的“始”字見證了一個青蔥學子人生出征的雄心壯志。那是1983年陳東升即將畢業離校時刻下的,為此,他專門回老家找老石匠拜師學藝,為的是銘志:千里之行,始於足下。時隔三十多年,當我們再問及此事,已經“耳順”之年的陳東升自我調侃:“當時確實是熱血沸騰!”

  毅然棄官下海

  他選擇在商海中衝浪

  “哪一天十億中國人都想發財的時候,就是中國經濟有大發展的時候!”1985年,在廣州的一次學術研討會上,陳東升語驚四座。

  其時,陳東升任職於外經貿部國際貿易研究所發達國家研究室。浸染於對發達國家的研究,“發展是硬道理”漸漸在心中發芽。

  1992年,是加快改革開放步伐的關鍵年頭。年近九旬的鄧小平登上一列沒有編排車次的普通綠皮火車,在南方四省市發表講話,春天的故事就此拉開序幕。

  “改革開放膽子要大一點,抓住時機、發展自己,關鍵是發展經濟。發展才是硬道理。”“計劃經濟不等於社會主義,資本主義也有計劃;市場經濟不等於資本主義,社會主義也有市場。”……鄧小平南方講話,激發了大批人的創業激情。

  彼時,陳東升已經被調到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下屬的《管理世界》雜誌做副總編,策劃推動了“中國500大企業評價”。正在猶豫是科學報國、實業報國,還是教育報國的陳東升做了一個決定——實業報國。在他看來,經濟決定一切,沒有一大批世界級的企業,中國的強盛就不存在。正是通過對世界500強的研究,陳東升發現,一個國家的經濟地位和擁有的世界500強數量是成正比的,國家的強盛一定表現為企業的強盛,不能擁有一批跨國大企業,國家的強盛實際上是一句空話。也因此,他不再滿足於隻做研究和評價工作,“創業”這個念頭在其心中慢慢萌發。

  他毅然放棄了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管理世界》雜誌社副總編輯職位,放棄了副局級待遇,選擇下海“衝浪”。

  當年,國家體改委發布《股份有限公司規範意見》《有限責任公司規範意見》,讓包括陳東升在內的一批人異常振奮。“兩份檔案放在手提包裡,天天看,都磨薄了。”陳東升回憶,以前不知道資本從哪兒來,有了這兩份檔案後,就可以去募集資金,可以去根據商業模式尋找投資人,這是中國企業發生真正變革的轉折點。

  1993年,他創辦了中國第一家具有國際概念的中國嘉德國際拍賣有限公司。

  1994年,他和弟弟陳平一起創辦了國內著名物流公司宅急送。

  1996年,他創辦了泰康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

  “時代造就了‘92派’企業家。”陳東升把自己這一批知識分子和官員下海創業的人歸納為“92派”。他認為,“92派”是新中國現代企業制度的試水者,與之前的中國企業家不同,他們率先了解、尊重和遵循市場規律,當然,更有幾分振興經濟的家國情懷。

  今年初,在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上,陳東升這樣回顧自己當年的下海之舉:“以1992年為限,如果提前五年下海,人家一定說東升肯定犯錯被開除了;假如我提前三年下海,一定說東升混得不好沒本事;到1992年下海的時候就是英雄,所以沒有整個社會價值觀形成共識,就沒有今天。”

  專注保險業

  搶佔市場經濟的灘頭

  作為“92派”代表人物,陳東升闖入保險業有偶然性,更有必然性。在1990年一次訪問日本的經歷讓陳東升印象深刻,在他心裡埋下了種子,那就是“保險”。

  “到東京看到最高的摩天大廈都是保險公司的大樓。當時在經濟研究中發現,無論在日本還是歐美,人壽保險公司的保費收入是國民經濟中長期資金的重要來源。”陳東升回憶道。

  當時,別人申請的都是熱門的證券公司、信託公司和時髦的城市信用社,只有陳東升堅持申請人壽保險牌照。好多人覺得不可思議。但陳東升堅信:人壽保險是個非常好的產業。

  經過四年漫長的批籌,陳東升終於成功進入保險業,於1996年創立泰康人壽,取意“國泰民康”,成為《保險法》頒布後國內首批股份製保險公司。

  “因時而生、因市而興、因勢而變”是陳東升對泰康人壽的總結。在那個激蕩人心的時代,談及泰康人壽未來時,陳東升喊出豪言壯語:在專業化、市場化、規範化指導思想下,成為真正一流的大型保險金融服務集團。

  夢想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深厚的理論背景、多年巨集觀經濟研究的積累、成功的企業管理實踐,這些都成為陳東升孕育創新見解的土壤。“創新就是率先模仿”,生動詮釋了中國經濟及企業發展的後發理論和當時的創新模式;“一張保單保全家”到“買保險就是尊重生命”到“從搖籃到天堂,保險呵護一生”再到“讓保險更安心、更便捷、更實惠,讓人們更健康、更長壽、更富足”,則見證了中國壽險業產品不斷豐富、內涵不斷深化。

  也正是基於這些見解和格局,泰康準確地把握住每一次時代給予的機遇,成就了今天的創新發展。

  泰康正向陳東升當年豪言壯語中提及的目標一步步接近。現在泰康通過虛擬保險產品與實體醫養服務的跨界融合,整合全生命產業鏈,已從一家傳統的保險公司,更新為一家創新型、致力於構建大健康產業生態體系的保險金融服務集團,邁入了全球大型保險金融服務集團的行列。

  布局醫養產業

  推動中國的養老革命

  從青春年少到花甲之年,陳東升親歷了改革開放帶來的翻天覆地的變化,也看到了中國面臨的巨大現實問題——老齡化日趨嚴峻。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底,中國60歲以上老年人口已有2.4億。

  “即使是老了,也要優雅地老去!”2007年一場婚禮激發了陳東升整合全生命產業鏈,探索醫養健康產業的決心。

  陳東升認為,養老要惠及大眾,讓更多的人享受到健康、活力、優雅、獨立的老年生活。為此,他探索虛擬保險產品與實體養老社區的跨界融合。

  截至目前,泰康已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12個核心城市投資建設養老社區,可提供養老及護理床位近2萬張,已入住約1500戶居民。

  除此之外,陳東升還創新實踐“一個社區,一家醫院”的理念,即在養老社區配建以康復和老年病為特色的醫院,建立以長期健康管理為目標,以老年醫學為中樞,整合急症轉診、長期護理、預防保健及康復治療的醫養康護體系。

  目前,泰康已戰略控股南京泰康仙林鼓樓醫院,聯手同濟醫院,建設泰康同濟(武漢)醫院,啟動泰康西南醫學中心,著力打造多個醫教研一體化醫學中心。同時,燕園康復醫院、申園康復醫院、粵園醫療中心已步入運營階段。

  “未來,泰康將與國內外頂級醫療機構合作,在武漢和成都打造華中醫學中心和西南醫學中心。通過醫學的教育科研反哺醫養建設。”陳東升向上證報記者自豪地介紹。在泰康之家·燕園,記者見到了北大知名學者錢理群教授。錢老曾笑言自己“破釜沉舟”,“沒給自己留後路”,賣掉北京的房子來養老。

  在泰康之家提供的新居裡,掛著錢老在佛羅倫薩拍的照片,擺著從老宅搬來的藏書和工藝品。“走廊很寬敞,可以遠眺蟒山,我經常坐在那裡,喝喝茶,看看報紙。”錢老說,“這裡能夠安靜地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這才是我心目中的安度晚年。”

  在泰康養老社區,像錢老這樣的老年人有上千位。而在陳東升的“藍圖”裡,醫養融合社區還將有2.0乃至3.0版本,即不斷降低成本,讓高品質養老服務輻射更大的人群,契合時代發展的需求。

  從當年的學者型官員,成長為今日橫跨行業的商界領袖,陳東升的成功既是時代的產物,也是其自身奮鬥的結果,更來自於他對中國經濟轉型趨勢的把握,以及對“創新引領發展”這一理念的篤信。

  看好時代、看對大勢、看準市場,“與時代共榮”的背後,陳東升的成功實踐頗具歷史標誌性意義。(本文圖片由記者史麗攝)

責任編輯:孫劍嵩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