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月經顏色發黑、有血塊,就是宮寒?真相讓你想像不到!

去年,一款「姨媽色」的口紅風靡一時,不過,這個色號的口紅,可跟「大姨媽」的顏色扯不上關係,畢竟,大姨媽的顏色那麼多,可不是一個口紅色號可以呈現的。

鋪陳了這麼多,小夥伴們也知道了

第二期「姨媽來了」的主題是:

大姨媽的顏色

1正常大姨媽是什麼色號的?

大姨媽是什麼呢?說到底是脫落的子宮內膜,只不過在內膜脫落的過程中會引起出血。所以,女人每個月總有那麼幾天要「出點血」。

由於大姨媽的血中有四分之三是動脈血,四分之一是靜脈血,因而在正常情況下大姨媽是鮮紅色的。

可為什麼姨媽巾上的血是暗紅色的呢?

這是因為血液在姨媽巾上儲存一段時間後會被氧化,顏色自然就變暗了。

上廁所的時候可以觀察下,方便後,擦在廁紙上的姨媽血是鮮紅的,姨媽巾上的會偏暗紅色。

2不過,大姨媽的顏色不是一成不變的

大部分的女性朋友可能發現了,其實只有量大的那麼2~3天,姨媽血才會是鮮紅或暗紅色的,剛來或快走時大姨媽的色號總沒有那麼正宗。不用擔心,這也是正常的。

姨媽來的第1天:粉色/棕褐色/咖啡色

粉色:子宮內膜剛剛開始脫落,流的血量少,混合了陰道分泌物,因而會呈現粉色或淡紅色。

棕褐色/咖啡色:若血量少又流得慢,就會在陰道中被氧化,因而會呈現棕褐色/咖啡色。

當然也有大姨媽在來的第一天就洶湧而至,此時,血的顏色自然偏鮮紅。

值得注意的是:

若整個經期姨媽的顏色都是粉色、棕褐色/咖啡色,那要注意是貧血或月經量過少。

姨媽來的2~5天:鮮紅色/暗紅色

大姨媽正式來「拜訪」,出血量增大,姨媽的顏色為鮮紅色或暗紅色。

值得注意的是:

若整個經期(特指經期5~8天的女性),姨媽量多且都是鮮紅色或暗紅色,就要小心是月經量過多。

姨媽走前1~3天:粉色/棕褐色/咖啡色

量漸漸變少,於是顏色又回到月經剛來時的粉色、棕褐色/咖啡色。

值得注意的是:

如果經期後還持續幾天甚至十幾天都有點滴粉色、棕褐色/咖啡色出血,就要警惕是內膜病變的可能。

總之,月經顏色的變化是從淺到深再到淺的過程,也有一開始就是鮮紅或暗紅色,然後慢慢變淺的,這都是正常的。

另外,只要經期在2~8天,經量在5~80ml,對於經血的顏色,不必過於在意。

但若是經血顏色突然出現變化,比如:

以往大姨媽大部分時間都是紅色的,突然整個經期都變成了棕褐色,持續3個月以上,有可能是子宮疾病引起的,建議儘快看醫生。

Ps:偶爾一次改變,有可能是飲食、作息、壓力、心情、睡眠等因素引起的,不必恐慌。

3那出現血塊又是怎麼回事呢?

放心,這也不是因為病。

當姨媽血量多又不能及時流出來的時候,這些血就會囤在子宮內,慢慢氧化、凝固,等到流出來時,就變成深顏色的血塊了。

一般來說,以下女性的大姨媽容易出現血塊:

經血量比較多,有了這個先天條件,才有比較大的可能讓經血囤在子宮;

久坐不動,這個姿勢不容易讓經血流出、積聚在子宮內;

子宮位置異常,子宮前傾或後傾(不是病),都易引起經血在子宮內逗留。

所以,血塊的出現只是經血凝固的結果,不是因為宮寒,也不是因為排毒,更不是因為子宮得病了。

Ps:經常更換衛生巾、起身活動,少喝咖啡、茶以及冷飲,有助於減少血塊的出現哦。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大姨媽這個小妖精非常善變,飲食、壓力、睡眠等都能讓她出現變化,所以,偶爾的推遲/提前、顏色變化、量多量少,都不用特別擔心。

只有當這種改變持續3個月以上時,才需要引起警惕,及時就醫~

若文章對你有幫助,點個「贊」,給小薇一個鼓勵~

本文為健康之路原創文章,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