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針灸可以治痛經嗎?

痛經是指婦女行經期間或經行前後,出現周期性小腹疼痛,或痛引腰骶,甚則劇痛暈厥的疾病證。本病以青年女性較為多見。

西醫的盆腔子宮內膜異位症、子宮腺肌病、慢性盆腔炎、宮頸口黏連狹窄、子宮前傾或後傾的等病可進行辨治。

病因病機:

本病多因經期受寒飲冷,冒雨涉水,而致寒客沖任;或肝鬱氣滯,經血滯於胞宮;或脾胃虛弱,化源不足;或大病久病,氣血虧虛,或稟賦素弱,肝腎不足,精血虧損,加之行經之後精血更虛,以致充任不足,胞脈失養,而發痛經。

辨證分型:

本病以經期或行經前後少腹疼痛為主,可根據發病原因,痛勢、腹診等以辨別虛實。

1、 實證 經行不暢,少腹脹痛較劇。如腹痛拒按,經色紫紅夾有血塊,血塊下後疼痛即減,脈沉澀者為血瘀;張甚於痛或連兩肋,胸悶泛惡,脈弦者為氣滯;少腹冷痛,拒按,得熱痛減,經血量少,畏寒怕冷,苔白,脈沉緊者為寒凝。

2、 虛症 經期或經後小腹隱痛,痛勢綿綿不休,喜揉喜按,量少,神疲乏力,腰骶酸痛,頭暈心悸,舌淡,脈細弱。

治療:

1、針灸治療

⑴ 實證

治則:形氣活血,散寒逐瘀,通經止痛.

處方:中極、次髎、地機

方義:中極屬任脈經穴,可通調沖任之氣;地機乃脾經郤穴,可疏調脾經經氣而止痛;次髎既能活血通經,又為治療痛經的經驗穴。諸穴相配,以達行氣活血,散寒逐瘀,通經止痛之功。

氣滯血瘀配太沖;寒痛配歸來。

操作法法:毫針刺,用瀉法,寒甚可加艾。每日1次,每次留針20-30分鐘。

⑵ 虛證

治則:調補氣血,溫養沖任。

處方:關元、氣海、足三裡、三陰交。

方義:關元、氣海屬於任脈,又均為全身強壯要穴,可曖下焦,溫養沖任;三陰交調理肝、脾、腎三經氣血;足三裡補益胃氣以資氣氣血生化之源,氣血充足,胞脈得養,沖任自調。

腎氣虛配腎俞、太溪;脾虛甚配脾俞。

操作方法:毫針刺,用補法並可加艾灸,每日1次,每次20-30分鐘。

2.腹針治療:

腹針治療原發性痛經療效較好,連續治療6周左右,可基本治癒。對於繼發性痛經的患者,腹針也可緩解疼痛癥狀。

處方:主穴(君、臣)引氣歸元:中脘、下脘、氣海、關元輔穴:(佐、使)下風濕點(雙)

操作法法:毫針刺,用平補平瀉法,寒甚可加艾(神闕)。每日1次,每次留針30分鐘。

3.其他治療方法:

⑴ 耳穴貼

選穴:子宮、內分泌、交感、神門。

操作方法:每次取2-3穴(雙耳),3—7天1次。

物料:亦可用王不留行籽貼。

⑵ 穴位注射

選穴:上髎、次髎、關元、地機、血海。

操作方法:取1%利多卡因注射液1ml,皮下注射上髎、次髎、此法有即刻止痛之效。5%當歸注射液或10%紅花注射液,每次取2穴,每穴注射0、5-1ml,每日1次,連續注射2-5次。

〖附註〗

1、 針灸治療本病有很好的止痛效果,但要囑咐患者堅持治療,一般須經3個月經周期無痛經出現方可停止治療。

2、 痛經患者要保持心情愉悅、生活環境良好、合理調配飲食、注意運動適度。

3、 痛經原因很多,必要時作婦科檢查,以明確診斷。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