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免疫新輔助治療:正在改寫早期肺癌的治療現狀—抗癌管家

抗癌管家提示:在非小細胞肺癌中,早期通常是指臨床分期I期、II期以及部分III期的患者,手術是他們最佳的治療選擇,但這些「幸運兒」隻佔全部患者的20-25%,並且50%的患者在手術後,仍然會出現複發甚至轉移。

怎麼解決這樣的困境呢?醫學界先後提出了兩種套路,一種是在手術後進行的放化療,也就是輔助治療;而另外一種,則是把放化療的時間挪到手術前,就是即將談到的新輔助治療了。

篳路藍縷,披荊斬棘

要說目前免疫新輔助治療最著名的突破,肯定是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團隊開展的CheckMate-159試驗,從ESMO 2016的驚艷亮相,到ASCO 2017的良好中期成果,再到2018年美國癌症研究協會(AACR)年會,論文直接登上《新英格蘭醫學雜誌》……

這項試驗的主角,是大家再熟悉不過的O葯(Nivolumab)。試驗總共入組了21名分期在I-IIIA期,可以進行根治手術的肺癌患者,百度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在預定的手術前每兩周注射一次O葯(3mg/Kg)進行新輔助治療,兩次注射後進行手術。

不過,手術當中看不到每一個癌細胞……

試驗的主要終點,就是此前提到的病理學顯著緩解,此外研究者們還對切除腫瘤的基因突變情況、患者體內的T細胞變化做了分析,畢竟免疫新輔助治療還有許多未解之謎,能獲得更多的數據肯定再好不過。

用研究主導者,約翰·霍普金斯醫學院腫瘤免疫治療研究所主任Drew Pardoll的話說,「我們都被驚呆了」。百度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在手術完全切除腫瘤的20名患者中,9名患者的腫瘤已經實現顯著病理學緩解,甚至有兩例腫瘤中完全見不到癌細胞!

肉眼可見的改變!

新輔助治療的安全性也非常好,並沒有因為副作用導致手術延期。從手術後的隨訪來看,20名患者中隻出現了3例複發,隨訪18個月時,患者整體的PFS率是73%,這可比歷史數據50%的複發率[9],好看多了。

而手術前使用O葯,確實調動了患者體內的T細胞進入抗腫瘤免疫狀態,病理切片也證實,大量的T細胞和巨噬細胞浸潤到了腫瘤當中。百度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患者的腫瘤突變負荷(TMB),則有望作為預估療效的生物標記物[10]。

基本上呈現的是一種線性關係,突變多療效就好

O葯配合起現有的新輔助化療方案,效果就更上一層樓了。在前不久的世界肺癌大會(WCLC)上,專門針對IIIA期肺癌患者的NADIM試驗初步結果被公布,用四個字來概括就是:史無前例。

這項在西班牙開展的試驗目前共入組了46名患者,在手術前使用O葯+卡鉑+紫杉醇的方案,進行三個周期的新輔助治療。百度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而已經做完手術的30名患者裡,有24名實現了病理學顯著緩解,其中18名是完全緩解!

雖然由於試驗開展較晚,試驗患者的PFS時間、生存期等指標還沒成熟,但NADIM試驗80%的病理學顯著緩解率,已經是化療時代最好數據的三倍[11]。

三倍!Respect,Respect,Respect!

當然,O葯的對手們也不會錯過新輔助治療這個大舞台,比如羅氏的PD-L1單抗Tecentriq,它的單葯治療試驗LCMC3,百度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設計就與此前提到的O藥單葯治療非常相似,入組患者也更多,但病理學顯著緩解率只有22%[12]。

在聯合約樣的卡鉑+紫杉醇,進行兩個周期的新輔助化療時,Tecentriq的病理學顯著緩解率提升到了50%,也有21.3%的完全緩解,但數據明顯沒有NADIM試驗好看[13]。而O葯的對頭K葯,則沒有公布過多數據[14]。

在單葯治療和聯合化療之外,免疫治療+免疫治療也同樣是一種思路,比如O葯+抗CTLA-4的伊匹單抗。NEOSTAR試驗就對比了聯合免疫方案與O藥單獨使用三個周期的效果,不過31%的病理學顯著緩解率似乎低於預期[15]。

戰火才剛剛被點燃,一切還有待臨床III期試驗的考驗,鹿死誰手,猶未可知。

有希望,也有問號

生存期獲益有限,缺乏預估療效的手段,治療副作用導致手術延期,甚至治療無效使患者失去手術機會,百度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這些問題,都讓化療新輔助治療的發展之路逐漸停滯。而現實的困境,就是免疫新輔助治療破局的方向。

當然,機遇和挑戰同在。拿生物標記物來說,腫瘤突變負荷(TMB),在CheckMate-159試驗中就與患者的新輔助療效有關,突變數量越多,療效就相對越好,這也符合了免疫新輔助治療利用大量新抗原的道理。

但是治療晚期患者時有指導意義的PD-L1表達情況,在CheckMate-159試驗和Tecentriq+化療的試驗中都沒體現價值[13]。會不會還有其他的生化標記物,比如T細胞亞群,等待著後續試驗的挖掘呢?

PD-L1陽性效果好,但是陰性也不差呢……

近期《自然醫學》的一篇社論裡,就對方興未艾的免疫新輔助治療提了一連串的問題:用藥劑量是按體重算,還是直接定量?用藥次數和時機怎麼把握?怎麼和化療藥物或者其他免疫藥物搭配?哪些患者最適合新輔助治療[16]?

比如用藥次數和時機,新輔助治療用幾個周期才性價比最高,還不耽誤手術的時間?而在免疫新輔助治療時代,百度 抗癌管家,我們一起抗癌,治癒癌症不是夢。唱主角的也肯定不止PD-1/L1抑製劑們,搭配化療葯、抗CTLA-4單抗、抗血管生成藥物甚至是放療,也許都是有效的。

微環境裡群魔亂舞,PD-1抑製劑也不一定能獨撐危局

即使是有了全新的方案,試驗設計也同樣需要改進,比如評價療效的方法,就不能像過去一樣靠影像學的緩解標準進行,最好把T細胞亞群測定、腫瘤突變負荷這些新檢查,能做的都做了才好。

而且由於新輔助治療的試驗大多在歐美開展,中國患者的數據目前幾乎還是空白,這就需要國內的臨床研究迎頭趕上了。也許中國患者會像當年對EGFR靶向葯一樣,也會受益更多呢?

抗癌管家是專門幫助廣大癌症患者和家屬提供前沿抗癌資訊的互助平台,現已開通家屬及患者交流群,歡迎大家搜索抗癌管家,加入抗癌管家互助群和大家多交流。祝願每個患者和家屬都健康平安。抗癌管家-你身邊的抗癌專家。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