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我們在祖國北疆:披最堅硬的盔甲 守最柔軟的心

【編者按】在祖國北疆內蒙古,有一群人在用青春書寫夢想與擔當。他們不畏孤獨,守護著祖國的邊疆安寧;不遠千里,守護著牧民的精神家園;不忘初心,守護著草原上的美麗鄉村。對他們而言,國與家就是最堅硬的盔甲,草原與牧民就是那顆最柔軟的心。

我們在北疆,守護祖國平安穩定

中蒙邊境815、816號界碑。人民網記者 王捷攝

巍巍國門矗立北疆,神聖界碑刻滿忠誠。內蒙古的邊境小城二連浩特,被譽為“中國的北大門”。815、816號界碑矗立在中蒙兩國鐵路接軌處的兩側,是全國唯一的一處雙號雙立界碑。

中蒙邊境執勤的90後戰士。人民網記者 王捷攝

95年出生的邊防戰士入伍剛一年,到這裡已經體驗到冬天零下二三十度時執勤的難熬,“睫毛結冰”是常有的事。難熬怎麽辦?“沒有挺不過去的!”提到一年未見的家人,他有些激動。爸媽常常會問“冷不冷熱不熱、吃得飽不飽”,以前會覺得很煩,現在卻覺得特別溫馨特別暖心。但他一直沒讓家裡人來探望,怕自己若是抽走一段時間,會影響本來就緊張的執勤排班。

“在邊境線上站崗對我來說最大的意義是,我守護著界碑,守護著國家的邊境,我很自豪。”

鐵肩擔重任,熱血駐邊魂。北疆有我們,祖國請放心!

我們在北疆,守護牧民的精神家園

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為牧民表演。人民網 賀茂傑攝

茫茫草原上,有這樣一支演出隊伍——天為幕布,地為舞台,用熱情奔放的歌舞為牧民帶來精神上的慰藉。曾經他們騎著馬趕著勒勒車,往往一走就是一個月,最近幾年終於配上了大巴車。農牧民親切稱他們為“我們的烏蘭牧騎”。2017年11月,他們還收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勉勵他們永遠做草原上的“紅色文藝輕型機車兵”。

7月19日下午,一輛藍色大巴車停在錫林浩特市寶力根蘇木勝利嘎查的草地上,人們忙碌著補妝、換裝,擺置桌椅、音響,為一會兒的演出做準備。不少農牧民通過村裡的微信群收到演出通知,帶著家人和鄰居駕車前往,席地而坐。

牧民們席地而坐觀看演出。人民網 賀茂傑攝

今年57歲的烏力吉圖在蘇尼特右旗烏蘭牧騎已經工作了42年,他笑稱自己是全區烏蘭牧騎在職年紀最大的演員。他回憶:有一次去一個蘇木慰問,那是一片沙漠,環境比較惡劣。演出結束後,聽說還有一位老人因為行動不便無法來到現場。隊員們便在沙漠中徒步2個小時,去為老人一個人演節目。老人感動落淚,拿出了幾塊珍貴的白方糖招待他們。臨走時,隊長偷偷給老人留了10塊錢,沒想到老人又托人把錢送了回來,“他們跑那麽遠給我演出,說什麽也不能收他們的錢。”

“能不能再演一會兒?”還有一次,牧民們從十幾公里外趕來時,太陽已經下山,演出接近尾聲。好不容易來一趟,沒看著怪可惜的。農牧民就把車子開過來圍成半圓,用車燈照亮。烏蘭牧騎隊員便為他們加演了半小時,這對當時剛入隊的黃小雲觸動很大,“作為文藝工作者,當觀眾需要你,你才能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談到烏蘭牧騎以後的發展,還有2年就要退休的烏力吉圖,指著正在演出的5名年輕隊員說,“他們是我的學生。每次看到他們的表演,我都特別欣慰。烏蘭牧騎走過61年,就是因為有這樣的傳承。不僅是表演技藝,更是烏蘭牧騎精神。”

草原唱新風,歌舞慰鄉情。北疆有我們,牧民更幸福!

我們在北疆,守護草原的美麗鄉村

“最美鄉村”腦乾寶力格嘎查。人民網記者 王捷攝

盛夏7月,蒙古包點綴如茵綠草,與金蓮花海隔路相望。腦乾寶力格嘎查,錫林郭勒草原上的“最美鄉村”,也是目前內蒙古草原文化保存最完整、最純正的地區之一。人們逐水草而遷徙,與大自然唇齒相依。

在這裡,27戶村民開起“牧人之家”。你們家有勒勒車,我們家有自製的奶食品,他們家可以體驗騎馬射箭,那就抱團一起乾旅遊!根據不同的特色,牧民們開發出生態文化遊、遊牧文化遊、民俗風情遊等主題旅遊產品,帶給遊客不同的草原體驗。經營“牧人之家”,腦乾寶力格嘎查書記達布希拉圖家年收入翻番了。

“我這幾個蒙古包,離半拉山說近不近,說遠也不遠。今年在這扎包,明年看草地情況,也許就要換個地方。”達布希拉圖說,草是遊牧民族的命根子,不管是自家草場還是租來的草場,都要格外注意保護。

90後嘎查長巴圖吉日嘎拉。人民網記者 王捷攝

嘎查長巴圖吉日嘎拉是一名90後,3年前從內蒙古農業大學畢業後便毅然回到家鄉基層。除了修路通電,2年前還建起了200平方米的嘎查文化活動室,豐富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村民們都特別認可這個小嘎查長。“村民需要我,我也有責任。” 巴圖吉日嘎拉真摯地說。

畜牧加旅遊,綠色中發展。北疆有我們,生態更和諧!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