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最新頭條.有趣資訊

【健康電台】夏季乏力、脾胃差,當心「邪氣」作怪!3大妙招找回健康!

———— / 點擊收聽 / ————

夏季心腦血管如何養護?來自BTV我是大醫生官微00:0005:16

完整知識,請點擊上方音頻收聽

以下為音頻精華內容

夏季其實是一年四季當中最難養生的季節,原因和中醫上所說的「邪氣」關係密切。

首先,夏季人體熱盛於外,而陽虛於內,體表有熱而內臟有寒。複雜邪氣的侵襲,增加了防病養生的難度。

1

暑邪

暑邪是夏季最主要的邪氣,夏季汗出過多會帶走體內津液,進一步發展會導致氣陰兩虛。

而低血壓、腦中風、冠心病等夏季經常發生的疾病,都和氣陰兩虛有關係。

專家提醒,到了夏季,有心腦血管基礎性疾病的人群,尤其要注意氣陰兩虛的情況。其中,低血壓患者、三高症患者和老年人比較危險。

專家推薦了中醫經典方劑——生脈飲,能夠緩解氣短乏力的情況。

生脈飲

用料:人蔘5克、麥冬5克、五味子5克。

做法:把人蔘、麥冬、五味子按一定比例用開水燜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喝燜出來的水。還可以反覆沖泡,最後可以把這三樣吃掉,效果更佳。

注意事項:人蔘可用黨參或西洋參替代,西洋參用量不變,黨參加至10克。高血壓患者慎用人蔘,脾胃虛寒者慎用麥冬。

夏季也是皮膚、瘡癰的高發季節。雖然皮膚瘡癰本身並非大病,但如果熱毒不能控制,也會引起菌血症、敗血症,甚至引發腎功能的損傷等。

針對暑邪導致的皮膚瘡癰,我們要用一些葯食兩用的食材,比如說苦瓜、苦菜、馬齒莧等。

我們可以把苦瓜或者馬齒莧搗碎絞汁,塗抹患處,一天塗2~3次。能夠清熱解毒,預防瘡痛或者防止瘡癰進一步加重。

苦瓜內服的效果更好,適合體質偏熱的患者食用。但陽虛體質不適合吃苦瓜。

2

濕邪

夏季第二大邪氣為濕邪,進入盛夏後,雨水逐漸增多,需要預防濕邪對人體的傷害。

濕邪會損傷人的脾胃功能,導致厭食、腹脹、腹瀉、身體消瘦。它最容易傷到人體的臟腑,特別是脾臟。

五氣可以入五臟,五氣裡的香專門入脾,所以中藥裡邊聞起來比較香的那種,都有健脾的作用。

如果不太喜歡服用中藥,最好自己做一個祛濕香囊,佩戴在身上既可以健脾祛濕,還可以預防蚊蟲叮咬。

祛濕香囊

用料:肉豆蔻5克、砂仁5克、佩蘭10克、藿香10克、丁香5克。

做法:取兩顆肉豆蔻,砸開花,加入砂仁,砸扁。再放入丁香、佩蘭和藿香,混合裝入香囊袋子中。

注意事項:應定期更換材料,防止發霉。

3

寒邪

夏天我們長時間待在冷氣機房裡,容易受到寒邪。另外,很多人到了夏季,飲食方面常常貪涼,也會增加寒邪侵犯人體的概率。

又由於出汗多,從中醫的角度來說,肌表腠理都是開泄的,寒氣更容易直接侵入人體。

輕者易得陰暑症,即鼻塞、流涕等風寒感冒的癥狀。嚴重者,寒氣將導致肢體關節的病症,比如類風濕。

怎樣預防寒邪呢?有一種非常好的食材能夠幫助我們,那就是薑,它有散寒的功能。

都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夏季吃薑,具體應該怎麼做呢?

答案就在正文上方的音頻裡!

歡迎點擊音頻,收聽完整知識!

今日小結

夏季主要有三種「邪氣」會危害我們的健康,分別是暑邪、濕邪和寒邪。對付它們,我們要多方考慮,有針對性地清火去熱、祛濕保暖。通過對飲食的搭配,就可以安穩健康地度過夏天了。

今日互動話題

夏天你常常受到小毛病的煩擾嗎?還有哪些小秘訣可以對抗夏季三大邪氣?歡迎留言,分享給更多的朋友。

更多知識

圖片來自於網路


獲得更多的PTT最新消息
按讚加入粉絲團