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糖尿病的中醫扶陽治療

糖尿病是一組以慢性血糖水準增高為特徵的代謝性疾病,是由於胰島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所引起。糖尿病控制不當時長期存在高血糖會導致各種組織器官,特別是眼、腎、心臟、血管、神經等組織器官的慢性進行性病變、功能減退及衰竭。

1

中醫對糖尿病的認識

糖尿病自古便有, 但中醫並沒有「 糖尿病」的病名, 而是隸屬於「消渴」的範疇。所謂「消」即是消谷善飢,「渴」即是飲不解渴,與糖尿病「 三多一少」 的癥狀極其吻合。

由於西醫認為糖尿病是一種終身性的疾病,因此除了使用藥物合理控制血糖之外,還需要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懂得綜合的治療與調護,無疑對患者的健康大有裨益。

傳統中醫認為, 糖尿病的基本病機是陰虛為本、燥熱為標,糖尿病是由於肺、脾、腎三髒的陰液虧虛所引起的。扶陽醫學認為糖尿病的根本原因在於陽虛。

根據人體陰陽平衡的理論,陰液虧虛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導致虛陽上亢、虛火上擾的表現,這即是糖尿病「陰虛燥熱」的病機理論。

而我們經過臨床實踐, 發覺傳統理論認為的「陰虛燥熱」 只是一種表象,糖尿病的根本問題其實是脾胃虛弱、脾腎陽虛。

中醫認為,脾主運化水谷、運化水液,人體吃下去的飲食水谷經過口、食道進入到胃,通過胃的腐熟作用將食物變成食糜狀態,然後經過脾的運化功能,將食糜轉化為富含營養的水谷精微物質,進一步化生成氣血,並且脾胃主管將精微物質輸布運送到全身,營養人體各組織器官,正如《黃帝內經》所言「脾氣散精」 的作用。因此, 中醫認為脾胃乃是人體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

若是由於各種原因引起脾胃功能受損,導致脾胃虛弱、脾陽不振, 那麼脾胃的運化功能就無法正常發揮。

在糖尿病人身上則體現出脾胃無法將精微物質成功輸送到各組織器官,精微物質全部堆積於血管脈道,「脾氣散精」的功能失常,因此全身各臟器均處於營養不良的狀態。如此一來,自然容易出現「三消」(包括上消、中消、下消)的癥狀。

上消

因為脾主運化水液的功能受損, 人體喝下去的水無法轉變成具有營養的津液,所以全身臟腑均處於缺水狀態,患者需要不停大量地喝水,但仍然解決不了根本問題。

中消

同理因為脾主運化功能失常,無法將水谷精微輸散到全身為各組織器官利用,因此糖尿病人容易出現消谷善飢的表現。

下消

如果脾胃虛弱進一步加重,中醫認為久病必然及腎,病變後期會出現脾腎兩虧的病理狀態,腎主水、主固攝小便,因此會出現小便量多的下消癥狀。所以,糖尿病的病機根本即是脾胃虛弱、脾腎陽虛。

2

走出誤區, 固護脾胃陽氣

由於傳統對糖尿病病機的誤解, 以致病人普遍存在一種認識上的誤區, 認為應該多食用一些滋陰降火的中藥或者食物,比如在食療上會經常食用苦瓜、天花粉粥、生地黃粥,喝菊花茶、綠茶,吃生冷水果,等等。

其實,這都是不太科學的做法。從中醫角度看來,上述的食療方中使用的藥物大多數都是寒涼之品,過服、久服必然會更進一步損傷脾胃, 進一步損耗脾胃的陽氣。

《黃帝內經》認為, 陽氣在人體中的地位好比太陽對於地球那樣重要,人體四肢百骸、血脈經絡都需要陽氣的溫煦與推動,五臟六腑的功能都需要陽氣的激發,所以陽氣在臟腑的功能運轉方面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如果過服久服寒涼之品而使原本虛弱的脾胃之陽進一步受損,那麼脾的運化功能便會進一步減弱,「脾氣散精」的功能進一步失常,「消渴」的癥狀更加突出,病情便將進一步加重。

由此可知,固護脾胃之陽氣在糖尿病的防治中何其重要。

因此,我們認為患者損害脾胃陽氣的寒涼之品應少服,生冷瓜果不宜多吃,尤其是在氣象寒冷的季節,更要注意防護。

3

合適的運動必不可少

控制糖尿病, 除了合理的用藥方案和"規律、適宜的飲食控制外,合適的運動也是一項必不可少的治療項目。

扶陽中醫認為, 糖尿病的根本在於脾氣虛弱,腎氣虧虛,人體的肌肉歸脾臟所管轄,《黃帝內經》言「脾主一身肌肉」,因此做運動有助於強健脾胃。

哪些算是合適的運動呢?

可供選擇的運動項目比較多,比如有步行、慢跑、游泳、太極拳、五禽戲、八段錦等患者可根據全身情況和條件,選擇1~2項, 長期堅持下去。

五禽戲是中醫傳統導引的精華,是神醫華佗在總結前人導引術的基礎上,模仿虎、鹿、熊、猿、鳥5種動物的動作和神態來進行健身運動的一種方法。

其中,熊戲是重點針對脾胃而設,通過練習熊戲可以增強脾胃的運化功能,尤其適合糖尿病人。

另外,運動也要因人而異,要充分考慮個人體質及其他臟腑功能的情況,並不是運動量越大越好。中醫對運動持辯證的觀點,認為適量的運動有益於人體健康,但是過量的運動反而有害。

《黃帝內經》言「勞則氣耗」,即是認為,本來便有氣虛的人, 如果過量運動, 那麼就會使氣更加虛弱。因此,糖尿病人在運動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把握好分寸,盡量避免「勞則氣耗」的情況發生。

4

情緒的調護

中醫不論是治病還是養生, 都十分講究情緒的調護, 即是《黃帝內經》所言的講究「治神」,認為內在的情緒對外在的身體有著重要的影響。

中醫有種病因叫「七情內傷」,即認為喜、怒、憂、思、悲、恐、驚7種過度的情緒會影響氣血的運行甚至直接損傷內臟。

糖尿病患者中有不少人由於對糖尿病缺乏正確的認識, 常年生活在憂思、恐懼、壓抑當中,心情得不到放鬆,甚至焦慮、寢食難安。

這樣不僅於事無補,反而很可能加重病情。從中醫的角度看來,憂則傷肺氣,思則傷脾氣,恐則傷腎氣,肺、脾、腎三臟皆被情志所傷, 病情則可能更加複雜。

因此,我們建議糖尿病患者用科學的態度認識糖尿病,科學調護與治療糖尿病,並力求擁有輕鬆、積極、健康的心態, 這無疑將對病情的好轉大為有利。

彭先生說:

人之所以健康長壽在於這一口陽氣運行體內,陽氣旺則人體健康、百病不生,自然而然少病痛。一個生命力旺盛的人,陽氣必然旺盛,生命之火也會燃燒的更旺,因此養生、治病——首重扶陽!!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