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寶寶長不高、多動、記性差、容易發胖?或許是因為這一點沒做到!

現在,很多父母都有「晚睡綜合症」,不知不覺中,這種習慣也慢慢地滲入了孩子的生活中。對此,家長們要提高警惕了,因為足夠的睡眠是孩子生長髮育和健康成長的先決條件之一。

晚睡給孩子帶來的潛在危害,是家長無法想像的!科學家都已經發現,睡眠會影響孩子的心血管健康、大腦、學習以及行為模式。

那麼,孩子最佳的睡眠時間是多長,幾點睡最合適呢?

幾點睡對孩子身體健康最好?

著名的兒童睡眠和發展研究專家馬克·維斯布朗曾說過,「孩子幾點睡,也許比睡多久更重要。」

專家建議,晚上9點睡覺,孩子才最聰明!

為什麼呢?

我們都知道,孩子的成長髮育離不開生長激素的分泌。生長激素分泌的越多,孩子長得越快!而生長激素的分泌和時間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下圖,是一張生長激素24小時分泌表,一起來看看!

上圖可知:孩子在白天生長激素分泌較少,夜晚達到峰值;夜晚分泌量是白天的五到七倍,特別是在夜晚9點以後呈節節上升趨勢。

然而,生長激素並不是一到晚上9點,就開始按時大量分泌,它的大量分泌必須有個前提:只有在深度睡眠時才會發生。所以睡得越遲,分泌的生長激素就越少,對孩子的身高越不利。

建議孩子9點前睡覺,保證生長激素的正常值。這樣才能讓孩子長得高、長個快,比熬夜的孩子更聰明!

長期熬夜,影響孩子生長髮育

晚睡的孩子,注意力不足

牛津大學的一項研究,從2歲就開始早睡的孩子,到8歲時,出現注意力問題的幾率比同齡晚睡的孩子低62%。

注意力決定了孩子對學習上的專註力和持久力,一個注意力不足的孩子,很難適應繁重的學業和今後的生活!

晚睡的孩子,記憶力易下降

孩子晚睡,睡眠不足,白天去學校讀書特別容易犯困,上課也容易走神。大腦運行慢,記憶力也會隨之下降。

記憶力減退後,是不能完全恢復的。如果一直不能保證每天充足的睡眠,記憶力會繼續減退下去,直到神經衰弱。

晚睡的孩子,更容易發胖

有研究證明:晚睡的孩子更容易發胖,特別是在成年以後。因為他們的荷爾蒙分泌模式已經改變了,導致他們夜間會飢餓,從而吃夜宵發胖。

晚睡傷害孩子的心臟

睡眠不足的孩子會產生過度壓力反應,他們會因為睡眠不足而感到疲倦,表現得易怒、暴躁,很難平靜,甚至表現出無法入睡的過度壓力反應,而且越是睡眠不足,他們的情緒就越亢奮。

情緒一亢奮,血壓、呼吸、心跳都會加速。如果經年累月處在過度亢奮的狀態下,就會發生心血管疾病,像是心臟瓣膜脫垂。

如何判斷孩子有沒有睡夠?

根據美國睡眠醫學學會睡眠指南,0-18歲孩子最佳健康的睡眠時間(以一天24小時算)如下:

美國兒科學會分析:

每個孩子基因、性格、家庭環境等等因素不同,有的睡多一些、有的睡少一些,非常正常。

它還提供了一個更為靈活的,判斷孩子是否睡夠的方法:

在一天快結束時(晚上),注意觀察孩子的情緒和行為,如果他依然溫和友好、配合度高、獨立不粘人、精力充沛,說明他睡眠充足且品質較高;

但如果他經常煩躁、愛發牢騷、容易生氣、脾氣古怪,則說明他可能有輕微、甚至長期的睡眠不足。

當孩子出現後一種狀況,其實是在提醒我們:應該讓他早點上床睡覺,他睡不夠!

如何讓孩子早點入睡?

首先要改變的不是孩子,而是大人。

睡眠專家建議,家長對自己要狠一些、激進一些,堅定早睡的決心,改變全家的作息模式。

家長需要做到——陪睡。

到點後,家長只需關掉所有電子設備,和孩子簡單說明要睡覺啦。漸漸地,習慣晚睡的孩子也會跟著家長進入夢鄉;

如果家長在旁邊玩電子產品,孩子一定在想:媽媽都在玩,為什麼只有我在睡?

這種不同步導致孩子不願意提早睡去。只有達到同步,大人孩子同時睡去,孩子才能準點睡覺。

當然,如果家長忙碌,還是可以趁孩子睡著後處理的。讓孩子養成早睡的習慣,這比什麼都重要!

家長需要建立一個睡前儀式。

比如:在固定的時間洗漱、講兩三本故事書等等,形成固定的習慣,不管孩子多小,他都能理解這是要睡覺的意思了。

當孩子形成習慣以後,按時睡覺將變得不再困難!

保持安靜的環境。

研究發現,安靜的環境,孩子會睡的更好。

比如鄉下和城市。鄉下的孩子早早地七八點就睡了,城市的孩子十點鐘還在熬夜看動畫的比比皆是。

因為鄉下的夜很安靜,生活也簡單。而到了城市之後,喧囂的環境,又充斥著網路、電視等,想要安靜早早地的入睡,相當困難。所以有時再怎麼努力,孩子睡覺也要9點後了。

因此,保持一個安靜的環境尤為重要。睡前,關閉電視機、音樂等,給孩子一個安靜的環境,孩子會更容易入睡!

要想讓孩子晚上9點前睡覺,變得聰明,請從自身做起,給家人和孩子立下規矩,調整作息。

當孩子形成習慣之後,你會發現,讓孩子早睡,其實並沒有那麼難!

關注千聊直播間

跟李博士學習更多育兒知識

不熬夜,更健康,歡迎轉發朋友圈!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