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張明:緊抓RCEP機遇 塑造新發展格局

  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張明 陳胤默

  構建以中國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外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黨中央提出的一項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戰略舉措。這既是應對國際環境進入“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舉措,也是轉換中國經濟增長動力的內在要求。值此之際,2020年11月15日,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和東盟國家等15國正式簽署全球最大規模的自由貿易協定——《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RCEP的簽訂將為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提供重大機遇。本文將從貿易、金融、開放、機制四個方面,探討如何利用RCEP實現內外循環的相互促進。

  貿易層面:結合RCEP重塑產業鏈

  截至2019年,東盟10國已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僅次於美國、中國、日本和德國。截至2017年,RCEP區域貨物和服務出口佔全球比重的26.1%,高出美加墨區域11.8個百分點。自2000年以來,亞洲區域內銷易比重呈現上升趨勢,而歐盟則呈現出持續下降趨勢。RCEP區域內關稅障礙的解除、區域貿易依存度的提高,有利於東亞區域內產業鏈的重塑。

  我國政府與企業應抓住全球產業鏈在新冠肺炎疫情後可能發生調整(縮短與區域化)的時機,借助RCEP的簽訂,加強與中日韓及東盟10國間的聯繫,進一步強化中國在亞洲產業鏈中的核心位置,盡可能維護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樞紐地位。

  在強化產業鏈核心位置的過程中,我們應注重發揮兩個“雁陣模式”優勢:一是國內的“雁陣模式”,即以京津冀、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為雁頭,以中三角與西三角為第二梯隊,以國內其他區域為第三梯隊的次序發展模式;二是以中日韓為雁頭,以東盟與“一帶一路”沿線相對發達國家為第二梯隊,以“一帶一路”沿線欠發達國家為第三梯隊的次序發展模式。RCEP的簽署為“雙雁陣模式”的實現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和契機。“雙雁陣模式”的構建既有助於強化中國在亞洲地區三鏈(產業鏈、供應鏈與價值鏈)的核心地位,也有助於提升亞洲產業鏈的完善程度與自生能力。

  金融層面:在RCEP範圍內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RCEP有助於增強東亞內部夥伴國的貿易依存度和投資依存度。東亞區域內的協調發展和經貿關係的日益緊密,將會降低東亞國家對美國和歐盟的依賴程度。進一步地,美元、歐元和英鎊在亞洲的貨幣地位將會受到影響。

  從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來看,2010—2015年,中國通過鼓勵跨境貿易與直接投資的人民幣結算、大力發展以香港為代表的離岸人民幣金融中心、中國央行與其他央行簽署雙邊本幣互換的舊“魔幻三俠”策略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從2018年起,中國已經開始轉變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策略。新策略也可以概括為“魔幻三俠”,包括大力發展人民幣在大宗商品交易中的計價貨幣地位、向外國機構投資者加快開放國內金融市場,以及在周邊國家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培養對於人民幣的真實需求。人民幣的新“魔幻三俠”策略有助於推動人民幣國際化更加穩定、更可持續地發展。

  將RCEP與新“魔幻三俠”人民幣國際化策略相結合,有助於加快人民幣國際化進程。具體表現為,第一,推動RCEP內部的跨境大宗商品交易所建設,並將包括人民幣在內的貨幣作為計價貨幣,來增強人民幣的計價貨幣功能。第二,通過RCEP實現中國積極參與甚至主導的東亞產業鏈重塑,有助於培育人民幣真實需求。第三,將中國金融市場開放、自貿區自貿港建設與RCEP結合起來,加快金融市場開放。此外,新“魔幻三俠”的人民幣國際化策略,也可與上述“雙雁陣模式”構建有機結合起來,實現貿易與金融目標的相互聯動和相互促進。

  開放層面:將RCEP與中國自貿區自貿港相對接。

  東亞區域有勞動力和資本優勢,RCEP的簽訂有利於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具體表現為,其一,RCEP區域有人口存量和人口紅利的優勢。從人口規模來看,截至2018年,RCEP區域人口佔全球比重為29.7%,分別超出歐盟(6.7%)和美墨加(6.5%)23.0和23.2個百分點。從年齡結構看,截至2018年,RCEP區域擁有全球31.6%的15—64歲人口結構,分別高出歐盟(6.7%)及美墨加(13.2%)區域24.9及18.4個百分點。其二,RCEP區域有資本優勢。截至2018年,RCEP區域的FDI淨流入佔全球淨流入比重為38.3%,超出美墨加區域10個百分點。全球超過三分之一的投資都在RCEP範圍內。

  下一步,可將RCEP與中國自貿區自貿港有機結合起來。中國超過一半的省與直轄市已經建立了自貿區或自貿港。在自貿區自貿港下一階段建設方面,需盡快夯實各自的內涵,結合各省市的資源稟賦與比較優勢,對接RCEP區域相鄰國家在生產要素方面的優勢,頒布具有鮮明特色的自貿區自貿港建設方案,並以此帶動區域經濟更高層次、更高水準發展。例如,與日韓較為鄰近的自貿區自貿港可以通過與日韓政府及企業的技術合作,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與東盟較為鄰近的自貿區自貿港可以通過與東盟國家的生產合作,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

  自2018年年初至今,中國國內金融市場加速開放,有助於引入更多高水準的參與者、更完善的市場競爭機制,拓展中國金融市場的廣度與深度,也有助於促進人民幣國際化。此外,RCEP的簽署也會催生東亞區域內更高層次與更新形式的金融合作。

  然而,近年來中國市場也越來越體會到跨境投資大進大出對國內資產價格與金融穩定可能產生的負面影響。因此,在加快國內金融市場雙向開放的同時,也應積極監測與防控這一過程中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在國內金融市場加快開放的背景下,中國央行仍有必要保留對短期資本流動的管制,以防止跨境資本大進大出加劇國內金融體系的系統性風險。

  機制層面:進一步加強新興市場國家主導的多邊機制建設

  作為全球化的受益國之一,中國應該堅定不移推動經濟全球化。一方面,充分利用好現有國際多邊機制作用,例如聯合國、G20、WTO、貿發會議、IMF、世界銀行、世界衛生組織、巴黎協定等;另一方面,繼續推動由中國政府倡議的新多邊機制建設,例如RCEP、“一帶一路”、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絲路基金等。在後者的建設過程中,應充分吸引民間力量參與,提高市場化程度。此次RCEP的簽署,賦予了東亞國家更多的自由裁量權。未來的區域內部經貿問題可不用交給WTO仲裁,通過內部機制就可以得到較為圓滿的解決。這也表明新興市場國家在國際秩序建設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本文原發於《中國社會科學報》。

  (本文作者介紹:平安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