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蒙古人的傳統節日“祭敖包” 由部落中的巫師主持儀式

文/ 陳二虎 攝影/李鳳冰

【本文由作者授權發布】

五月的翁牛特旗阿什罕蘇木(蘇木:鄉的意思)高日蘇嘎查(嘎查:村的意思)罕烏拉(罕:王的意思;烏拉:山的意思)舉行了一年一度的祭敖包活動。

“敖包”在蒙古族地區隨處可見,一般都是用石塊壘成,也有用土堆起來的,有一個的,也有中間一個大的,左右各有六個小的,多築在山頂或者高地之上,呈圓形,大的有數丈,頂端植有柳條,系有哈達和綢帶等,遠遠就能望見。

“敖包”在蒙古人心目中象徵天與神,世襲傳頌,源於草原遊牧民族敬奉長生天的信仰,崇高至尊。在過去,都是以部落為部門,有部落首領帶領,由部落中的薩滿(巫師)主持儀式。現在一般都要在農歷五月舉行祭敖包的活動。

到了清朝,隨著喇嘛教在蒙古地區的傳播與盛行,自清朝起,以盟與旗為部門,每年都會有一次盛大的“祭敖包”大會,選擇農歷五月中旬,屆時邀請寺廟中的喇嘛來誦經,祭祀大會因規模不同一到三天,周邊的牧區如過節一樣,穿著民族服裝,男女老少都前往參加。

禮儀結束後,人們都用自己隨身攜帶的木製碗或銀碗,開懷暢飲,品嚐手把肉與各種食品,隨後,就要舉行賽馬、射箭、摔跤等蒙古民族傳統的競技活動,為優勝者發獎品。

追溯“祭敖包”的淵源,至少有兩千年的歷史,東胡開始,就有祭天之俗,堆土插柳,“祭敖包”實是草原遊牧民族“祭天”的遺風,祭祀上蒼,保祐風調雨順,草木豐盛,畜牧繁衍,部民健康,這是遊牧民族傳統的禮俗。

當蒙古人每逢外出遠行,凡見到有“敖包”,都要下車或下馬,拾幾塊石頭或捧幾捧土,添到敖包上,向“敖包”合十參拜行禮,祈禱平安,然後才上車或跨馬繼續上路。

“祭敖包”,千百年來蒙古人世代相傳的“節日”。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